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深度關注:干部不鬆勁  脫貧“四不摘”

2020年05月19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本期報道,我們聚焦各地基層黨組織在落實“四個不摘”方面的探索,敬請關注。 

——編 者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

鍛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本報記者 張 棖

5月,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鮮花盛開,牛羊遍野。今年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正式宣布阿魯科爾沁旗退出國家級貧困旗縣序列。脫貧“摘帽”后,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剩余人口如何脫貧,成了當地面臨的重要考驗。

47歲的謝立軍,在烏和日朝魯嘎查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已整整兩個年頭。

“鞏固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果,是我們第一書記的重要責任。全嘎查牧民132戶298人,貧困戶原有37戶97人,目前隻剩1戶1人因病還未脫貧。”說話間,謝立軍來到脫貧戶呼呢斯圖家中,詳細了解他家疫情期間的生產生活情況。

前些年生活困難的呼呢斯圖,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於2018年脫了貧,脫貧后他依舊享受政策,2019年還通過扶貧項目購買了5頭牛。“去年蓋牛棚預算7000元,謝書記幫我協調后省了近一半的錢,真是太感謝了!”呼呢斯圖笑道。

在謝立軍看來,隻有壯大嘎查集體經濟,才能讓牧民們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為此,去年他和嘎查“兩委”成員精心制定了重點人員幫扶計劃,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開展絨山羊產業化養殖。

“目前我們有存欄絨山羊200多隻,我們將合作社收益的40%以上用於建立防貧減貧機制支出和嘎查集體經濟發展公益事業,即使將來我離開這個崗位,也能確保脫貧戶不返貧。”謝立軍告訴記者。

扶貧干部繼續堅守崗位,保証了扶貧工作的連續性。31歲的郝西康,於去年8月擔任阿魯科爾沁旗新平村第一書記,他告訴記者,以前種玉米,辛苦一年1畝地也就收入500多元﹔今年打算發展50戶庭院經濟,改種紅干椒后,預計平均每畝地能多掙1000多元。

“我們每年給予每個工作隊專項經費1萬元,旗直干部每人每天補貼100元,在學習生活上給予駐村干部關注關愛。”旗委組織部副部長朝倫巴根介紹,通過駐村一線更好地培養選拔干部,2019年以來,全旗扶貧一線提拔重用干部達117名。

該旗還立足村情實際,發揮黨支部主體作用,利用整合資金2.48億元,建設壯大集體經濟項目70個,2019年底,每個嘎查村年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5萬元以上。同時,圍繞草畜一體化等優勢產業,在農村牧區領域建立黨建聯合體33個,打造融合黨建紅色風景線3條,黨組織引領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

給脫貧群眾吃下定心丸

本報記者 姜 峰

“老板娘!”

不敲鐵門,邁步徑直進了院,湯育海緊接著一聲喊,倒把記者嚇了一跳。一聽這嗓門,龍生梅就知道是副鎮長湯育海來了:“又笑話咱!”

除了院門朝南,其他西、北、東三面都蓋滿了房,大大小小12間,前台登記處擺著營業執照: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茶卡村玖虹家庭賓館。

如今的“老板娘”,曾經是貧困戶。以前守著薄地種點青稞油菜,勉強讓4口人吃飽。幾年前,茶卡村啟動易地搬遷。依托新村毗鄰“天空之鏡”茶卡鹽湖的優質旅游資源,鎮上幫助龍生梅一家協調小額扶貧貸款,3年每年貸款5萬元,並提供免息政策,發展家庭旅館經營。

可一家人病的病、小的小,“政策好是好,咱隻會種地,哪會開啥旅館”,龍生梅犯愁。

這不,第一書記挺身而出。在青海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下,青海省檢驗檢疫局向茶卡村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蔡書記、魏書記、張書記……”龍生梅沖記者扳起手指頭,三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名字她都如數家珍。

“2018年4月,第一年的5萬元貸款發了下來,村裡幫咱在西面蓋起了三間房,又是搞基建,又是做室內裝修。”龍生梅說。6月底房蓋好后,正值旅游旺季到來。這一年,龍生梅不僅順利還清了貸款,還掙了近5萬元錢。

也是在這一年,烏蘭縣完成了國家第三方評估檢查,順利摘帽。龍生梅犯了愁:會不會摘了帽就再享受不到好政策?

“摘帽不摘政策!”駐村工作隊給她吃了“定心丸”。2019年,第二年的5萬元貸款如期發放,駐村干部們又幫龍生梅在院裡東面蓋起了四間客房。

今年“五一”前,第三年的5萬元貸款也如期到位。這不,駐村第一書記張榮正攛掇龍生梅一家繼續對家庭旅館進行提檔升級。

記者了解到,烏蘭縣對已脫貧人口,採取小額扶貧貸款支持、產業發展帶動、扶貧基金救助等措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已脫貧村,推進枸杞藜麥種植業、旅游服務業以及鹽雕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已爭取落實各類財政扶貧資金1679萬元,主要用於小額扶貧貸款貼息、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等工作。

“我們堅持摘帽不摘政策,舉全縣之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退出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產業支撐帶動能力不斷增強,脫貧群眾收入水平穩步提升。”海西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烏蘭縣委書記李元興說。

安徽安慶市岳西縣

讓幫扶一直“在線”

本報記者 游 儀

烈日下,大山中,廣場上。

4月28日,一把掃帚,一個簸箕,汪數啟正忙著。突然,手機鈴聲響起:“汪叔,焱坤的慢性病卡辦下來了,我給你們送來!”

電話那頭方少春帶來的消息,令老汪喜出望外:“好好好!方書記,太謝謝你了。”

老汪是個貧困戶,家住安徽省岳西縣冶溪鎮白沙村。岳西本是貧困縣,白沙更是貧困村。方少春2014年初來時,土路坑坑窪窪,堰塘雜草叢生,村部是個危房,村裡還欠著債。

怎麼辦?搞產業!挨家挨戶走訪,逐條逐項核查。貧困戶一個不落,有想法直說不怕。在方少春的帶動下,白沙村的貧困戶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236戶,減少到2016年的43戶,村子成功出列。2018年,岳西順利摘帽。

村出列,縣摘帽,方少春駐村任期也已到。“要回去嗎?”面對派駐單位領導的詢問,他的答案是:“留!”

3月底,聽說汪焱坤身體不好,方少春上門得知他患癌症后,緊急聯系住院。申請大病救助、農村居民低保,開發村內保潔公益崗位,進行社會募捐……“老汪家雖2016年脫了貧,但汪焱坤這一病,家裡沒了頂梁柱。我們能做的,就是勤上門,幫扶好,避免出現因病返貧。”方少春告訴記者。

為調動貧困戶積極性,今年村兩委決定,針對村集體的金絲皇菊項目,將過去雇佣貧困戶務工的形式,改為承包到戶。

像方少春一樣,摘掉貧困帽,不鬆幫扶勁的,還有王雪。這個年輕的幫扶干部,曾任主簿鎮主簿村第一書記,雖因派駐期滿已回原單位,但她對貧困戶的幫扶,未曾間斷。“王書記,我女兒工作找好了,多虧了你幫忙聯系!”這不,她剛收到貧困戶朱誦淦發來的短信。而她包保的4戶貧困戶,每月定期走訪,閑時電話聯絡,自是必不可少。

“雖說摘了帽,但對貧困戶的幫扶不能少!”岳西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彭登科介紹,縣裡根據貧困對象實際情況制定了幫扶措施,還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收入驟減支出驟增戶等脫貧攻堅特殊困難群體實行疊加幫扶。

“為加大‘志智’雙扶,我們還在推廣扶貧夜校。”彭登科說,“包保單位駐村扶貧工作隊一般利用晚上,集中組織貧困群眾參加培訓學習,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雲南昆明市東川區

脫了貧,監督也不能少

本報記者 楊文明

看著外面瓢潑大雨,張國院決定回訪貧困戶王達金。前不久,因為新房漏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阿旺鎮發羅村村民王達金把問題反映給了阿旺鎮拖落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張國院。

發羅村的事,為何是外村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來監督?昆明市東川區按照地域相鄰的原則劃分片區,片區內各村監會主任異地監督,避免村內監督人情關系羈絆,確保摘帽不摘監督落到實處。

2019年9月,張國院被阿旺鎮黨委交流到發羅村從事監督工作。上任伊始,張國院便到發羅村石板房小組了解村民訴求。

“村裡的幫建委員會才幫我家蓋的房子,住了半年不到就漏水了,以后咋住?”王達金說。

張國院將整個小組蓋新房的村民做了逐戶排查,發現5戶人家新房漏水,都是村裡幫建委員會找本村同一家施工隊承建的。

“國家組織第三方評估時沒下雨,一直沒發現。”張國院說。好幾家漏雨說明部分脫貧攻堅項目質量存在問題,他決定跟發羅村兩委負責人反饋的同時,直報阿旺鎮紀委書記劉曉燚。

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鎮紀委收到該條問題線索后,立即成立調查組到發羅村展開調查。

先查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經過核對施工方收款單,確認村委會並未克扣資金。再看監督是否到位。“是我的疏忽,老王向我反映的時候,我正要去其他村任職,想著等回來后再找施工隊處理。”面對調查組的詢問,正在其他村交叉任職的原村監會主任王亞力在電話裡解釋。

“你和施工隊的負責人是否認識?”

面對調查人員的追問,王亞力長出了口氣才說:“我向組織檢討,因為我和施工隊負責人認識,拉不開臉,就沒及時協調解決。”

查清原因,還得及時整改。施工方立即整改,為王達金等5戶農戶房屋重新做防水工程。

“異地監督讓村監會主任放開了手腳、減少了群眾顧慮,讓他們發現問題更加大膽、解決問題更有底氣。”劉曉燚表示,脫貧摘帽后,監管不能摘,隻有將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才能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9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