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大醫張伯禮(上篇)

張立平

2020年03月15日09:06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大醫張伯禮(上篇)(圖)

迎著飄飛的細雨,他從渤海之濱飛赴江城武漢。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導“抗疫戰”的他,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

此前3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央指導組成立。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的張伯禮名列其中。

古稀之年,臨危受命。

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出征。17年前,抗擊非典前線,他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荊斬棘。“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一個多月來,他馬不停蹄、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會診病患、調查疫情、籌建方艙、調制處方……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的誓言依然未改。有人問,您年事已高,是不是可以不必到前線來?他眼含熱淚,堅定回答:“不!疫情不嚴重,國家不會點我的名。我必須來,而且還要戰斗好!”

他是國士

在72歲之年,他來到了一場大戰的最前沿。初到武漢的幾夜,他睡得並不安穩,因為情況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

疫情大面積暴發,大量病例涌來,所有醫院被擠爆。實地走訪多家醫院,張伯禮和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的同志們發現,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裡聚集了幾百號病人,看診排長隊、化驗人擠人、CT檢查人滿為患。走廊裡,輸液的病人與排隊挂號的人混在一起。更讓人揪心的是,醫院裡一床難求,不少確診病例根本住不進來。

混亂的局面令他焦急又痛心。

“這種狀況不改變,將為后續防控和治療帶來巨大壓力,會進一步加速病毒的傳播,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張伯禮神情凝重。

當晚,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召開的會議上,張伯禮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將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四類”人員隔離開來,對確診患者也要把輕症、重症分開治療。

疫情蔓延,面對新型病毒,如何減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需要大智慧。張伯禮一直在思考,他研究了一輩子中醫藥,他說中醫是蒼生大醫,治病救人幾千年了,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財富,是無價的瑰寶,一定能在這次疫情的防控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張伯禮建議,征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觀察點,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達到早期干預的目的。

1月28日,首批幾千名患者服上了中藥﹔29日,3萬人服上了中藥。一兩天后,一些輕症患者退燒了。

事實上,中西醫結合抗擊冠狀病毒的方法,他的團隊已經在海河醫院進行了很好的運用。而且,他在指導2003年中醫抗擊非典時,就已經驗証了這個方法有效。此次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召他來武漢,希望他的團隊能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揮特殊的作用。

“建議中醫藥進方艙,這個工作我可以來做!”張伯禮與同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的劉清泉教授寫下請戰書,中醫西醫各有長處、優勢互補,人命大於天,能救命是最重要的,張伯禮提出由中醫承辦方艙。

建議得到了中央指導組的支持,江夏方艙醫院成立了,主要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江夏方艙醫院累計收治了500多位患者,主要以輕症為主。最讓人欣慰的是,江夏方艙醫院所有患者中,沒有一個轉為重症,醫護人員也是零感染。取得經驗后,幾乎所有的方艙醫院都開始使用中藥。

與此同時,在張伯禮等專家的強力推動下,武漢協和、同濟、金銀潭等醫院的重症患者也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些重症患者轉為輕症,或痊愈出院。現在,武漢市各醫院中醫藥的介入已經從當初的30%做到了基本全覆蓋。

他是戰士

穿上白衣,就是戰士。2月12日,張伯禮率領209人的中醫醫療團隊進駐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由院士挂帥的這支醫療隊被外界稱為“中醫國家隊”,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五省市三甲醫院的中醫、呼吸重症醫學、影像、檢驗、護理等專業的209名專家,將在這裡開展中醫中藥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預防、臨床研究。

中醫進方艙后,張伯禮更忙了。他白天指導會診,晚上開會、研究治療方案,甚至細化到具體病例,親自開方。學生們勸他:“您每天太忙了,有些事,就讓我們干吧!”“帶兵打仗,哪有不上前線的道理,那不成紙上談兵了嗎?”張伯禮從來不聽勸,穿上防護服,病房裡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您把舌頭伸出來,我看一下。”隔著護目鏡,張伯禮為患者看舌相,然后伸出手,為患者把脈。

穿上防護服,他就是個戰士。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不到病房、不接觸病人,如何能了解發病規律,如何談得上與病毒戰斗?這也是張伯禮堅持一定要親臨一線的原因。

有的患者氧合水平比較低,有時好不容易升上來又降下去了,一直在波動。張伯禮臨床問診,讓醫生給他們注射生脈、參麥注射液,服獨參湯。一兩天后,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就穩定了,再過一兩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

對重症患者,張伯禮強調治療方式要中西醫結合,以西醫為主,中醫輔助,但是輔助有時也起關鍵作用。在臨床診療時,張伯禮發現,對重危症患者要果斷、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早用、大膽用,往往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病人痊愈出院,張伯禮發現,他們中有一部分還有咳嗽、憋氣、心悸、乏力等症狀,於是建議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建立了新冠患者康復門診,專門管理治療這部分病人。

在中國工程院和有關單位支持下,張伯禮又牽頭組織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共同為湖北被感染的醫務人員建立了一個健康管理平台,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態,以中西醫結合的干預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康復。

他是勇士

“生命相托是一份責任,如果不能替病人去擔當,不會是好大夫。”在抗疫一線,張伯禮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他心裡時刻牽挂著他的病人,不計個人得失,隻為山河無恙。可他沒有想到,多日的勞累,使他膽囊舊疾復發,自己不得不成為一名病人。

2月16日,他終於病倒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武漢保衛戰”正是較勁的時候,還有那麼多病人等待救治,他希望能保守治療。“您不能再拖了,必須手術!”負責為他治療的專家態度堅決。

2月18日,張伯禮被推上手術台。手術之前,照例要征求家屬意見,他說:“不要告訴家人了,我自己簽字吧!”畢竟這個時候在武漢病倒了,他怕老伴兒擔心。

怕影響軍心,張伯禮特意提出不要將他手術的消息對外界公布。麻醉過后,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他的助理讀疫情通報,並打電話詢問江夏方艙醫院的情況,接聽醫護人員打來的求教電話。

手術后一兩天,張伯禮就開始在病房裡工作了。病床上加了一個小桌子,左胳膊上扎著靜脈針,右手不停地用筆在修改著東西。那幾天,正值一個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項目進行到了關鍵時期,他放心不下啊!

“仗還在打,我不能躺下!”作為國家中醫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他深感此行武漢責任重大。“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早做好了准備,武漢之行不會輕鬆。“肝膽相照,這回我把膽留這兒了!”張伯禮風趣地說。

連續多天,武漢的確診病例大幅下降,張伯禮那顆懸著的心緩和多了。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階段,面對正月十五的街燈,張伯禮寫下一首詩:“燈火滿街妍,月清人跡罕。別樣元宵夜,抗魔戰正酣。你好我無恙,春花迎凱旋。”

春天已經來了,凱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責編:李源、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