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村裡來了個“好書記”——記陝西省宜川縣丹州街道高灣村第一書記郝誠

2020年01月14日14:01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村裡來了個“好書記”

郝誠和愛人給小鈺瑩穿上新買的羽絨服。本報記者 劉印攝

“郝書記是個熱心人。”

“郝書記是個有才干、有想法的好干部。”

“郝書記是我們大伙兒都認可的好書記。”

走進宜川縣丹州街道高灣村,提起郝誠,村民贊不絕口,這個2019年6月才開始駐村的第一書記“郝書記”,興產業、訪民生、聚民心,早已成為村民心中的“好書記”。

遞名片的第一書記

“有困難,記著找我。”

去年6月,初到村上完成工作交接之后,郝誠就挨家挨戶走訪村民,並鄭重遞上了標注著自己詳細聯系方式的第一書記名片。這是郝誠對村民的真誠承諾。

“郝書記給我幫了大忙,不然我們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真是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才好。”1月2日,說起郝誠,49歲的喬根寶激動不已。喬根寶兩口子長期患慢性病,前幾年才靠發展大棚脫了貧。然而,就在去年,喬根寶20多歲的大兒子突然檢查出股骨頭壞死,家裡的頂梁柱一下子倒了,一家人再次陷入因病致貧的困境。郝誠了解情況后,幫助他們申請低保和殘疾補助,多次奔波於縣、市之間,最終聯系延安市博愛醫院免費為其大兒子進行檢查及治療,解除了喬根寶一家的后顧之憂。

在駐村一周的時間裡,他走遍了高灣村8個自然村315戶人家,詳細記錄了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對於特殊、困難的家庭,他都標注出來,時刻關注。村民看病難,他聯系延安市大醫院來村裡義診﹔村裡教育資源短缺,他爭取與北京師范大學結對,把大學生們請進村裡,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村民文化生活匱乏,他向縣文旅局申請鑼鼓嗩吶等樂器和表演服裝,組織文藝活動……鄉親們看到這麼熱心腸的書記,徹底打消了心裡的顧慮,他的稱呼也從“市裡來的大干部”成為鄉親們口中的“郝書記”或者“小誠”。

確保脫貧戶不返貧

高灣村是一個典型的川道村,過去村民收入來源主要以種玉米為主,收入很低。近幾年,依靠大棚蔬菜及養殖業,村裡貧困戶全部脫貧。

如何確保脫貧戶不返貧?如何讓村子穩定發展?如何帶領群眾走上致富道路?郝誠心裡一直在琢磨。村上試點種植中藥材后,郝誠便開始調研中藥材市場,馬不停蹄地跑銷路。面對干旱可能導致試種失敗,他向單位申請2萬元為試驗田打機井,並和村干部們一起下地澆水保豐收。去年10月,板藍根喜獲豐收,高灣村的致富夢想又前進了一步。

“去年我種了一畝生地,沒想到賣了2400元,比種玉米強多了。我今年准備把家裡那幾畝地都種上。”村民楊東毛去年試種藥材嘗到了甜頭,對未來美好的生活也充滿信心。

“藥材市場比較穩定,我們考察了西安、山西的藥材市場行情,能給咱老百姓多掙一分是一分嘛!”郝誠說,“今年我們想在村上建冷庫、加工廠,做藥材深加工,利潤肯定能再翻個好幾倍呢。”下一步,郝誠准備聯系幾個長期合作對象,發展訂單生產,讓老百姓吃顆“定心丸”,放心發展。

發動親友扶危濟困

元旦假期,郝誠特意帶著家人去7歲的陳鈺瑩家陪她過節。

在入村走訪中,郝誠發現年幼的小鈺瑩和71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特別心疼。回家以后,郝誠和妻子說起了小鈺瑩,兩口子當下就做了決定:資助小鈺瑩。從那以后,郝誠每個月都要去陳鈺瑩家兩次,送衣物、食品及學習用具。每天晚上,郝誠或者家人都會和小鈺瑩視頻通話,遠程輔導作業。大半年下來,孩子主動說話多了,對郝誠一家都特別親切。

“我把鈺瑩當作自己的孩子,我會一直資助她直到成人。”郝誠告訴記者,等放寒假了,他打算把小鈺瑩接到延安,和哥哥姐姐認識一下,再照一張全家福。

在郝誠的帶動下,他的不少朋友、同事也加入了對苦難兒童的幫扶當中。去年12月11日,延長石油天然氣公司安塞站黨支部書記吳強來到宜川,特意來看望孤兒王皓苒。郝誠向吳強詳細介紹了王皓苒的情況,吳強決定承擔包括孩子的生活、上學等一切費用。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相信愛心傳遞的力量是無限的,這些孩子沒有父母,我們就是他們永遠的依靠。雖然我到村上隻有半年,但我希望干的每一件事都幫群眾解決一個困難,能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收獲。”郝誠說。(本報記者 劉印 通訊員 武小麗)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