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牢記使命 擔當奉獻

——記山西榆社縣北馬會村黨支部書記張會平

苗武軍

2020年05月15日08:32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牢記使命 擔當奉獻

5月14日,在榆社縣北馬會村的田間地頭、蔬菜大棚、村辦企業,到處是干部群眾忙碌著的身影。這個曾經的“貧困村”“落后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和諧村。群眾致富門路增加,集體經濟壯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家家戶戶過上了好日子。

說起北馬會村的發展和變化,群眾異口同聲夸一個人,他就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會平。

“自己富了,但不能忘記共產黨員的使命”

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張會平,17歲離開北馬會村進省城務工,而后參軍入伍。部隊這座熔爐,練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於奉獻的精神。退伍后,他進入國企工作,逐漸熟悉了企業管理。改革開放大潮激蕩三晉大地,張會平看到了市場經濟帶來的機遇,他毅然下海,從擺攤做起,一點一滴積累經驗,積累實力,商海搏擊,幾起幾落,發展成為立足省城有實力的企業家。

張會平富了,但北馬會村還很窮。2014年村黨支部換屆前,多數群眾希望張會平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鎮黨委書記找到張會平,動員他回村帶領群眾脫貧攻堅。張會平說:“自己富了,但不能忘記共產黨員的使命﹔既然群眾信任我,組織需要我,就不能計較個人得失,為家鄉作貢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把黨組織關系轉回了村裡,參加支部換屆選舉,並成功當選黨支部書記。

剛上任,村集體財務賬目上隻有1400元,公開承諾和各項工作任務開支都沒有著落。張會平在黨員大會上說:“咱們定個規矩,以后凡是有好處的事,首先考慮貧困戶﹔凡是作貢獻的事、難辦的事,黨員干部先帶頭。”他帶頭捐款30萬元,動員母親、弟妹捐款10萬元,全體黨員干部個個盡其所能,群眾紛紛響應。黨員帶頭,干群一心,3年的工程不到1年就全部完工。

在張會平的帶領下,北馬會村干群團結,各項事業蒸蒸日上,5年實現大翻身——

生產條件上台階:修建800米田間路,開墾300畝撂荒地,共打機井5眼,建設輸水管道12千米、輸變電線路2.66千米,培植防護四旁樹2289株,拓寬排水渠15千米。130余戶貧困戶順利脫貧。

人居環境上台階:建設標准化民居60多座,美化院牆1.6萬平方米,修建村口公園3處、村內休息廳3處,安裝太陽能路燈110余盞,修繕村委大院,改良村民飲用水,新建月季長廊、村民澡堂、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全村的衛生環境採取物業化管理。

文明建設上台階:黨員干部帶頭樹正氣、作貢獻,村風大轉變。團結互助、積極進取、勤勞致富、尊老愛幼成為村裡的主流風氣。

北馬會村被授予山西省“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省級衛生村”“市級文明村”“縣級美麗鄉村”等光榮稱號。

鄉親們說,為了建設家鄉,張會平自己貼進去的錢超過百萬﹔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他卻累出了病,心臟裝了3個支架!

“在鄉村治理上下功夫,讓群眾走上鄉村振興的幸福大道”

張會平在商海拼搏30多年,諳熟企業的經營管理,他深知農村和企業一樣,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至關重要。他說:“靠一個人把一個村的發展帶起來,可以做到,但不可持續,真正的長久之計是按照黨的要求,在鄉村治理上下功夫,讓群眾走上鄉村振興的幸福大道。”

張會平首先從領導班子建設抓起。他說,既要眼睛向內,也要眼睛向外,村裡缺少人才,就要開放引進。

張建明是剛剛退休的原副鎮長,張會平推薦他參選村委會主任,結果高票當選。張建明經驗豐富,務實敬業,配合張會平完成了一項又一項重點工作,群眾紛紛點贊。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張會平下功夫培養本村的年輕干部。在上級黨委的支持下,他大膽探索,設置了村“兩委”副職雙崗制,從本村“能人”中選拔先進分子進入領導班子,既從事村務管理,又進行經濟管理,讓他們成為管理村委和發展經濟的多面手。比如致富能手張永平,既擔任村委會副主任,又兼任了型材廠的生產廠長,兩個擔子一肩挑,在鍛煉中快速成長。

在張會平的帶領下,北馬會黨支部躋身全縣“鄉村振興先進村”“基層先進黨組織”“紅旗黨支部”行列。

“有事攤桌面,遇事要開會。”這是張會平經常說的一句話。北馬會村不僅按制度開展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還建立了民主懇談議事會,暢通黨群溝通渠道,切實保障黨員群眾民主權利。

“在鄉村振興中,用好改革這把‘金鑰匙’”

過去,北馬會村外出務工的人很多,一座座荒蕪的院落無人打理,是典型的“空心村”。

農村宅基地改革是農村改革的難點,張會平認真學習黨的政策,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他如獲至寶,迅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討論,統一認識,大膽探索。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北馬會村出台了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的方案:集體回購農戶閑置的宅基地,租給想建新房的本村人或外地人,支持他們按照村裡統一規劃建設新民居。

北馬會村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資源。昔日無人問津的農家宅院,煥發了青春,成了“香餑餑”,被改造成一座座“鄉村別墅”。目前,北馬會村已經翻蓋了60套院子。一排排灰磚灰瓦新民居,風格統一,錯落有致,建筑考究,功能齊全,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荒涼的山村實現了華麗轉身,不僅多年在外的人紛紛回來居住,城裡人甚至省城的人也到北馬會村安家落戶,創業發展,北馬會村紅火起來了。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張會平備受鼓舞,他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討論,根據本村的實際,決定上馬村辦企業型材廠,一方面壯大集體經濟,一方面為農民收入穩定提高創造條件。

他說:“在鄉村振興中要用好改革這把‘金鑰匙’。”在他的主持下,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要求,組建了村集體與村民共同出資入股的股份制企業,成立董事會,所有權與經營權分置,聘請專業經營管理人員,完全按現代企業制度發展運行。這一改革不僅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也使村民與村集體建立了更加直接的利益關系,村集體、村民、經營管理團隊、企業職工形成了推動企業發展的合力。型材廠一期項目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年生產1000多萬塊水泥磚。2019年的年產值為500萬元左右,給村集體穩定增收80萬元。

目前,型材廠二期項目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很快進入試運行階段,兩條生產線全部運營后,將實現產值1500萬元。集體經濟壯大,可以不斷地改善村裡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群眾辦實事﹔群眾既可以從企業的發展中獲得穩定收入,又可以在企業上班,獲得工資收入,全村實現小康的目標指日可待!

除了發展工業,北馬會村還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業等產業,各項事業紅紅火火。村民自豪地說:“村裡的人手不夠用,外地的人、城裡的人也來俺北馬會村打工了!”

在張會平的帶領下,北馬會村走上了小康路,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責編:吳楠、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