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黨支部讓村民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及慶玲

2020年05月08日09:17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內蒙古日報數字報-黨支部讓村民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諾爾鎮北村位於多倫縣城東南1.5公裡處,總面積8平方公裡,轄三個村民小組,常住353戶、886人,主導產業為蔬菜、瓜果種植,是縣城居民生活用菜主要供應地之一。但長期以來,因品種單一、種植方式簡單、倒茬輪作不及時等原因,導致耕地畝產效益下滑,村民收入逐年下降,困難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4200元,成了全縣22個重點貧困村之一。

為了摘掉貧困帽,2014年年初,村“兩委”班子嚴格按照三訪、四議、兩公開、一反饋的“3421工作模式”,進組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多次召開黨支部班子會議、村委會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會議,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見,最終確定“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村民”發展模式,創辦了北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建起90座日光溫室種植綠色蔬菜,並以股份制形式運作,採取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利潤分紅的經營形式,做大做強綠色有機蔬菜產業,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為村民謀福創收。

結合精准扶貧工作,村“兩委”以產業脫貧為重點,為村內44戶貧困戶、72戶低保戶及部分低收入農戶爭取幫扶資金101萬元,作為股金注入合作社。為避免貧富分化設置入股上限,保証貧困村民的參與率,同時雇佣24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技能的貧困戶參與合作社勞動,層層保障確保本村困難家庭在合作社參與率100%,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通過產業帶動,北村已有53戶105人實現脫貧。村民張桂萍就是受益者之一,現在她每月可拿保底工資3000元,再加上每產出一斤蔬菜一元的提成,每月還可以拿到提成1700-2000元。

圍繞“黨建先行、引領發展”這一關鍵,北村黨支部積極推行“聯合黨委+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按照產業相近、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原則,聯合共同需求的南村、雙井子村和新倉村成立非建制性聯合黨委,注冊成立了多倫縣德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開了由“單打獨斗”向“抱團取暖”轉變的產業發展新局面。

北村黨支部先后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京東集團線下超市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引進水肥一體化、物聯網種植技術,極大地提升了蔬菜生產附加值,樹立了品牌效應。為了激發蔬菜產業發展新動能,依托全域旅游綜合布局,北村進一步延伸蔬菜產業鏈條,發展集“山水林田湖草”於一體的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多種模式齊頭並進。為了方便蔬菜運輸,北村裡的水泥路比普通標准寬了一米,合作社新引進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嶄新的棚外保溫棉被,每一項都是村集體收入買單,實現集體創收村民收益。

北村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村裡的活動陣地融黨員學習、村民議事、便民服務、科技培訓、文化娛樂、接待來訪等多項功能於一體,使陣地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建立保潔機制、整治私搭亂建、制定村規民約、規范養殖行為、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建立完善 “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制度,使黨支部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推動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嚴格執行村財民理鄉鎮代管制,村財務統一交到鎮裡管理,公開透明,增加決策的透明度,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自發組建秧歌隊、健身隊、文藝表演隊等,為新農村建設增添文化內涵。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崇德向善在北村蔚然成風。北村先后被評為全區文明村、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北村將致富能手、返鄉能人、產業帶頭人吸納到村“兩委”班子,為黨支部注入新鮮血液。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吸引青年回村、鄉賢回歸,引鳳還巢,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作為錫林郭勒盟“不忘初心、凝魂聚氣、固本強基”試點,北村黨支部正全力以赴,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有滋味,越來越有“奔頭”!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