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扶貧手記:村裡要致富,辦法別嫌“土”

重慶城口縣高燕鎮紅軍村第一書記 王旭東

2020年01月21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誰能想到,我下村扶貧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見不到村民!

2019年3月11日,我來到重慶唯一還未通高速公路的城口縣,擔任高燕鎮紅軍村的第一書記。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我,第一次住到了農民的家裡。眼前看到的環境給自己帶來了強大震撼。

克服環境差異只是小事。最讓人受挫的,是我按計劃去村民家家訪,早上去晚上去,吃的都是閉門羹。

原來,我按8點半的上班時間去走訪時,村民都已經去了山裡勞作﹔我晚飯后再去家訪,很多村民又早早上床休息了。了解原委后,我想了兩個辦法:一是自己也6點起床,就當晨跑,去村民家早訪﹔二是在工作時間,我不去村民家了,而是去田間地頭找人訪談。

就這樣,我早起了一個多月,跟在家的村民們幾乎聊了個遍。

紅軍村,是紅軍曾經生活過戰斗過的地方。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這是村裡的優勢。之前,村裡的干部們也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我走遍了村裡甚至鄉裡的紅軍足跡,尋訪了村裡的老人回憶紅軍故事,綜合先前的資料,得出了一個結論:大投入建大景區,不現實﹔建個“土景區”,蠻合適。

“土景區”也得花錢,可是村集體一分錢沒有。於是我跟下派單位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的領導們多次匯報,也請他們來村裡看。最終,下派單位同意給村裡投1400多萬元。

村裡要脫貧,得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我們規劃了一些“既有鄉土氣息又功能齊全”的民宿,幾戶村民有意向,但是卻不知道該咋設計。於是,我就讓我學建筑專業的兒子來當免費勞動力,他暑假過來待了一個多月,也算是用“土辦法”解決了個“土問題”。

紅軍村的新圖景剛要起步建設,卻又遇到了新難題——村裡要發展,就要建設,可原有的水電資源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必須進行改造,然而,這要不少錢。

不能熬過了九十九步,卻在臨門一腳的時候給擋住了。我主動給縣裡領導匯報,也想了很多辦法。在縣裡的關心支持下,終於把問題解決了。

紅軍村雖然有優質的土特產,可村裡大黃、天麻、蜂蜜等卻賣不上好價錢。因此,我策劃建立了“扶貧加工車間”,將新鮮中藥材和土特產烘干再精包裝,村裡還成立了電商公司,申請了注冊商標,農特產品還有了自己的品牌。

有了品牌,紅軍村特產的“土味”更加凸顯,中藥材價格上去了,原來80元一斤的土蜂蜜賣到280元,帶動村內近40戶農戶增收。

2019年,村民人均增收1250元。前不久,紅軍村順利通過城口縣的脫貧驗收,整村摘掉了“貧困帽”。

(本報記者 蔣雲龍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1日 19 版)

(責編:謝倩、喬業瓊)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