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為世界謀大同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風范擔當

蔣斌

2019年12月13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世界謀大同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風范擔當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承諾和使命擔當,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詮釋好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理論淵源、目標指向和實踐探索,對於講好新中國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1、為世界謀大同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主義“自由人的聯合體”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使人們超越了地域的、民族的狹隘性,成為世界歷史性的普遍的個人。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趣正在於追求人類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按照馬克思的設想,這些“自由人”真正擺脫了人身依附,在政治上完全平等,是生產資料的共同所有者,能以自由勞動者的身份按照合理計劃自覺聯合起來從事勞動,進而形成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自由人的聯合體”。這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為世界謀大同的理論淵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大同”理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理想。對天下太平、大同社會的向往反映了中國古人對理想社會的構想和追求,使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物盡其用、人盡其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描述的大同社會的特點。為世界謀大同的主張,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在新時代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主義精神。1918年4月,毛澤東同志等在長沙發起成立新民學會時,就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目的,展現了宏偉抱負和國際擔當。黨的二大將“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確立為黨的最高綱領。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在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維護世界和平的同時,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改革開放后,基於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判斷,中國致力於通過自身發展,謀求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切實擔當起大國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為世界謀大同的主張,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國際主義精神的彰顯。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是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的普遍存在對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世界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事實,但在一些國家卻興起逆全球化思潮,一些做法干擾和阻礙經濟全球化進程。現實經驗和發展態勢表明,世界各國之間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面對挑戰,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當今時代,人類命運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命運直接聯系在一起。為世界謀大同的主張,是基於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的科學把握。

2、為世界謀大同的目標指向

經濟發展上互利共贏。解決人類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是發展經濟。世界各國應同舟共濟,攜手發展,共同應對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打造合作新平台,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政治道路上求同存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由於文化傳統、歷史積澱、發展道路不同,都有自己獨特的政治制度和運行機制。國家之間應該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努力求同存異、聚同化異。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為一己之私搞亂地區形勢。

文化建設上交流互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隻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同時,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表現形態、價值追求,但根源於對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關切,其心靈情感、合理內核往往是相通的,通過文明交流互鑒,有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生態保護上清潔美麗。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為此,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筑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通過永續發展為世界大同提供重要基礎。

3、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探索

進入新時代,中國將自身前途命運與世界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為完善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彰顯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國胸襟和擔當。

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中華民族追求和平、愛好和平。新中國成立后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面對國際關系的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外交關系。運籌好大國關系,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軍事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和促進世界和平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

為發展世界經濟貢獻力量。中國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無論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穩健的政策、堅實的經濟基礎,都在地區和世界經濟復蘇發展中起到重要拉動作用。共建“一帶一路”,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增進互利合作、釋放發展潛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瞄准制約經濟發展痛點,助力互聯互通和地區經濟一體化建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促進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始終關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人民,幫助其增強發展能力。當前,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多邊主義受到沖擊,中國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多次向世界庄嚴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成為世界發展的穩定之錨。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符合世界各國的普遍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針對全球治理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如核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的維護,恐怖主義、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應對,提出了中國方案和中國主張,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這些將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規則變革。

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願景的倡議,其旨趣在於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倡議反映了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共識,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一經提出,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並寫入聯合國相關決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成為引領人類社會發展的中國智慧。

(作者:蔣斌,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