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制度保証

孫來斌

2019年11月07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的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要部署,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制度保証。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堅強的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需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制度保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與其社會制度緊密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這是黨和人民歷經艱辛探索、反復比較作出的選擇。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鴉片戰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經過長期探索,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和治理體系,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對一個國家而言,歷史與現實、文化與習俗、目標與追求、形勢與任務等多重因素,構成其制度建立發展的基本依據。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把握我們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基礎,把握制度建設的規律,不照搬照抄他國制度模式,建立並不斷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也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植根中國大地。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在深刻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堅持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例如,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突出特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其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我們黨十分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資源,深入挖掘其時代價值,使我們的制度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比如,協商民主這一獨特民主形式吸收了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文化的智慧。同時,對人類制度文明的優秀成果,我們注重合理借鑒和吸收,正確處理利用本土資源與借鑒外來資源的關系。

  我國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深得人民擁護。在構建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將增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制度設計、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這套制度和治理體系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口號,而體現在制度設計的根本理念上、落實在各項制度安排之中。比如,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能夠有效保障人民主體地位,發展人民民主,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民生保障制度能夠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回首過去,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在一帆風順中推進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正是我們成功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的堅強支撐和有力保障。在各種艱難險阻面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穩穩屹立,越發彰顯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中國是擁有近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中華民族是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民族,推動這樣的大國持續進步和發展、確保中華民族能夠走向偉大復興,沒有一套科學、成熟、定型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無法實現的。中國的特殊國情和面臨的發展任務,使我們黨和人民深深認識到,構建和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我們不能照他國的模式辦,更不允許他國指手畫腳告訴我們怎麼辦。理論的邏輯、歷史的邏輯、實踐的邏輯都証明,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持續推動我們這個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既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要部署,總結運用好多年來在制度建設上形成的豐富經驗,不斷深化對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並自覺加以運用,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進一步夯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根基。

  把握制度守正創新的辯証法。既要堅定制度自信,又要不斷改革創新。要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制度。及時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可以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法律。

  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涵蓋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一個有機的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需要通盤考慮、整體謀劃,注重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這對制度設計的科學性、系統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實踐中,應避免孤立的“單打一”,而要打協同的“組合拳”,增強各項制度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就要讓制度真正落地生根。為此要強化制度的執行力,注重抓協調、抓落實、抓成效、抓鞏固,並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

  (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7日 13 版)

(責編:喬業瓊、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