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9年12月05日16:1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

新華社天津12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 郭方達

斗轉星移,歲月流轉。然而,曾經有這麼一隻“燕子”,飛進過許多人心裡,讓人至今難忘。

1941年,邢燕子出生在北京。她原名邢秀英,“七九河開,八九燕來”,為了討一個好彩頭,“燕子”成了她的乳名。受父親影響,邢燕子自小就對中國共產黨懷著特殊的感情。

從寶坻縣(現天津市寶坻區)巴庄子農業中學畢業時,邢燕子才17歲,本可以繼續升學,但她決定要“做祖國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要投入農業生產中。

放棄城裡生活回農村,吃高粱面、玉米餅,衣服晚上洗白天穿,換洗被褥都沒有……邢燕子不怕困難,隻擔心父親不同意。

“太好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你上的農業中學,知識就該用在司家庄。”父親鼓勵女兒。

來到天津市寶坻區大鐘庄鎮司家庄,邢燕子像隻燕子一般自由,但迎面而來的困難,比她想象的多。

1959年夏,炎熱,多雨。

薊運河水位上漲,司家庄嚴陣以待。庄裡以東百余米的護河土堤,護衛著庄上2000多畝地。邢燕子與10來個姑娘自發組成司家庄姑娘隊,承擔起在河堤上堆“土牛”的任務。每個“土牛”在1立方米左右,間隔二三米放置在堤頂,以備搶險補漏之用。

一次,趕上連雨天,薊運河水暴漲平堤,庄裡的北面窪地也成了一片汪洋,姑娘們就踏在堤頂、迎著風雨加緊堆土。

“你們不要命了?”“我們不是溫室裡的花朵,我們要向老天爺要糧食!”……這是當時黨支部書記董德林和邢燕子的對話。

冒著雨,踩著泥,扛著近百斤重的大兜,“司家庄姑娘隊”的名號就這麼喊響起來。

進入冬季,各家各戶糧食緊張,邢燕子又帶著姑娘們上結凍的冰面上破冰捕魚。董德林拗不過這幾個“穆桂英”,請了一名叫王學芝的技術員陪這幫“鐵姑娘們”鑿洞捕魚。

出了魚,除了售賣,庄裡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貼餑餑熬魚。邢燕子還記得夜裡家家戶戶升起的煙氣和飄散的魚香味,她本人也有了意外收獲——與王學芝結緣,並相伴一生。

就這樣,邢燕子和大伙兒想盡辦法,積極生產自救,在當時全國糧食供應極其緊缺情況下,司家庄村民順利度過了災荒。

邢燕子的事跡引起了媒體關注,經報道,邢燕子成了新聞人物。時任唐山地委書記馬力與邢燕子見面時,夸贊了她的乳名,她也下定決心正式改名為邢燕子,姑娘隊命名為“燕子突擊隊”。

“出去開會,隊裡給了一塊錢飯費,她回來又上交了九毛一。舍不得買三毛錢的煎魚和五分錢的菜湯,她就隻花九分錢買粗面餑餑填肚子。”出名后的邢燕子不僅繼續戰斗在農業生產一線,還保持了一貫的艱苦奮斗作風。

1960年,邢燕子加入中國共產黨。“永遠跟黨走,永遠扎根農村。”在入黨申請書中,她這樣宣示。后來,即便成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領導職務,她始終參與農業生產。

2009年,邢燕子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獲得“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如今,年歲已高的邢燕子在家中休養。多少年過去,在她當年奮戰的司家庄,那條通向市區的馬路,人們還管它叫“燕子路”﹔橫跨潮白河的石橋,人們也還管它叫“燕子橋”。

(責編:王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