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大力推進高校治理能力建設

竇賢康

2019年11月27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對標一流、深化改革,就要堅持按章程辦學,構建以一流質量標准為核心的制度規范體系,扎實推進綜合改革

  

  在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進程中,我們要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找准問題、破解難題,以一流意識和擔當精神,大力推進高校的治理能力建設。

  增強政治引領力。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校黨委的政治領導力,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放在中心位置。緊緊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全面加強師生思想政治工作,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努力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提升人才聚集力。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堅持引育並舉,建立綠色通道,探索知名專家舉薦制,完善“一事一議”支持機制。在大力支持自然科學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立足實際,在條件成熟的學院探索“一院一策”改革。創新科研組織形式,為人才成長創設空間,建設更加崇尚學術、更加追求卓越、更加關愛學生、更加擔當有為的學術共同體。

  培養學生競爭力。遵循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培育人才,著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和各類專門人才,使優勢學科、優秀教師、優質資源、優良環境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配置。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加強事關國家重大戰略的高精尖急缺人才培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生教育。

  激發科技創新力。在國家急需發展的領域挑大梁,就要更加聚焦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狠抓平台建設,包括加快牽頭“武漢光源”建設步伐,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建立校級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台。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歸根結底是基礎科學研究薄弱。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推進理論、技術和方法創新,鼓勵支持重大原創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催生一批高水平、原創性研究成果。

  發展社會服務力。在貢獻和服務中體現價值,推動合作共建、多元投入的格局,大力推進政產學研用結合,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及產業化。探索校城融合發展、校地聯動發展的新模式,深度融入地方創新發展網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不斷拓展和優化社會服務網絡。

  涵育文化軟實力。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學校、學部、學院三級評審機制,充分發揮優秀學者特別是德才兼備的年輕學者在學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樹立一流意識、緊緊圍繞一流目標、認真執行一流標准,讓成就一流事業成為普遍追求和行動自覺。培育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大學文化,營造積極團結、向上向善、干事創業的氛圍,讓大學成為吸引和留住一大批優秀人才建功立業的沃土,讓敢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更多的榮譽感和獲得感。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腳踏實地拼出來、干出來的。對標一流,深化改革,堅持按章程辦學,構建以一流質量標准為核心的制度規范體系,扎實推進學校綜合改革,探索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我們就一定能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和工作效能。

  (作者為武漢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7日 05 版)
(責編:喬業瓊、閆妍)
相關專題
· 書記論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