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兩下玉樹

2019年11月21日13:59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兩下玉樹

廣播裡傳來玉樹的新聞,就會不自覺地把音量開大﹔電視裡播放天氣預報,會格外關注玉樹地區﹔朋友從青海回來,會打聽有沒有玉樹的最新變化——玉樹,種在高俊心裡快10年了,曾經14天的朝夕為伴,卻讓回憶扎根心底。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裡氏7.1級地震,剎那間,地動山搖。

當日12時30分,“震波”通過一根電話線傳到千裡之外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骨科辦公室“震”了。接上級要求,該科室須有一人隨同寧夏抗震救災小分隊赴玉樹參與救災,要求下午2時集合。

骨科召開緊急會議,時間緊任務重,派誰去?時任骨科主任的高俊主動請纓。

一同“出征”的急救車火速載高俊回家拿了幾件換洗衣服,2時不到,集合完畢。

目標:玉樹,全速前進。

從西寧到玉樹,氣溫驟變。一日四季都不足以形容天氣的瞬息萬變,起初晴空萬裡,瞬間雨雪瓢潑。15日晚,到達瑪多,距離玉樹100多公裡,不料出了狀況。

司機因嚴重高原反應無法繼續開車,同行的年輕大夫嘔吐不止,車上隻有高俊一人會開車,可他多年沒摸過手動擋的車。

深夜,山路,不熟悉的車,每一個因素都可能致命。

高俊硬著頭皮坐上駕駛座。

山路上是令人膽寒的黑。車燈隻能照亮咫尺距離,車輛追隨著亮光走走停停。整整8個小時,到達結古鎮,已是清晨7時,此時距離地震發生,不到48小時。

在玉樹,高俊深刻地感受到危急時刻,全國上下擰成了一股繩。各地的救援車輛和物資源源不斷進入震區,到處可見子弟兵救災的身影,醫療救援隊深入最偏遠山區,不放過任何一絲生的希望。

白天,幫助傷者清創換藥、為臨時集中安置點消毒、給當地群眾發放藥品﹔晚上,穿棉衣蓋棉被縮在帳篷裡,聽窗外寒風呼號,忍受強烈的高原反應,常常難以入眠。電力和網絡設備有限,手機時常充不上電,沒辦法和家人保持暢聯。

4月20日,進入震區第5天,恰是高俊53歲生日。這個沒有鮮花蛋糕,沒有家人祝福的生日,卻令他終生難忘,同行的醫務工作者舉起珍貴的礦泉水瓶,以水代酒,為他慶生。

14天后,接到指令,寧夏醫療救援小分隊從震區撤回。第二天,高俊繼續到單位,出差之前約好的手術還在等著他。

一切都恢復如常,只是心底會時常想起,那短短的兩周時間,所見所聞,已深深刻在記憶裡。

2012年初秋,高俊約上友人,沿著2年前的山路再赴玉樹,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已在原址拔地而起。

因在玉樹地震救災中表現突出,高俊當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今年,又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這些榮譽,與那段經歷同樣珍貴。(本報記者 秦磊)

(責編:王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