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蔣文齡

2020年01月17日14:43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考核評價體系對各級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對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深刻影響,是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考核評價體系建設這個“牛鼻子”, 建立體現新時代、新思想、新理念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以高質量的“標尺”引領和驅動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系統思維,建設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

  “考什麼”決定著“干什麼”。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更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的深刻轉變和調整。傳統的考核評價體系側重於經濟發展的“量”和“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應該更加注重反映發展的質量、結構和效益,更加注重反映經濟、社會、生態發展變化情況,更加注重反映人民群眾多樣化美好生活需求,全面展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適應、反映、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風向標、助推器作用,引導各級干部強化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有效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是考核評價體系要體現正確政績觀要求。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發展業績。長期以來,政績考核體系的“唯GDP”取向,在推動經濟高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傳統思維定勢影響下,一些地方片面強調GDP增長速度,將主要精力和資源用於拉動GDP增長,對企業的綜合評價,也主要以投資和稅收衡量,而對生態建設、社會民生、發展質量等方面的考核重視不夠,將發展是硬道理變為發展速度是硬道理,忽視了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個別地區為完成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不惜犧牲環境拉動 GDP 增長,資源環境付出慘痛代價,造成經濟發展的不可持續性。高質量發展最大特點是速度要“下台階”、質量效益要“上台階”。抓經濟工作、檢驗經濟工作成效,要從過去主要看增長速度有多快,轉變為主要看質量和效益有多好。因此,建立體現正確政績觀的考核評價體系,要淡化對GDP的考核,著力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切實將工作重心從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慣性思維和做法中解放出來,從單純追求經濟總量、經濟增速,轉向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均衡發展,防止不切實際定目標,切實解決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二是考核評價體系要體現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開出的藥方,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這就要求在建設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中,要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始終,緊緊圍繞五大發展理念設計指標體系,以體現產業產品的創新性,城鄉地區以及經濟與其他領域的協調性,環境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對外開放性,發展成果的共享性,切實把各級班子和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導到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來,加快提高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三是考核評價體系要體現激勵和約束功能。考核評價體系對干部起著重要的激勵鞭策作用。緊緊圍繞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堅持黨中央倡導什麼、強調什麼就考核什麼,突出對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的考核,把考核評價的主要功能聚焦到推動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擔當作為、促進發展上來。考核評價要兼顧總量、增量、結構、人均、畝均等多種類型的指標,實行總量指標和人均指標相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發展成果的考核評價,應當既要看發展的速度,更要看發展的質量;既要看當前的發展,更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以規模為標准”,更要“以畝產論英雄”,科學客觀地衡量地方經濟發展質量,激勵干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同時,考核評價體系不能搞“一套衣服大家穿”,應該在總體框架下,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單位的特點“量體裁衣”,干什麼考什麼,在錨定共性指標的同時,注重運用好個性指標,建立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考評內容和指標體系,確保既滿足一般需求,又兼顧個別要求,有效防止指標設置“一刀切”“一鍋煮”問題,充分體現激勵性與約束性相統一的要求,調動和保護好各區域、各層級干部的積極性,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子。

  二、優化指標設置,樹立推動高質量發展鮮明導向

  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個適當的考核指標來進行評價,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是建設高質量考核評價體系的關鍵性、基礎性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在考評指標的設置上,堅持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突出關鍵核心指標,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典型性、約束性指標,做到少而精、重點突出,操作簡便易行。通過指標設置,既要提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更要指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繪出“路線圖”“施工圖”,讓“干什麼”“怎麼干”更清晰、更精准,以可操作、可衡量、可檢驗的具體要求,引導各地、各部門精准制導、集中發力。近年來,江蘇、浙江、湖北等多地在建立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形成可借鑒的經驗做法。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四類指標。

  一是反映經濟結構優化的指標。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主要體現在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質量的經濟循環,其中一個重要判斷標准是結構優化的程度,也就是能否實現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這就要求把准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設置指標,重點考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民間投資和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以及衡量城鄉結構、區域結構指標的內容。通過這些指標設置,著力引導各地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引導企業全面提升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率,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是反映創新驅動發展的指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緊緊圍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設置指標,重點考核評價科技進步貢獻率、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每萬名R&D人員專利授權數、登記注冊市場主體數量增長率和成活率、營商環境指數等內容。通過這樣的指標設置,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鮮明導向,將各方面注意力和關注點引導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上來,積極營造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加快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的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從依靠要素驅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

  三是反映群眾生活質量的指標。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緊緊圍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設置指標,一方面重點考核評價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調查失業率、人均公共產品擁有量、社會消費總額水平等直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的內容﹔另一方面重點考核評價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反映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指標設置,引導各地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有效保障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提高廣大群眾幸福指數,真正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是反映重大任務落實的指標。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突出對打好重大任務攻堅戰、約束性指標任務的考核。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線性、本質性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關口。緊緊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的要求,分類設置金融風險防控、脫貧攻堅、污染防治考核評價指標,以硬指標硬考核落實硬任務,確保攻堅戰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同時,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生態環保、新增債務等剛性約束指標的設置,明確工作的“底線”“紅線”“高壓線”, 通過實行“一票否決”制度,以嚴格的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切實增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三、創新考核方式,著力在考准工作實績上下功夫

  “怎麼考”左右著“怎麼干”。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是對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工作的全方位、綜合性檢驗,必須確保權威性和公信力。要改進和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方式,推進分類別、精准化、差異化考核,建立分級分類考核評價制度,綜合運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專項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種方法,實行差別化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拓寬考核的視野和范圍,立體化多維度考核評價干部實績,增強考核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引導各級干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硬功夫,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真正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到實處。

  一要實行分級分類考核。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各部門的工作職能和特點不同,衡量的標准自然應有所差異。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工作應堅持分層分類的管理導向,盡可能讓相同類別的考核對象在同一賽場上“賽跑”,推動各地各部門把長板拉長、短板補齊。比如,中東部發達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應有不同的考核標准,既要設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等體現新時代新要求的共考題,也要有反映地方主觀努力、貢獻大小的加分項,綜合考量任務指標完成的客觀條件,考核對象的確定也要進行分類。對省一級的大區域來說,也要進行差異化考核,對經濟發達地區要重點考核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貧困落后地區要重點考核脫貧攻堅情況,生態功能區要重點考核保障生態底線,有些地方青山綠水適合發展生態旅游,但不適合發展工業,應重點考核生態環境保護、旅游產業發展,而不要強調考核工業化的指標。同時,不同部門、不同行業要有所區別,如經濟部門和綜合管理部門的考核內容就應各有側重,機關事業單位與地方要有所區別,黨政部門與國有企業要有所區別。

  二要增強考核工作實效。目前一些地方在實際考評方式上,通常採用年終一次性集中考核,忽視平時考核,缺乏應有的深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日常考核、分類考核、近距離考核的知事識人體系,為新時代考准考實干部實績指明了方向。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做到年度考核和平時考核、專項考核、任期考核有機結合,採取年初建賬、平時查賬、年底算賬的方式,全面、客觀、動態掌握被考核地區、部門推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的實績實效。注重把考核功夫下在平時,實績創造在哪裡,考核就應跟蹤到哪裡,在日常中看處事能力,考察履職擔當,及時掌握被考核對象的“活情況”和“新變化”。針對重點專項工作或急難險重任務,開展專項考核,著力將年度重點工作完成情況考准考實。探索任期考核,從偏重短期效應考核向長期效應考核轉變,引導干部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堅決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創造出經得住實踐、經得住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工作業績。年終綜合平時考核、專項考核、任期考核情況,有側重地進行考核,形成綜合考核評價結果。

  三要擴大考核評價主體。考核評價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群眾的評價怎麼樣。為使考核評價客觀全面地反映本地區、本部門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可以引進第三方評價機制,委托專業社會調查機構進行滿意度調查,體現考核評價的公認性。同時,擴大高質量考核評價的內涵和外延,強化群眾的參與和監督,把上級評價、部門評價、下級評價和群眾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變單向、平面、單維評價為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的評價,尤其注重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探索實績“公開、公示、公議”等做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暢通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的評價主體廣泛參與評價的渠道,增加考核評價工作的透明度。

  四要綜合研判考核結果。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結果確定應當加強綜合分析研判,充分考慮不同區域、不同部門的工作基礎、資源稟賦等客觀條件,辯証地分析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克服簡單地看總量、比位次的做法,防止片面追求增長速度、盲目攀比總量的短期行為,或者以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得票得分多少來確定考核結果,做到既要注重考核已經取得的顯績,又要注重考核打基礎、謀長遠、增后勁的潛績,既要看數字,又不唯數字,既要重群眾公認,又防止簡單以“票”取人,充分反映高質量發展新任務、新要求、新動力,發揮好考核評價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同時,通過客觀分析評價干部在履職擔當、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出現的失誤錯誤,切實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

  四、強化結果運用,引導和激勵干部新擔當新作為

  “考”是基礎,“用”是關鍵。考核評價結果重在運用,隻有真正“用”起來,才能發揮作用、體現價值、得到檢驗。要把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狠抓“三個有機結合”,強化高質量考核評價結果的綜合運用,充分發揮考核工作的評價功能、導向功能和監督功能,獎勤罰懶、賞優罰劣,鼓勵先進、鞭策落后,形成激勵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機制,增強考核評價工作對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引領和保障支撐作用。

  一是把考核評價與獎懲激勵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獎懲並舉,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共同發力,根據考核評價結果,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和部門,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好重大任務攻堅戰等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採取相應措施予以激勵支持,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宣傳。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不重視、工作不到位、落實效果差的,通過反向約束的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充分發揮高質量考核評價激勵先進、鞭策落后的引領作用,真正考出壓力、考出動力、考出執行力,讓實績突出的干部有成就感,實績一般的干部有緊迫感,實績較差的干部有危機感,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

  二是把考核評價與干部任用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用人導向,把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領導干部使用的依據,對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結果靠前的領導班子成員,對善於領導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優先提拔使用。對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結果較差的領導班子,應當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組織處理;對不擔當不作為,經考核評價認定績效較差的干部,要堅決進行調整;對完不成重大攻堅戰及約束性指標任務的要嚴格進行問責,真正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肯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暢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

  三是把考核評價與干部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在高質量考核評價中識別干部、監督干部、發現干部、培養干部,對考核評價中發現問題的干部,採取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等方式,及時提醒、打招呼,防止苗頭性問題發展為大問題。依據高質量考核結果,有針對性地加強干部教育培養,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領導干部進行調學調訓、安排實踐鍛煉,補齊能力素質短板;重點關注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情況復雜地方工作的干部,培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的干部,發現和選拔一批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的優秀干部;對工作有思路、干事有力度、發展有潛力的干部,採取跨區域、跨部門交流或下派鍛煉的方式加強針對性培養。讓各級干部拓寬思路、開闊眼界,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新作為、真作為、好作為、大作為。

  總之,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非常豐富,建設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挑戰性、開創性工作,需要在思路、方法、路徑等方面不斷創新,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和完善。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有效應對和解決新挑戰、新問題,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充分發揮考核評價體系的杠杆作用,引導廣大干部以更好的狀態、更實的作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寧夏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寧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責編:宋鶴立、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