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河南漯河:圍繞群眾滿意度開展黨建工作

2019年11月26日09: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圍繞群眾滿意度開展黨建工作

俯瞰轄區面積2617平方公裡的河南省漯河市,好似一隻鴿子翱翔在中原腹地,走進漯河,以群眾的滿意度為黨建的“刻度”的黨建實踐,正賦予這片土地旺盛的活力。

打個時間差 效果並不差

有著4912個商戶的昌建商業廣場位於漯河市中心,是全市最繁華的綜合商業區,去年8月,開業當天客流量達到8萬多人次。

佔地200多平方米的源匯區馬路街道非公企業黨建活力聯盟,就在昌建廣場四樓。作為漯河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一項探索和嘗試,這個聯盟由轄區新天地商業區流動黨員支部、美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等支部及轄區商戶流動黨員組成。目前,57名黨員平均年齡35歲,本科以上學歷佔到83%。

“剛開始,我們按照傳統觀念安排集中學習時間,想不到,開始還熱熱鬧鬧,沒幾次就稀稀拉拉了。”馬路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勇杰說。原來,安排的學習時間沒有充分考慮商戶的實際狀況,學習內容也存在單一問題。

“學習上打個時間差,實際學習效果並不差。”漯河市金利達冷藏公司總經理胡海慶深有感觸地說,“最近幾次學習,大家還集中討論如何嘗試新商業零售模式的問題,切中了現實經營問題,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張勇杰說,開展10分鐘黨建活動圈、向組織說說心裡話等8項黨建活動,通過黨建凝聚商戶、引領商戶,以黨建引領創新發展,培育契合市場、企業發展的文化氣質,樹立符合企業黨員的黨建品牌,讓黨建變得時尚起來,充滿青春和活力,走一條“旗幟紅 企業興”的共贏之路。

換位體驗 問題解決在前沿

“‘一次不用跑,三天全辦好,一分不用掏’,老百姓可以網上辦理,也可以來現場辦理,三天全辦好,最多不超過三天,企業刻制公章費用、稅控設備採購費用、郵寄費用全由政府承擔。”11月15日,在漯河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值班的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宋耀生介紹說。

正是在這樣的“一把手”換位體驗窗口服務中,發現機構改革后部分業務因人員劃轉出現辦理不及時、群眾多頭跑的現象,有關部門迅速整合工作流程,將62項業務受理、審核統一集中至窗口,有效壓縮辦理時限,其中食品生產許可証審核時間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藥品經營許可証由3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

此外,“容缺辦理”成為創新實施審批服務的一大亮點,打破了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常規模式,進一步提高了審批速度,為企業節省了更多的時間。

去年春天,漯河市委書記蒿慧杰經過調研后,決定開展“一把手”換位體驗窗口服務等活動。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置服務窗口的部門“一把手”每月到窗口坐班、體驗窗口服務時間不少於半天,分管領導每周到窗口坐班、體驗窗口服務時間不少於半天,堅持在一線發現問題、一線研究問題、一線解決問題。

今年1月至10月,漯河市各部門“一把手”已開展換位體驗活動358人次,分管領導參加換位體驗窗口服務活動562人次,先后解決服務流程不優化、“一次性告知”落實不到位、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等問題530多個。

敢於創新 “城中村”獲新生

邢庄村曾是漯河市臨颍縣城典型的臟亂差“城中村”,私搭亂建嚴重,破牆開店無序,排水排污不暢,與周邊的街寬路明形成鮮明對比。群眾說:“看著好日子過不上好日子。”

早改造、早受益。有著30多年黨齡的村黨委書記邢俊生和村兩委班子橫下一條心:帶領村民苦戰3~5年,讓邢庄村融入城市發展大格局,變村庄為都市。

“‘城中村’改造,大家的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心齊泰山移”。面對改造初期來自全村不同的聲音,邢俊生反復向村兩委班子講明一個道理:隻要我們黨委班子想的是群眾的事、想的是村裡的長遠發展,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該村探索成立了全國首家村級自主改造委員會,通過村依法選舉,把群眾公認、熱心公益、辦事公道、堅持原則的55名村民推選到自改委組織中,全程參與改造的每一個環節,形成了依靠群眾力量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的工作機制。

同時,村黨委不斷強化“黨建+”工作模式,高規格籌建全省首家“村民之家”,敞開大門,讓群眾“說事”、民主決議“議事”,全村85%以上的黨員成了各項工作推進的中堅力量,最大程度凝聚了發展合力。

有了黨建這個“火車頭”,邢庄村拆遷改造捷報頻傳。目前,全村已完成拆遷730多戶,回遷村民680戶、新建回遷樓25棟,實現了統一分房、統一裝修、統一供水、統一供面、統一繳納新農合、統一繳納物業費。

(本報記者 崔志堅 本報通訊員 崔杰斌)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