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國家需要時,我必須沖在最前線”

2020年03月16日09:41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國家需要時,我必須沖在最前線”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你在我和家人及全社會眼中就是這樣的英雄!一定要注意防護!要記住至親的人在日夜記挂著你,翹首以盼你的歸來。”這是童朝暉女兒在微信裡的話。

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一線救治工作再苦再累都沒有讓他掉淚,而這句話,卻讓這位戰“疫”老兵熱淚盈眶。

1月23日,正當人們剛剛開始為新冠肺炎疫情揪心的時候,一張來自武漢醫療同行朋友圈裡的照片刷遍了北京朝陽醫院醫務人員的朋友圈。照片前排正中正是童朝暉,上面標著“2020年1月23日武漢金銀潭南五樓”。同事們這才知道,他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抽調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建委醫療救治組專家,已於1月18日抵達武漢。

第一時間出征“風暴”最中心

全國知名呼吸危重症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參與抗擊“非典”、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童朝暉身上有著太多的光環。

2003年SARS時,他剛剛從德國學成回國不久。“當年也沒想那麼多,那會兒還不知道SARS是咋回事,不像現在還有點經驗,那會兒就是往上沖。”他回憶說,最初他承擔了北京市SARS主檢醫師的任務,后成為SARS定點醫院的病區主任,創下了百余患者無一例死亡的戰績。

“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的使命感,見了病人就要救,當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應該挑起重擔。”童朝暉說,尤其是作為湖北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必須第一時間到達疫情“風暴”最中心。

到武漢后,他和專家組成員每天在各大醫院巡視,深入臨床一線,指導並積極參與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結合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臨床經驗以及國內外循証醫學証據,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新冠肺炎的診療規范、流程。此外,他還和專家組經常奔波於黃岡、黃石、鄂州、孝感等地指導危重症患者救治,以期讓武漢周邊地區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同質化。

繁忙的臨床工作之余,他總結心得體會,撰寫臨床工作札記,以幫助全國同行認識、戰勝這個疾病。

他提醒醫療同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2003年SARS臨床表現不同之處:沒有明確接觸史、不一定發熱、輕微咳嗽或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潛伏期可達兩周以上。總之,有些病人看起來不像病人、不容易被重視和識別,新冠病毒表現得比2003年SARS還狡猾”。

臨床專家更應該講科學

“重要的事情說一百遍也不知道是否有效!對於在100%的給氧及較高條件下的無創通氣2小時,氧合指數仍小於150的患者,應該盡早進行氣管插管有創通氣。”治療中,面對危急情況,童朝暉大聲疾呼。

臨床工作之外,他和同行們秉承科學精神,在臨床中發現科學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再把科研成果運用於臨床實踐中去。他們積極攻關,探索激素治療、免疫治療、包括ECMO等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不斷優化臨床診療方案。

有時,他語重心長地說:“每當有災難和疫情的時候,人們都希望能找到一種特效藥物來控制相關疾病。就當前湖北疫情來講,最重要的工作是積極防控,控制源頭、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並積極推進落實﹔同時積極救治患者,特別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從2003年SARS后,人類又經歷了H5N1、H7N9、MERS等病毒的肆虐,漫長的17年,國內外找到了有效的抗病毒藥嗎?都沒有。不僅普通老百姓要講科學,科學家、科研工作者、臨床專家更應該講科學。”

不僅如此,面對各種謠言,他還積極發聲,澄清事實,回應關切。

“不建議在臨床使用克力芝,因為在臨床觀察中克力芝會使一些患者病情加重,有一些患者本來不發燒,用完以后發燒。更要注意的是克力芝對心臟影響特別大。”他在朋友圈提醒。

在民眾對患者會不會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存有疑惑時,他又在央視直播時疾呼,抗體會持續半年,一般半年內不會二次感染,公眾不必恐慌。

這就是童朝暉。2008年,發現北京市第1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診治了北京市第1例H7H9患者﹔2019年8月,發現並救治成功北京市第1例H5N6禽流感患者﹔2019年11月,診斷救治近110年以來北京市首次出現兩例輸入型肺鼠疫患者,無一例醫務人員和患者感染。

“我是黨員,又是呼吸方面的專家,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必須沖在最前線。”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付麗麗)

(責編:高巍、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