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林樺
2020年05月11日14:53 來源:解放日報
繁花盛開的春天如約而至。回望過去,疫情籠罩的嚴冬裡,無數平凡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用他們的力量給這個冬天增加一份溫暖。
京滬高速花橋檢查站站長王偉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聞疫色變之際,他毅然帶著一群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老將”,將崗位逆推3公裡,把黨旗插在車道上,為身后2000多萬上海人民把好一道安全關。
整整56天,崗位上的民警、衛生防疫人員和志願者不斷在換,王偉卻是“始終都在” 的那個人。他和戰友們先后查控車輛95萬輛、檢查人員體溫150萬人次。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牢牢守住入滬大門。
是站長也是“家長”
1月27日14時,上海升級疫情防控措施,全市114個高速公路匝道防疫檢測關口前移至9個省界高速公路公安檢查站。10分鐘前,嘉定公安分局京滬檢查站站長王偉已帶領9名民警趕到地處江蘇、早已廢棄的花橋收費口,嚴陣以待。
檢查站裡,每天近百人的龐大防疫隊伍,王偉是站長,也是“家長”。
“什麼事都要管,不管哪裡出問題,最后電話都是打到我這。”王偉至今記得,1月27日那天,不到半天的時間,他接了327個電話,有上級的任務指令,有和外省市的協調溝通,有不同部門之間的聯動安排,有一線民警的問題匯報……
任務突如其來,准備時間有限,剛到花橋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王偉一邊帶領同事守牢防線,一邊還要為大家生活操心——每天240多人在道口防控,崗位如何分派?聯動如何實現?防護怎樣確保?物資如何分發?這些問題王偉“做夢都在想”。在他的努力下,檢查站先向江蘇借了十多個集裝箱,讓大家在寒風中有了臨時休整場所。
最讓王偉憂心的,還是民警和防疫志願者的安全。剛設崗時,防護物資還十分緊缺。沒有防護服,王偉就讓民警們先穿雨衣。每次換崗時,他都不厭其煩“嘮叨”,提醒所有參戰力量做好自我防護。
2月初,一輛車行至復檢區時,方向盤打偏不慎壓到了一名女護士的腳,造成軟組織挫傷。雖然是車主責任,王偉依然自責不已。他反復觀察調整檢疫人員站位,重新調整漆畫停車位和檢測點,在增加蓄車近百輛的同時,避免了志願者因來回奔跑產生的隱患。
爆閃燈突然“罷工”,他及時發現消除隱患﹔氣溫驟降到零下,他送來“暖寶寶”分發﹔下雨天鞋子進水,他為大家准備好塑料鞋套……整整56天,王偉每天工作17個小時以上。檢查站四班兩運轉,崗位上的人不斷在交換,但他是那個“始終都在的人”。
分局領導看不下去了,給王偉發來“強制休息令”。2月25日上午8時,萬安檢站站長朱益龍來到花橋收費口強制替換王偉輪休。朱益龍沒想到,王偉竟是這樣“婆婆媽媽”的一個人——離崗前,他帶著朱益龍在檢查站各個區域一項項交代工作,一個個對接各部門聯絡人,事無巨細,反復提醒,生怕出現疏漏。直到下午2時許,王偉才在朱益龍的催促下離開。
第二天一早6時,朱益龍驚訝地發現,王偉又已經穿戴整齊,來接班了!
兼具“硬度”與“溫度”
在防疫形勢最嚴峻的時候,上海也從未“封城”。這份底氣和自信背后,離不開無數像王偉一樣的“守滬者”,在入滬道口進行“硬核” 管理。
花橋檢查站是疫情防控期間入滬車流量最大的檢查站。如何在落實防疫措施的同時,加快車輛通關速度,成為擺在王偉面前的又一道難題。“正常車輛打左閃,需要復檢的打雙跳,需要手填二維碼的打右閃……”王偉結合花橋道口通行情況,創造了一套“打燈法”,讓燈光成為工作銜接的“密碼”。入滬車輛來到檢查站,被“安排”得井井有條,通關速度由最初1小時30余輛提升到60余輛,車道“拖尾”現象得到緩解。
道口防控的“硬核”管理並不意味著沒有“溫度”。面對群眾復產復工中的各種實際困難,王偉也用人性化操作彰顯上海城市管理的溫度。
2月18日深夜,蓄車區域內來了2輛裝載超寬不可拆卸金屬貨物的車輛。由於安檢區域沒有這樣的超寬出口,兩輛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王偉在完成檢疫並核驗超限証件后,與江蘇交警協調,調派警力截停主線車流,讓超寬車輛臨時掉頭反向駛上主線,順利入城,有效保障了企業如期開工。
“敬禮!”3月18日上午,上海援鄂醫療隊第一批返滬工作人員途經花橋,王偉一聲令下,兩排民警夾道列隊向他們敬禮。“他們是我們的榜樣。”王偉說,“我們是向逆行者敬禮,也是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敬禮,也包括我們自己。”
相關專題 |
· 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