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鬆梅
2020年05月02日08:37 來源: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朱鬆梅
上午9時,王玥和往常一樣,來到望京大西洋新城B區的卡口值守。她留著利落的短發,腳步輕快,精神奕奕,紅色襯衫上別著一枚黨徽,很難看出這位社區黨委書記已年逾六旬。
這是五月的第一天,是本市防控降級后的第二天,也是望京大西洋新城社區居委會連軸轉的第99天。
毗鄰望京SOHO,東北四環外的大西洋新城是全市韓國籍人士最集中的社區。1.5萬名常住居民中,有超過三成是韓國籍。“現在防疫態勢向好,響應等級調低了,我們心裡的壓力減輕了好多。”口罩遮住了王玥的半張臉,眉眼之間的高興卻遮不住:“高興歸高興,可絕不能大意。尤其市裡提的防控‘九嚴’,第一條說的就是咱社區防控。”
隨著響應等級的調整,防控措施也自然有些變化。就拿出入小區來說,非本小區居民從前一概不能進入,如今,在登記、測溫並查詢行程和健康碼之后,市民可以來走親訪友。為了保護隱私,每一頁登記表在填滿后,都會立即由居委會封存。
日近正午,在綠樹濃蔭之下尚覺炎熱,王玥卻頂著太陽穿梭在5個卡口之間,絲毫沒有疲憊之色——哪兒的人手不足,防控力量薄弱,她就隨時補位。
這個“五一”小長假,居委會的17位社工可以輪休了。王玥首先把孩子小、老人生病的雙職工同事“趕”回了家,“大伙兒太辛苦了,一直連軸轉,應該趁著假期好好陪家人。”
的確,過去近百天時間裡,大西洋新城的防疫阻擊戰打得極艱苦。自年三十起,社工就開始挨家挨戶敲門走訪。這個超大型社區硬是憑著一股子狠勁兒,三天完成第一輪排查,八天后又順利完成了第二輪排查。
2月底,韓國籍人士陸續返京,社區防疫工作陡然加重。朝陽區和望京街道辦專門組成了轉運組,去首都機場接回境外返京人員,點對點送至社區。“有時候飛機延誤,我們的社工也跟著熬,從凌晨一直等到天亮,為的就是絕不讓這個閉環斷鏈。”王玥說。
按照當時的政策,外籍人士返京后須居家醫學觀察,14天內不得外出。在這期間,溝通防疫知識、統計健康狀況、配送生活物資等大小事項,就落在了居委會的肩上。
人手不夠,王玥就發動轄區企業和志願者來幫忙。80后小伙兒王國龍在一家韓企工作,疫情期間,他響應號召成了大西洋新城的志願者,前后負責近百名外籍人士和居委會的溝通工作。“我們這些社工隻會‘你好’‘謝謝’這類的常用語。稍微復雜點兒的,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什麼的,就全得靠志願者翻譯了。”王玥說,社工、物業和志願者們,共同為大西洋新城筑起了一道鋼鐵防線。迄今為止,整個社區尚無一例確診或疑似病例。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我們的防疫措施不會放鬆,一定會堅守住自己的陣地,保護居民的安全。”王玥說。
上圖:昨天,在望京大西洋新城南門,社區書記王玥(右一)與志願者一同值守小區防疫崗。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相關專題 |
· 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