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點亮道德明燈 共筑精神家園

  ——讀《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

 陳有勇

2020年04月20日17: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對於個人修身立業和國家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說:“隻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科學分析新時代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

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一書,緊密結合《綱要》主要內容,根據《綱要》中提出的四項重要任務,分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四個部分,理論結合實際,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展開深入淺出的闡釋。

系統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綱要》中明確提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顯著特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共有16章,多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民道德建設的論述,並對總書記的論述展開詳細解讀。每章首頁是“重要論述”,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本章內容相關的經典論述摘選出來,指引本章內容要旨。本書第一章“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闡釋了把握學習內容、注重學習方式、注重學習成效三個方面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先后開展了整黨、‘三講’教育、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集中性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不斷強化黨的理論學習、教育、武裝工作。”在第一章首頁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重要論述,既是對我們黨思想教育的總結,也是對本章內容核心思想的揭示。

講述黨史故事,闡明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我們黨是一個有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黨,有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本世紀來臨的時候,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評為“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主義改變了世界格局,而且這種改變還在持續深化。美國知名學者海爾布隆納在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中明確表示,要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人類社會至今仍然生活在馬克思所闡明的發展規律之中。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第一篇“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重點闡述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將黨史融入其中,多處引用黨史故事。書中講到共產主義成為老一輩革命家共同選擇的故事:1936年,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數次講話中提到,他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周恩來在確立共產主義信仰之時說:“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在炮火連天的歲月裡,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不懈奮斗,最根本的力量源自內心的理想信念,來自馬克思主義信仰。

引經據典,闡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5000多年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已經成為中國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價值觀,是支撐中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基本的道德規范。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在各個章節都有引經據典,使得全書充滿文化底蘊。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在創造出光輝文明的同時,也塑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和精神品格。對於中華民族的傳承至今的精神品格,書中通過引用經典名句做了如下闡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公滅私”“天下為公”的尚公精神,“兄弟阋於牆,外御其侮”的民族團結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是我們在時代潮流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引經據典不是簡單的引用,往往是透過歷代思想家對某一概念或某一問題的見解,辯名析理,闡明概念或問題。書中第十章對“敬業樂群”的闡釋就辨析了多位思想家的見解。“敬業樂群”是一個成語,出自西漢時期戴聖所編的《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他說過“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話。北宋程頤更進一步說:“所謂敬者,主一之謂敬﹔所謂一者,無適之謂一。”一個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擔任什麼職務,都應該用辛勤的勞動和扎實的工作,踐行敬業樂群這一朴素而又崇高的美德。

問題導向,結合現實問題闡述社會公德

公德是關照到社會中他人安寧幸福的品德,人們有公德,整個社會才會和樂有序。梁啟超在《新民說》一書中說:“群體之所以能夠團結抱團,國家之所以能夠上下齊心,都是因為每個人具備公德才得以實現。”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人們的公德意識也得到很大提高。但由於不良思想文化侵蝕和網絡有害信息影響,道德領域出現了不少問題,有違社會公德的事件時有發生。培育社會公德,需要對引起關注的社會公德問題作出解讀。

問題導向、理論結合實際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的鮮明特點,在論述社會公德時,這一特點尤為明顯。《綱要》提出:“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本書第八章論述應用法治手段治理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時就講到:實踐証明,順其自然不是文明養成之道,一個社會整體文明素養的形成,往往都是依法治理、依規管理的結果。“醉駕入刑”,推動“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蔚然成風﹔立法強制垃圾分類,節約資源漸成文明時尚﹔以法治破解高鐵“霸座”問題,無賴行徑受到嚴懲……好品行、好風尚,既需要個體主動作為,也需要榜樣引領示范,還需要法律法規的強力托底。這樣的論述接地氣,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對於個體來講,社會公德要落到一言一行中,落到接人待物中,在具體細節中見真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社會公德修養是一個人一生的修行,日常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場。我們每天和不同人打交道,處理各種關系到他們權益的事情,都需要自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違社會公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深入淺出,明白曉暢見功力

孔子曰:“辭達而已矣。”寫文章就是要把意思表達清楚,讓讀者喜愛看、看得懂、受啟發。文辭佶屈聱牙或者華麗空泛,就過猶不及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在語言上的特點就是深入淺出、言之有物、明白曉暢。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善於將典籍、歷史故事、寓言等融為一體,語言生動活潑,讀起來津津有味。在論述“愛崗敬業成績就職業夢想”時,作者就講了這樣一個寓言:一個過路人來到一處建筑工地,問建筑者:“你們在干什麼?”一個人沒好氣地答道:“從早到晚,就是砌磚壘牆。”另一個人驕傲地說:“我們在建造美麗的宮殿!”同樣的工作,由於態度不同,帶來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寓言的運用,使文字靈動起來,讀起來饒有趣味,讀者在會心一笑中受到啟發。

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斗﹔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正是在偉大民族精神的推動下,中華民族不斷創造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人民的偉大民族精神歸納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本書對“四個偉大精神”展開論述,在論述“偉大團結精神”時有這樣一個比喻:“一個手掌,攤開是多個指頭,握緊是一個拳頭。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有‘眾人拾柴’和‘三個臭皮匠’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就會無比強大。”

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德之國,中華文化歷來強調德政德育、修身立德。在新時代,我們昂首闊步走在民族復興的大路上,更需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讀本》有助於形成正確道德認知、提升道德水平、增強道德實踐能力。 

(責編:宋鶴立、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