姜凡
2020年06月08日15: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從政雜談》一文中指出“自以為是”是干部“四忌”之一。現實中,將“自以為”的“事”當成“就應該”的“是”,表面看是主觀與客觀相脫離的主觀主義,實質看是上下脫節、不接地氣的形式主義,根子裡是自我封閉、自我陶醉、自我中心的官僚主義。勿將“自以為”當成“就應該”,需要我們立根於“本”,立足於“實”,立業於“勢”。
恪守“以民為本”之根基。“自以為”的體現是“自我本位”,實質是“群眾缺位”,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執政根基的“民心缺位”。近日,黨中央告誡“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於黨員干部而言,“就應該”應是“群眾標准”而非“自我標准”,是“群眾滿意”而非“自我滿足”。從自以為是的“小我”到人民至上的“大我”,靠的是把“為民謀利”作為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和為政之要。要的是始終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事前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虛心向群眾請教,採納群眾的真知灼見﹔事中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扑下身子深入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事后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標准。
踐行“實事求是”之路線。“自以為”的表現是主觀臆斷,唯己而不唯實,唯心而不唯物,究其實質,違反的是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它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和靈魂”。從“實事”中“求是”,而非從“自以為”中“說是”,最基礎在於明晰“實事”之理,就是要對實際情況作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要沉到基層一線去看、走到百姓家裡去聽,不跑“大道”,不聽“大話”,不看“盆景”,掌握最真實、最鮮活的一手資料,了解最客觀、最全面的意見反饋,做到心中有數、腦中有圖、手上有招、腳下有路。最關鍵在於參悟“求是”之道,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核心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發展規律,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煉理論,通過不斷進行“交換、比較、反復”,把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把前因后果分析透徹了、明白了,才能不困囿於一隅一己之得失,成就“我將無我”之大道。
涵養“就事論勢”之格局。“自以為”的呈現是坐井觀天的小視野、一葉障目的短視線、盲人摸象的偏視角。“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如何在進退維谷之中進退有方,在左右為難之際左右逢源?要的不僅是“就事論事”的執行力和落實力,更需要“就事論勢”的洞察力與思辨力。把准事物發展的“勢”,需以辯証思維明勢,增強謀事干事的客觀性、系統性、預見性,把握“危”與“機”的辯証統一,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對大局了然於胸、對大勢洞幽燭微﹔以戰略思維馭勢,從戰略高度統籌百姓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全局,以明確篤定的戰略目標、統籌協調的戰略部署、與時俱進的戰略理念、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以創新思維造勢,摒棄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在主動接受中逐步適應,在主動改變中應對變化,在主動應變中造就形勢。
相關專題 |
· 黨建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