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錢良好

2020年04月30日10:04    來源:農民日報

“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廬江縣柯坦鎮柿樹村“頭雁”徐志龍(右二)正在調解民事糾紛。

一個崗位就是一份責任,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近日在安徽省廬江縣,經常能看到一群身著印有紅色黨徽馬甲、佩戴工作牌的匆忙身影走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理民事……他們就是廬江縣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紅色頭雁”。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推行“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搭建起黨群“連心橋”,激活了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紅色頭雁”聚起來

“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旨在通過凝聚“頭雁”力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促成“有人管事、有場議事、有章理事、有責問事、有錢辦事”的善治格局。

盛橋鎮51歲的孫曉林就是這樣一位“頭雁”。多年來,他堅持奉獻愛心,義務為村民挖當家塘、安路燈,還為貧困戶捐款捐物。2019年4月,孫曉林當選神墩村黨委龍王網格黨支部書記,他又主動騰出自家店鋪,無償作為黨支部活動陣地。

“成了‘頭雁’,就要事事帶頭,帶大家一起干,為大家謀福利。”孫曉林說。在人居環境整治中,他帶領黨支部3名黨員、村民理事會7名成員沖在前面,並廣泛發動群眾,共整治亂堆亂放生活垃圾40多處、廢棄房屋16處、污水溝6條,實現了美麗鄉村精彩“蝶變”。

如今在廬江,像孫曉林這樣的“頭雁”有1394人,分布在全縣各個角落,哪裡群眾有需要,他們就出現在哪裡。

“我們根據自治半徑等因素,科學設置網格黨支部,同時成立村民理事會,設立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以村民為主的志願者隊伍。”廬江縣委組織部組織綜合科科長張偉介紹,“通過群眾推薦、組織推薦、個人自薦、黨員選舉方式選出的‘頭雁’,綜合素質都是過硬的。”

“八大員”忙起來

在柯坦鎮柿樹村,年近七旬的周玉權正在家門前晒太陽。看到周鐵生前來看望,他拉著周鐵生的手感激地說:“多虧老哥相助,幫我一家渡過了難關!”

去年周玉權遭遇“雙重不幸”,妻子去世,自己又出車禍,是周鐵生幫他料理妻子后事,天天到他家打水做飯、養雞喂鴨,照料他的生活起居,還幫他收割水稻、賣稻。

“幫他是應該的,因為我是‘八大員’。”周鐵生指著身上的紅色“柯坦鎮八大員”馬甲說,“我做的一切,都是在履行一個‘八大員’的基本職責。”

“‘八大員’制度是‘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的一部分。”柯坦鎮黨委書記李杰峰說,“通過成立功能性黨組織,設崗定責,將‘黨建聯絡員、民事代辦員、矛盾調解員、安全巡查員、環境管理員、扶貧監督員、文明宣傳員、計生信息員’8個崗位職責整合為1個‘包干’,有效解決農村事情沒人管的問題。”如今,“八大員”已經成為群眾需求的代言人和代辦者、政策法規的宣傳者、參與村級事務的管理服務者。

在羅河鎮,“八大員”活躍在人居環境整治一線,從“美麗庭院”建設,到“十星級文明戶”評比,處處留下了“八大員”的忙碌足跡。整治成果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輻射到整個村庄,12個重點整治村公共路段、衛生死角得到集中清理,涉及居民3750戶、14600人,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過程管理實起來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同大鎮發揮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黨支部三級網格作用,優化設置一級網格20個、二級網格61個、三級網格396個,563名黨員干部及志願者下沉到防疫一線,黨旗、紅馬甲、紅袖章不斷出現在村邊巷角,成為疫情防控的先鋒隊和主力軍。

如何能讓“紅色頭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又在日常工作中看得出來?抓好落實,就要通過制度設計,讓過程管理實起來。

廬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李衛介紹,在選舉機制上,除黨組織選舉外,根據群眾意願,提倡支部班子成員兼任村民理事會會長,黨小組長和村民組長兼任理事會成員﹔在投入機制上,“紅色頭雁”每人每月可以領取一定補貼,不增加村裡一分錢的額外負擔,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在激勵機制上,每年每村評選先進個人,推薦到鎮裡參與優秀黨員評選,各鎮結合實際設定評選規則,與工作實績挂鉤,群眾參與打分﹔在考評機制上,“紅色頭雁”一年一聘,對階段性日常工作任務清單化,細化評分標准,量化積分,分級述職評議,年終採取“群眾測評、黨員評議、組織考評”方式考核,若群眾不滿意、考核不合格,則不再續聘。

“基層治理需要創新思維,實現鄉村有效治理,需要推進農村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而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要做好黨建引領,發揮好‘紅色基因’的力量。”李衛告訴筆者。

近年來,廬江縣注重系統謀劃,把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解決“兩張皮”問題。通過印發《關於推進實施新時代基層黨建“紅色基因工程”的意見》,突出“八大紅色”、打造“九大先鋒”,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進基層黨建全領域建強、全區域提升、高質量發展。

在“紅色基因”滋養中,身穿紅色馬甲、走村入戶的“紅色頭雁”,已成為廬江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責編:常雪梅、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