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寧夏彭陽:“四個一”推進黨建扶貧相融共贏

2020年02月03日08:39    

摘要

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在脫貧攻堅中,建強基層黨支部﹔培訓黨員干部,提高精准扶貧能力,形成“村村有帶頭人,村村有產業”的局面﹔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實現多元化發展﹔用足基本保障機制的同時,也用活考核指揮棒,讓農村黨員干部耕好“服務田”……如今,通過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項產業一條路子、一套機制一項保障“四個一”,推進黨建扶貧相融共贏,彭陽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截至2019年底,全縣共脫貧53493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8.8%下降至0.24%。

關鍵詞:基層黨支部 多種產業融合發展 用活考核指揮棒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推動“抓強基層黨建”與“抓實脫貧攻堅”全面深度融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証。

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彭陽縣,群山連綿、溝壑縱橫,生活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薄弱。黨的十八大以來,彭陽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寧夏開展的“三大三強”行動、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落實落細固原市基層黨建“六個深化”,強黨建,興產業,促脫貧,通過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項產業一條路子、一套機制一項保障“四個一”,推進黨建扶貧相融共贏。

2018年底,彭陽縣12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019年4月,寧夏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彭陽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截至2019年底,共脫貧53493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8.8%下降至0.24%。

1.建強一個“堡壘”

“要擴大肉牛養殖規模,爭取增加150頭以上﹔與幫扶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做好對接,讓優質農產品走進醫院超市……”春節前,彭陽縣孟塬鄉虎山庄村黨員活動室,虎山庄村第八次村民代表大會上,村干部和村民謀劃著2020年發展“大計”。

“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說了算,每一項關乎群眾利益的決定必須經過村民代表大會,既公平又民主。”村黨支部書記鄧金磊說。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虎山庄村群眾深有感觸。2016年,29歲的鄧金磊在虎山庄村“兩委”換屆時當選村支書。

“2014年,我在村上當了一年會計,對村裡情況基本了解,當時上訪群眾多,干群關系緊張,工作不好干。”鄧金磊說,既然挑了這副擔子,就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他任職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選好“幫手”,召回在銀川工作、“事業小成”的年輕人李悝任村會計,動員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婦女梁靜任村民政助理員兼村婦聯主任,配強村“兩委”班子。

“打魚的不離河,打柴的不離山。”鄧金磊帶領村干部走村入戶,傾聽村民心聲,化解矛盾糾紛,疏通“堵點”,逐步解開群眾心裡的“結”。僅一年時間,虎山庄村黨員干部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改變,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和諧,還舉辦了首屆“十佳”村民表彰大會,增進了互信,凝聚了人心。

村裡土地面積小且分散,種植養殖業沒法成規模,是制約虎山庄村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如何破解?

“因地制宜發展小群體大規模肉牛養殖。”——這是村民代表根據以往經驗摸索出的答案。3年時間,虎山庄村肉牛養殖從“一窮二白”到如今存欄量近500頭。現在虎山庄村又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引進企業種植果樹1700畝,帶動群眾種植蘋果350畝。

“別看支部小,引領群眾致富的作用卻不小。”鄧金磊說。3年前,彭陽縣將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提高到5萬元,每年為每個村安排5萬元至7萬元的為民服務專項資金。全縣還安排資金3180萬元,支持基層組織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政策支持下,2019年,彭陽縣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行政村達到88個、佔全縣村庄數量的56.4%。

3年來,彭陽縣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55個,調整撤換村黨支部書記39名,培養村級后備干部676名﹔在地域相鄰、產業相近、條件相似的行政村之間成立聯合黨組織12個,推動脫貧攻堅由“單兵作戰”向“集團作戰”轉變﹔通過跨村任、上級派、后備選等方式,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整合資金9000多萬元,新建擴建維修村級陣地126個,使基層黨支部成為脫貧攻堅的“橋頭堡”。

2.樹好一面“旗幟”

深冬時節,寒風凜冽。在紅河鎮寬坪村設施農業園區數百棟溫棚裡,辣椒挂滿枝頭、西紅柿又大又紅,隨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

一大早,村民曹有兵來到溫棚裡,准備好箱子,與妻子徐林一起採摘辣椒。“這9棚辣椒能收入15萬元。多虧秦大哥,不僅帶我們種設施蔬菜,還提供技術指導,幫我們聯系客商。”徐林感慨地說。

夫妻二人口中的秦大哥,是紅河鎮徐塬村黨員秦秉儒,也是該村致富帶頭人。

47歲的秦秉儒,是靠設施蔬菜種植起家的。2012年,紅河鎮發展日光溫棚設施蔬菜,在外打拼十多年的秦秉儒瞅准時機,一口氣承包了16棟日光溫室,當起了菜農。當年,他不僅自己收入12萬元,還帶動20多人創收15萬元。2013年,秦秉儒擴大種植規模,並成立彭陽縣秉儒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38戶,帶動120多人就業。如今,秦秉儒不斷擴大設施蔬菜種植規模,收入近80萬元。帶動當地貧困戶260人就業,創收110余萬元。

近年來,彭陽縣扎實開展“雙評雙定”活動,強化正向激勵、反向監督,推動黨組織和黨員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發揮戰斗堡壘、先鋒模范作用。針對黨員干部知識上的欠缺、經驗上的盲區、能力上的弱項,彭陽縣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綜合運用陣地集中訓、干部下沉訓、自主分散訓、情景模擬訓等“菜單式”培訓方式,不斷提高精准扶貧能力。

目前,彭陽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區外培訓參訓率達到100%,黨員干部受教面達到95%以上,4000余名黨員奔波在引領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上,5700萬元“黨員雙帶基金”盤活了農村產業。同時,全面推行的“6+X”主題黨日活動,扎實開展的黨員亮身份、亮崗位、亮職責、亮承諾、亮成效“亮牌上崗”活動,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注入了新活力。

在紅河鎮,村村有帶頭人,村村有產業。設施蔬菜、經濟果林、養殖、勞務輸出成為該鎮支柱產業。“根據產業形態、帶動能力等指標,我們將致富帶頭人劃分為ABC三種類別,量身定做發展計劃,不斷提升帶富能力。”紅河鎮黨委書記鄭小義說,目前,已培育致富帶頭人197人。紅河鎮在多種產業帶動下,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8438元增長至2019年的12000元。

3.踏出一條“路子”

天蒙蒙亮,彭陽縣孟塬鄉小石溝村的樊世有從熱炕上爬起,穿好衣服,背起背篼,直奔牛棚給牛添草、鏟牛糞﹔干完活,他又去羊棚,打掃圈舍、喂羊羔﹔忙完后,再到院裡,清理蜂槽、喂養蜜蜂……這是樊世有每天工作的“三部曲”。“現在每天忙碌而快樂。”他說。

2013年,樊世有被查出患有肝硬化,因家裡窮,他一度放棄治療。在駐村干部和其他村干部的幫助和鼓勵下,樊世有重拾生活信心,在新農保和大病保險支持下,積極治療,病情控制住了,但欠下了幾萬元的外債,每年還得負擔近一萬元的醫藥費。

“搞養殖,政府有補貼。”2017年,樊世有買了5箱中華蜂、兩隻母羊,發展養殖。當年,蜂蜜賣了兩千多元,母羊產了4隻羊羔,樊世有興奮了好幾天,於是下定決心擴大養殖規模。如今,樊世有養殖中華蜂35箱,基礎母羊近20隻,基礎母牛2頭,年收入2萬多元,日子越過越好。

養蜂,不僅是樊世有的“致富蜂”,也是孟塬鄉的支柱產業。目前,全鄉發展養蜂近450戶4500箱,年產蜜5萬公斤以上,產值近800萬元。

“中華蜂產業,需要林草、中藥材產業的支撐,草畜、觀光旅游等產業的互補。”孟塬鄉黨委書記郭耀武說,多種產業融合發展,既可彌補產業單一的現狀,又能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實現多元化發展。目前孟塬鄉已形成草畜、中藥材、中華蜂養殖、林下種養、就近務工、觀光旅游“六大產業循環”。

彭陽縣通過“支部+基地(園區)”“支部+企業(合作社)”“干部+群眾”等模式,先后在生產基地、行業協會建立黨支部55個、黨小組201個,形成了“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良性循環,壯大了辣椒、紅梅杏、生態雞、中華蜂等一批特色產業,實現了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能人聚在產業鏈上、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使脫貧靠在產業鏈上、農民的精氣神展現在產業鏈上。

4.用活一套“保障”

“干好干壞不一樣,干與不干不一樣!”在馮庄鄉小寺村,黨支部書記王繼平說:“自開展‘三大三強’行動、‘兩個帶頭人’工程以來,縣上將村黨組織評星定級結果與村干部任職補貼挂鉤,這種不一樣直接體現在我們的工資獎金上。”如今,小寺村被評為四星級黨支部,村干部能拿到4萬多元的任職補貼,他們的干勁更足了,積極爭創五星級黨支部。

“我們大幅提升村干部待遇,統一按照每村5人標准核定村干部任職補貼,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的任職補貼標准,按照不低於上年度本縣農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的3倍執行,其他村干部的補貼標准按照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標准的80%執行。”彭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利軍說。

彭陽縣在用足基本保障機制的同時,也用活考核指揮棒,讓農村黨員干部全心全意耕好“服務田”。推行的“十分制”考核制度,不僅為基層干部減了負,也讓考核更具人性化、精細化。

“實行的‘十分制’考核,把考核重點放在了日常,我們工作業績都會以積分形式精准反映出來,誰干得好,誰干得壞,都擺在面前,大家絲毫不敢懈怠。”正在村上指導黨建工作的彭陽縣王窪鎮組織委員趙志宏感慨地說。

“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好‘發展致富’牌,用活用足‘機制保障’,使廣大黨員干部與群眾‘同心同向’,抓黨建和脫貧攻堅‘同頻共振’,讓黨建最大公約數作用充分發揮。”彭陽縣委書記趙曉東說。

據介紹,近年來,彭陽縣委堅持抓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責任相融合,對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同考核,建立“七位一體”責任落實體系。推行“4+1”責任清單,確保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任務落細、一抓到底。建立黨建工作“三級聯述”制度,把脫貧成效納入全縣基層黨組織黨建考核和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內容,作為基層黨組織星級評定和基層黨組織書記評先選優、提拔任用、表彰獎懲的重要指標,用好用活考核指揮棒,督促種好“責任田”。

(本報記者 王建宏 本報通訊員 馬永紅)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