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啟明
2020年05月30日17: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闡發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指明了為民履職的實踐思路。機關黨員干部如何堅持人民至上、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關鍵要在思想和行動上解答好“三個問題”。
在認識上答好“關乎誰”的問題。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機關作為地方、行業的決策、指揮機構,一個決策、一個舉措,就可能對上下左右產生全局性作用,對群眾利益產生重大影響。機關黨員干部不論從事何種崗位,不論直接接觸群眾與否,在工作結果上都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需要時刻清醒認識手中權責關乎人民群眾,切實樹立誤不起、錯不起、等不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履職盡責中把對人民負責的敬畏舉得更高,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得更實。
在實踐中答好“眷注誰”的問題。“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始終把眼睛盯在最廣大人民身上,特別是那些更需要幫助的貧困群眾。實施脫貧攻堅戰,解決絕對貧困這一人類發展史上的千古難題,就是中國共產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大體現。機關黨員干部做決策、做部署,要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做到心為他們所想、情為他們所系、利為他們所謀﹔要有“掀鍋蓋、查米缸”的認真勁,經常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多聽民聲、廣接地氣,深刻感受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與充分認識快速發展的另一面相結合,真實立體客觀地認識國情社情民情,凡事都能以社情民意為遵循,以民之所望為指向﹔要有“結窮親戚、交窮朋友”的自覺,時不時走走親戚、串串門,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所願,為他們代言,為他們爭取利益,改革發展的舉措要考慮他們的接受度和可承受度,從而不斷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
在效果評估上答好“讓誰評”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機關黨員干部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衡量標准,不僅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更要把握對象的廣泛性、內容的針對性、方法的科學性,切實抓好問效於民,不斷查漏補缺、改進工作、提升水平,向人民交出優異答卷!
相關專題 |
· 黨建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