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鄉親們喊他“蔥書記”——記新疆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托裡鄉副鄉長、烏什城村黨支部書記范叢平

2019年11月20日10:51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鄉親們喊他“蔥書記”

范叢平(左二)在村民家中走訪。 (資料照片)

皚皚雪山,河水蜿蜒。初冬時節,記者從新疆烏魯木齊市區驅車向南行駛40多公裡,來到位於南山苜蓿台腳下的烏魯木齊縣托裡鄉烏什城村,探訪范叢平團結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的故事。

作為托裡鄉副鄉長、烏什城村黨支部書記,今年57歲的范叢平帶領各族群眾讓烏什城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沒有范書記,不會有現在這麼好的生活。”這是記者在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話。因為種洋蔥種出了名堂,范叢平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蔥書記”。

為鄉親們蹚條致富路

出生於新疆農村的范叢平,從小就體會了農牧民的生活。在外讀高中期間,他一直牽挂著家鄉。每一次回村,家鄉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總讓范叢平感嘆不已。“各種支農惠農政策越來越多,而家鄉人仍然抱守簡單粗放的耕種方式,必須做出改變。”從學生時代起,范叢平就決心讓家鄉走上富裕路。

1980年高中畢業,范叢平選擇回鄉當農民,“努力完成自己的心願”。當時,鄉親們缺乏技術、經驗和資金,不敢去冒風險,他就去做這個“拔窮根”的“排頭兵”。結合烏什城村緊靠艾維爾溝煤礦、苜蓿台景區,過往車輛和人流較多的實際,他用東拼西湊的資金,買了一台拖拉機,在周邊拉石頭、跑運輸,當年就成為了該村唯一的“萬元戶”。

在致富路上,范叢平多業並舉,為鄉親們蹚出致富路。同樣是養豬,他親自跑到石河子去調研市場,認為南山氣候寒冷,應選擇花白豬品種試養。原來全村小麥畝產不足200公斤,他帶領大家化驗土壤,找專家論証,從新疆化肥廠引進“新春”系列麥種,從打底肥、拌種、鋤草入手,規范推廣地膜種植,使小麥畝產量提高到500多公斤。

烏魯木齊市提出“北菜南移”后,范叢平當年即帶領13戶村民建大棚,確定了“早春黃瓜、夏雙包菇、秋恰瑪古、冬油白菜”的種植思路。年底一算賬,種一畝大棚,相當於10畝地的收入。

為了豐富種植和管理經驗,范叢平先后兩次前往山東壽光學習先進的蔬菜種植技術。“學好技術,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過上富裕生活,是我當時的想法。”范叢平學習回來說,通過半年的學習、觀察和實踐,自己對建設好家鄉更有信心了。

讓咱村的洋蔥走出國門

范叢平善琢磨、愛思考,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如何才能確保持續增收?他帶領鄉親們不斷跟蹤種植新技術、新經驗。“要走好致富路,必須念好致富經。”范叢平說,“要讓咱村的洋蔥走出國門”。

烏什城村洋蔥種植面積大、銷路廣,是遠近聞名的“洋蔥村”。然而,他們在發展洋蔥產業上也遇到過波折,曾經由於質量不過關,導致大批洋蔥滯銷。為迅速扭轉不利局面,范叢平提出,每種一畝洋蔥,都要將種植日期記錄在案,並進行統一編號,以便於技術人員掌握情況,及時會診。

從那以后,烏什城村的洋蔥逐漸打開了銷路。“要想把洋蔥銷到全疆乃至全國,必須要走農戶+合作社+協會+走訂單農業的路子。”范叢平牽頭成立了“洋蔥協會”,注冊了品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並與烏魯木齊凌慶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使烏什城村的洋蔥實現旺季更旺、淡季不淡。

烏什城村的模式,培育了千畝“無公害洋蔥生產基地”,引領了烏魯木齊市洋蔥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了規模經營,循環滾動發展,范叢平也因此被稱為“蔥書記”。在烏什城村,以洋蔥為代表的17種蔬菜在高原寒區試種成功,銷往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出口哈薩克斯坦等國家。

念好致富真經,增收步履輕盈。烏什城村還打造了西蒙塔爾肉牛生產基地、勞務用工輸出基地、第三產業轉移示范基地。每到農忙季節,僅支付鄰村的勞務支出就超過400萬元。如今,范叢平負責的合作社種植面積上萬畝,年產值達7000萬元。

“范書記是我們種地的老師,他每天騎著摩托車跑來跑去,誰家有啥困難,總能及時去幫助解決,我們從心底裡感謝他。”村民張保玲對記者說。

有難事就找“蔥書記”

“有難事就找‘蔥書記’。”在十裡八村,范叢平成了種植戶最信賴的人﹔他的手機號碼一傳十、十傳百,成了“公共服務電話”。鄉親們來電、來訪,范叢平都熱情接待,他總和鄉親們說,“有困難,找書記”。

在范叢平的倡議下,烏什城村定期組織召開“能人座談會”,征集發展“金點子”。“美化新農村,發展庭院經濟,壯大集體經濟,都得靠集思廣益。”他說,大家的事要商量著辦,決定了的事就要團結起來干。

范叢平和村黨支部一班人還多方爭取資金,打造景觀河道,建設截淺工程和污水處理廠,實現了人畜飲水分離。為整治環境,烏什城村結合商業開發,建起商業一條街,採取誰入股、誰經營、誰受益的方式,開設32家門面,包括小吃店、修理店、藥店、商店、電信營業廳、物流點等,帶活了“馬路經濟”。

此外,在范叢平帶領下,烏什城村打造的1000畝南山花海,成了烏魯木齊周邊旅游觀光的好去處。精品農業、有機畜牧業、中草藥產業和南山花海,已經成為拉動該村經濟的“四駕馬車”。烏什城村還每月舉辦一次“幸福集”,鄉親們扭秧歌、唱紅歌,在歌舞聲中,加強了交往交流,也吸引了客流,活躍了當地經濟。 范叢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烏什城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從400元提高到21000多元,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4100多萬元。村民烏斯曼·那依提激動地說,“村子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這都要感謝‘領頭人’范書記”。

“我嫁到村裡快18年了,村裡的變化實在太大了。范書記常說,要學會苦干實干加巧干,這樣投入和產出才能成正比。”村民樊靜家今年年收入已經突破18萬元,她感慨地說,“我家蓋了新房子,生活條件也好了,這都是范書記確定的路子對,是他和村黨支部帶領大家勤勞致富的成果”。

“勞動能將戈壁變成綠洲,隻要大家抱成團,繼續努力奮斗,烏什城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范叢平說。

作風優良、成績突出的范叢平,曾先后獲得“自治區農村青年致富狀元”“烏魯木齊市勞動模范”“烏魯木齊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等榮譽稱號。烏什城村也被授予“全國民族法制示范村”,以及“自治區文明村鎮”等稱號。(本報記者 喬文匯 通訊員 程曉飛)

(責編:謝忱、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