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抓好黨建促扶貧 檢驗黨建看脫貧——陝西延安發揚延安精神向貧困宣戰的實踐調查

李國喜

2020年04月27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抓好黨建促扶貧 檢驗黨建看脫貧

摘要

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陝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延安精神鼓舞黨員干部群眾向貧困宣戰,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深入探索“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這一脫貧攻堅重大現實問題,確立生態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異地搬遷扶貧、危房改造扶貧、兜底保障“八個一批”脫貧攻堅工程,走出一條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路子。2019年5月,延安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率先實現脫貧,有力驗証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實踐偉力。

關鍵詞:革命老區 延安精神 脫貧攻堅

“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時,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進一步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2015年以來,延安廣大干部群眾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中找方向、找方法、找舉措,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革命聖地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1.黨組織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地處黃土高原腹地,這裡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歷史上極端貧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延安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延安精神鼓舞黨員干部群眾向貧困宣戰,走出一條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路子。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延安市委以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推進標准化為出發點和立足點,穩步推進村級黨組織標准化建設。

志丹縣利用村兩委換屆,大膽提拔年輕干部,全縣109個村,新調整支部書記64人、村主任83人,平均年齡44歲,較上一屆下降6.5歲。同時,選派在職科級干部100名回村擔任鄉村振興特派員,指導協助村兩委開展工作,縣委主要領導肩負第一責任,包抓全縣13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整改。

為扎緊管黨治黨的鐵籠子,志丹縣出台《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管理考核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村干部管理考核的意見》等文件,在全縣推行“民情日記”和“陽光公示”制度。駐村干部、包扶干部、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和主要村干部落實“民情日記”制度,按照“一日一記、一月一審、一季一晒、一年一評”要求,據實記錄。各基層黨組織結合“四議兩公開”制度和農村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在精准扶貧對象核查、數據清洗、脫貧退出等工作中全面推行“陽光公示”制度,進一步提升基層工作實效,樹立基層干部良好形象。

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延安堅持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四大班子一起抓,鼓勵業務干部、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歷練,以扶貧工作實績實效來衡量干部、任用干部,樹立鮮明用人導向。為此,延安選派1807名優秀干部深入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198個市級單位、2.69萬名市縣鄉三級干部聯戶扶貧,組建了1499個駐村工作隊,實現貧困村、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堅持“五天四夜”常駐在村,全年工作220天以上。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成千上萬黨員干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強大的責任感讓他們一心扑在扶貧工作上,涌現出了一批素質過硬、能力出眾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典型。

2.黃土地上“長”出綠色新產業

近年來,延安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進退耕還林“綠色革命”,著力破解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發展難題。2019年,森林覆蓋率達到53.07%,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46.35%提高到81.3%。

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延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良好生態效益轉化為扶貧成效,持續釋放生態建設紅利。在累計直接投入退耕還林補助112.8億元、全市80%以上農民直接受益的基礎上,發展以蘋果、紅棗、核桃等為主的經濟林,覆蓋有勞動力貧困人口的43%﹔林業政策性補償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2萬戶、8.7萬人,戶均增收5463元﹔累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4572人,戶均增收3743元。這些措施,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做大做強以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增強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造血”功能。延安大力發展林果、棚栽、畜牧養殖三大主導產業,累計發展蘋果產業380萬畝、設施蔬菜40萬畝,實現4.69萬戶、14.36萬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產業就業全覆蓋和693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全覆蓋,初步形成以蘋果產業為龍頭、以設施農業和現代養殖業為兩翼、地域特色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

2017年以來,延安深入推進以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全力打造“洛川蘋果”“延安蘋果”兩個區域公用品牌。幾年時間裡,全市建成88條智能選果線,產值近130億元,迅速實現了與國內國際高端消費市場接軌,備受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和俄羅斯、歐盟、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青睞。

延安市還推進就業與創業雙輪驅動,把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作為關鍵環節,支持企業、合作社與果農建立契約、分紅、股權等合作關系,將果農鑲嵌在全產業鏈上,蘋果產業覆蓋了70%的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在此基礎上,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全市果品營銷企業達到514家,合作社1008個,總結推廣“企業+果農”“合作社+果農”“企業+合作社+果農”“期貨+保險”等模式,推動企農合作方式由鬆散型向緊密型轉變,實現了果農與企業雙贏。

3.激發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延安市充分發揚偉大的延安精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堅持把激發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的“兩個動力”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舉措,促進幫扶干部“主動幫”、貧困群眾“主動干”,干群攜手攻克脫貧攻堅難題。

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延安市注重選優配強幫扶力量,全市1784個行政村做到村村都有第一書記,693個貧困村做到村村都有駐村工作隊,6萬多戶貧困戶做到戶戶都有結對幫扶干部。工作中,廣大干部堅持把扶貧工作扶在“心”上、幫在“事”上、體現在“面貌”上、印証在“過硬”上。廣大干部帶著真情、真心去扶貧,涌現出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先進個人張延剛、全國勞動模范柯小海等先進典型。

堅持扶貧先扶志,激發群眾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加強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全面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充分發揮農村“一約四會”和“愛心超市”作用,推廣“教育引導”正家風、“行為規范”立正風、“村規民約”改民風、“文明創建”樹新風、“公益救助”促和風、“司法保障”倡清風等“扶志六法”,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做到既擺脫物質上的貧困,更擺脫了精神上的貧困,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黃陵縣索洛灣村地處縣城以西47公裡的大山深處,曾是產業薄弱、發展滯后、集體經濟“空殼”的小村子,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面對發展困境,村黨支部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發揮地處林區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大米、黑木耳等特色產品,建起糧食加工廠,成立土特產專業合作社,依托黃陵國家森林公園配套發展生態旅游,成為產業富民樣板村、鄉村旅游示范村、基層黨建明星村。2019年年底,全村共有4家村辦企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

宜川縣劉家卓村的付凡平,2015年在淘寶注冊小店,創辦“雲果飄香”專賣體驗店,並創立“陝西蒙恩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帶動15個貧困戶脫貧,2019年榮獲“第六屆全國自強模范”稱號。正是有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使廣大貧困戶立志脫貧、樂於脫貧,實現了學會脫貧、能夠脫貧。

精准脫貧是攻堅戰,老區脫貧是試金石。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表示,延安市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持精准方略,把脫貧作為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持續發展扶貧產業,鞏固提升脫貧實效,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作者:李國喜,系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