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奮力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

胡靜林

2020年03月24日10:19    來源:求是

原標題:奮力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

  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總書記始終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刻指出“我們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新時代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國家醫療保障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將維護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在為贏得疫情防控勝利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不斷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

  一、“兩個確保”將保障人民健康作為首要任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國家醫療保障局從費用保障、經辦服務等方面,及時完善和調整疫情期間的醫保政策。同時,努力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做到“兩個確保”,全面免除費用負擔。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這次疫情防控,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對醫藥費個人負擔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給予補助,有些地方還對異地就醫患者實行先救治、費用財政兜底等政策,保証了患者不因費用問題而延誤救治。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時總結,推動形成制度性成果。新冠肺炎具有較強傳染性,對全體人民的生命健康都有威脅。如果費用渠道不明確,患者會有顧慮,不利於及時診斷治療和控制傳染源。醫保制度要做到“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必須順應疫情防控需求,更加注重發揮醫療保障的互助共濟功能。1月2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財政部明確提出“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療機構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的“兩個確保”要求。為了打消患者的后顧之憂,讓患者放心就診,醫保部門要求對於確診和疑似患者全部實行先救治、后結算﹔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異地就醫患者的費用由就醫地醫保部門先行墊付,疫情結束后全國統一組織清算﹔動態調整醫保支付范圍,將診療方案中涉及的藥品和診療項目臨時納入醫保目錄。醫保支付政策對醫療機構收治病患的行為有重要影響。為了確保醫療機構不擔心預算限制,能放心收治,在疫情特殊時期,醫保部門及時調整定點收治醫療機構的總額預算指標,對相關醫療費用單列預算,不佔用當年總額預算指標。為緩解墊資壓力,醫保經辦機構預付專項資金用於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截至3月5日,各地醫保部門累計撥付資金191億元,其中湖北省36億元。疫情期間,“兩個確保”對於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是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創新。

  根據國家政策,新冠肺炎患者治療費用納入醫保,自費部分由財政補助,為患者免除了經濟負擔﹔同時通過溫情照料、精准護理、健康教育和特色呵護等,減輕患者精神壓力,幫助患者更好治療和恢復。圖為2020年3月4日,在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的“家病房”,一對老年夫婦十分牽挂患病入院的子女,護士們幫他們傳遞親情信息。 人民日報記者 李舸/攝

  開展“五個辦”,統籌抓好經辦服務。疫情防控既不能因醫療費用問題受影響,更不能被醫保經辦服務所拖累。為減少人員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各級醫保部門大力優化辦事流程和方式。對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機構建立綠色通道,縮短辦理時間,確保“及時辦”﹔放寬醫療保障業務辦理時限,做到非緊急事項“延期辦”﹔加強經辦場所消毒防護,讓群眾和醫保工作人員“放心辦”﹔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實施長處方政策,減少慢性病患者去醫院次數,實現“便民辦”﹔通過互聯網、電話、郵寄等非接觸方式,推進醫保業務“不見面辦”。抗擊疫情期間,醫療機構的人力物力集中用於防控,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的正常就醫需求被積壓。醫保部門順應互聯網醫療蓬勃發展的趨勢,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武漢針對門診重症慢病患者的需求,每日納入醫保支付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超過1300單,向定點零售藥店流轉處方超過1100單。及時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不僅彌補了線下醫療缺口,而且迅速壯大了“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到沖擊,而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潛力。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順應形勢發展,繼續釋放“互聯網+”醫療的潛力,方便群眾遠程高效就醫問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滕州市通過“掌上辦”、“網上辦”、“電話辦”、“郵件辦”等渠道,引導廣大參保群眾和單位採取醫保業務“不見面”辦理,有效降低參保人員外出幾率,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圖為2020年3月2日,滕州市醫保中心工作人員電話指導一家企業職工網上醫保繳費基數調整業務。 中新社發 宋海存/攝

  減半征收延緩繳費,全力支持復工復產。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較大壓力。醫保部門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除保障救治費用、優化經辦服務外,有針對性地階段性減征職工醫保費,以更直接的舉措緩解企業經營困難。2019年,全國職工醫保單位繳費費率平均為7.7%,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余1.36萬億元,可連續支付近23個月,總體上有減半征收的空間。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提出,在確保基金收支中長期平衡的前提下,可從今年2月起對參保單位減半征收職工醫保費,最長實施5個月,預計可為企業減負1500億元左右。參保單位和個人還可延期緩繳醫保費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減征和緩繳不影響參保人享受當期待遇。減半征收與緩繳政策形成合力,對於企業渡過難關,減少人工成本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將有力促進“穩就業”工作。

  總的來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醫保部門採取的一些救治保障政策和措施是成功的、有效的,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臨時性、應急性措施多,缺乏法定的醫療保障制度安排﹔醫療保障基金和公共服務資金的使用統籌不夠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深入總結疫情防控期間的做法,及時轉化為成熟定型的制度,更好地發揮醫療保障制度的長久效能。

  二、全面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后首批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之一,是首份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文件。《意見》堅持保障基本、穩健持續、筑牢底線、治理創新、協同高效的原則,對新時代醫療保障制度進行了頂層設計,對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等重要問題做出了全面部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必須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深入推進以下改革。

  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制,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公平、適度是醫療保障的兩個基本出發點。“公平”要求區域間待遇保障趨於平衡,更加重視對弱勢群體的保障。當前,一些地區基金收支壓力小,有突破政策提高待遇或減免繳費責任的沖動。另一些地區支出壓力大,存在設置重重“玻璃門”、變相削減待遇的問題。這就需要實行待遇清單制度,規范政府決策權限,未經批准各地不得出台超出清單授權范圍的政策。待遇清單制度的建立,有利於均衡不同地區的待遇水平,促進勞動者流動和異地就醫管理。醫療救助對防止因病致貧返貧有重要作用。要通過提高年度醫療救助限額、合理控制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比例等硬措施,進一步減輕貧困群眾負擔。“適度”要求醫療保障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待遇保障水平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也要在發展中不斷補齊短板。這就需要堅持和完善覆蓋全民、依法參加的基本醫保制度和政策體系,職工和城鄉居民分類保障。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針對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完善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

  健全穩健的籌資運行機制,確保制度可持續。醫療保障的基本原則是權利和義務對等,但政府、用人單位、個人三方間合理的責任分擔機制尚未建立。均衡三方籌資繳費責任要體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完善籌資分擔和調整機制,明確各方責任,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基准費率制度。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2019年職工醫保參保人員中在職退休比為2.79:1,有7個省市低於2:1,醫療費用負擔較重。據相關預測,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這就需要未雨綢繆,研究多渠道籌資方案,妥善解決退休人員的繳費問題,實現責任共擔,確保制度可持續。此外,一些地區醫保基金統籌層次較低,有些還是縣級統籌,不利於發揮“大數效應”,削弱了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這就需要進一步鞏固提高統籌層次,全面做實市地級統籌,鼓勵推進省級統籌。

  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我國現行的醫保支付方式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得到有效發揮。從國際上看,以病種(病例)為主的復合支付方式是規范醫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的有效手段,可以倒逼醫院節省成本,減少“大處方”、“大檢查”等過度醫療現象。發揮好醫保支付方式這個“牛鼻子”,實行精細化管理,可讓醫保既保群眾健康,又促行醫規范,還引導有序就醫。長期以來,醫保藥品目錄內安全無效的“神藥”盛行,“隻進不出”,影響群眾獲得優質藥品服務。2019年,國家醫療保障局啟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藥品目錄調整,將大量“神藥”調出目錄的同時把不少好藥納入醫保,實現了結構優化。健全目錄動態調整機制,讓群眾用上更多質量更高、價格較低的藥品。總結本次疫情防控中的做法,建立對特殊群體、特定疾病的醫藥費豁免制度。在將來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針對性免除醫保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性條款,減輕困難群眾就醫就診后顧之憂。

  健全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機制,管好群眾“保命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醫保基金安全,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堅決查處醫療機構內外勾結欺詐騙保行為,建立和強化長效監管機制。當前,醫保基金欺詐騙保形勢嚴峻。一方面是因為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到位,醫療機構逐利動機強。另一方面也與長期以來對基金監管失之於寬、失之於軟有關,主要是監管制度缺失,監管能力不足,處罰力度偏弱。近年開展的打擊欺詐騙保行動已經形成“治標”之勢,離“治本”還有較大差距,要做好長期、反復斗爭的准備。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能力建設,進一步健全基金監管體制機制。完善創新基金監管方式,實施大數據實時動態智能監控,建立醫療服務信息強制披露制度,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醫藥費用、費用結構等信息。健全醫療保障社會監督激勵機制,完善欺詐騙保舉報獎勵制度。加快制定完善醫保基金監管相關法律法規,推動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標准化、規范化。建立醫療保障信用體系,推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加強部門聯合執法,綜合運用協議、行政、司法等手段,嚴肅追究欺詐騙保單位和個人責任,絕不讓醫保基金成為新的“唐僧肉”。

  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醫保改革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醫療保障部門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堅定不移深化醫療保障改革,把疫情防控之“危”轉為醫保發展之“機”,完成好全年改革發展目標。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互聯網醫院平台正式上線,免費對患者進行在線初診,以緩解發熱門診及急診的就診壓力。 圖為2020年2月2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生展示手機端的互聯網醫院平台。 新華社記者 王鵬/攝

  毫不放鬆地執行好疫情防控政策。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已初步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但是,隨著各地復工復產步伐加快,以及國際疫情形勢快速升級,外來輸入性病例有所增加,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鬆。繼續把“兩個確保”的費用保障、“五個辦”的經辦優化政策執行好,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統籌醫療保障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加強基金運行情況監測,對可能出現的異地清算、費用補償等問題早作預案。指導各地用好職工醫保繳費減征緩繳政策,不影響參保人的當期待遇。

  全力打贏醫保脫貧攻堅戰。“基本醫療有保障”是實現“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了,但穩定住、鞏固好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支持,繼續把應保盡保的工作做扎實,完成剩余因病致貧人口脫貧收官任務。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過渡期內繼續發揮好醫保扶貧政策的兜底功能,確保“脫貧不脫政策”,防止因病返貧。同時,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對現有醫保扶貧政策進行分類完善。對資助參保和待遇傾斜類政策,結合貧困人口識別調整予以優化﹔對於便捷服務和規范管理類政策予以延續,以實現在穩定待遇的基礎上,更多靠服務提升獲得感。

  持續推進集中帶量採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2019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功啟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集中帶量採購直擊虛高藥價的軟肋,實現降低藥品價格、提高用藥質量、促進產業升級等多重效應。更重要的是,集中帶量採購在為醫保減負增效的同時,為規范醫療行為、推動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創造了條件。實踐証明,以集中帶量採購這個“小切口”,可以推動醫藥衛生體制這項“大改革”。要建立“帶量採購為原則、不帶量採購是例外”的招採政策體系,做好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工作,讓群眾盡快用上大幅降價后的32種藥品。鼓勵、規范各地對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和臨床用量較大、採購金額較高、競爭較為充分的高值醫用耗材開展帶量採購。建立價格科學確定、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反映醫護人員的技術和勞務價值。

  優化醫保公共管理服務改革。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既來自於政策也來自於服務。當前,醫保公共管理服務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倒逼公共管理服務水平提升。一些群眾歡迎、確實有效的服務舉措應常態化、制度化。比如,推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標准化規范化,構建全國統一的醫保經辦管理體系,大力推進服務下沉,把黨和政府的形象融入到每一次醫保服務中。當前,我國流動人口超過2.36億,要進一步簡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備案手續,推動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大數據分析方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應加快建立全國統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醫保信息系統,實現全國醫保信息互聯互通,顯著提升醫保信息化管理能力。

  醫保改革的效果最終要落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醫保部門採取的政策措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良好的醫療保障基礎。以此為契機,在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上,更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把功夫下在平時,努力讓群眾用上更多創新好藥、讓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