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爭當實干型村支書

——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燒鍋嶺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宋曉飛的故事

於悅

2019年12月19日09:01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爭當實干型村支書

他強堡壘、夯基石,甘作脫貧攻堅的實踐者﹔他抓經濟、求共贏,甘作脫貧攻堅的引領者﹔他惠民生、重發展,甘作脫貧攻堅的奉獻者。他就是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燒鍋嶺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宋曉飛。

曾經的燒鍋嶺村由於村兩委班子渙散、人員頻繁交替、外債累累等原因,一直是合隆鎮的落后村,最后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2016年,在北京創業已經頗有起色的宋曉飛毅然把企業交給家人管理,帶著全村人的期望和心底的那份熱愛回到家鄉,扛起了脫貧攻堅的重擔。

上任之后,宋曉飛針對燒鍋嶺村現有的痛點找原因,發現根源主要集中在黨組織凝聚力不強、沒有號召力,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於是他大力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強堡壘、夯基石,全面加強黨建工作。

為了盡快找到治窮的思路,拔掉窮根,宋曉飛一有時間就往村裡的黨員和貧困戶家裡跑,挨家挨戶了解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梳理,宋曉飛針對村裡造血能力不強的突出問題,積極運作,與合隆鎮知名的榮發集團結成黨建聯結團體,探索“3+1”黨建幫扶模式,由企業黨員、村黨員和市建委黨員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戶,以推動產業發展為動力幫助貧困戶增收,採取“村流轉+代耕”“用工+分紅”的方式,種植經濟作物,有效提高貧困戶的家庭收入。

隨后,在黨員干部的支持下,燒鍋嶺村成功流轉了約13公頃土地,先后建成了45棟大棚、5棟溫室,總面積44392平方米﹔栽植了各類苗木,總面積達到6公頃。2017年春季流轉16公頃土地種植高粱,村集體收入20.7萬元﹔秋季出售楊樹苗34萬棵,村集體收入約102萬元,村集體經濟終於不再是“負增長”。2017年,燒鍋嶺村率先在農安縣摘掉了“窮帽”,並一舉成為全縣40個貧困村的“樣板”被推廣學習。

2018年1月,宋曉飛在燒鍋嶺村成立了眾贏農業有限公司,積極吸收全體貧困戶入股,主要經營特色香瓜、有機蔬菜、葡萄等經濟作物。他運用多年的經商經驗,讓村裡的棚膜經濟走上了公司化運營的道路,使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更具規模化和規范化。

今日的燒鍋嶺村,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百姓的精氣神兒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種葡萄、種香瓜、栽種綠化樹苗……2016年為貧困戶每戶分紅1000元,2017年為貧困戶每人分紅1800元,2018年為貧困戶每人分紅2000元。全村人干勁高漲,紛紛在產業基地周邊發展棚膜經濟,產業扶貧項目形成了有效的帶動和拉動效應。

“什麼是民生?就是百姓的衣食住行,最普通的群眾生活質量才是檢驗村書記政績的量尺!”這是宋曉飛挂在嘴邊的口頭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群眾是否滿意。為全面改善燒鍋嶺村人居環境,他多方運作、協調資金,為村裡修建兩個休閑活動廣場、安裝太陽能路燈225盞、改造農村廁所105戶,並修建4.8公裡水泥路,實現了7個自然屯水泥路屯屯通。如今的燒鍋嶺村,百姓的業余生活是到文化廣場轉一轉、聊一聊,茶余飯后信步閑談,享受脫貧攻堅的勝利喜悅。

最為可喜的是,燒鍋嶺村的華麗轉身吸引了社會資本的進入,依靠伊通河的區位優勢、脫貧項目的產業優勢以及黨支部班子團結干事的政治優勢,長春市城投公司正在規劃聯合建設田園綜合體項目,力爭把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打造成為新時代的具有東北地域特色的新農村。

2016年至2019年,燒鍋嶺村的民生事業實現了大跨越、大發展,宋曉飛也成長為一名實干型村支書,他既當脫貧攻堅戰的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以企業投資人的睿智、膽識和耐心,與包保單位、全體黨員干部擼起袖子加油干,把燒鍋嶺村從省級貧困村轉變為如今的美麗宜居村,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