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永順縣委組織部
2019年11月05日10: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8年以來,湖南永順在全縣303個村(社區、居委會)全面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打造基層黨建制度“龍頭”,穩步推進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監督、黨建宣教、鄉風文明和社會治理,做到事務融合、制度整合、人心聚合,真正實現讓黨建龍頭舞了起來、讓基層民主實了起來、讓鄉村生活美了起來、讓村務公開亮了起來、讓干群溝通暢了起來的目標,得到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群眾的一致肯定和好評,並在湘西州1813個(社區、居委會)全面復制推廣。
一、 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農村黨組織強不強,黨組織書記行不行,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能否在農村廣袤土地上落地開花結果。當前,農村正處於社會轉型關鍵期,基層政權的“事權”不斷擴大,所承擔的事務越來越繁重,工作機制越來越繁多,基層“九龍治水”、制度冗雜、“你方唱罷我登場”等問題逐步凸顯,導致農村黨員干部席不暇暖、疲於奔命,農村黨組織有心無力、力不從心。面對著農村逐步擺脫貧困的現狀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開,如何鼓勵農村以更強膽識魄力進行自我革命、自我發展,以更加民主高效的方式教育、組織、宣傳和發動好農村群眾,對推動農村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廣袤土地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成為了新時代農村社會治理的重大課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村級組織權力雖小,但直接面對群眾、關系民生,是農村群眾感受最深刻、關注最迫切的權力。如何促使村干正確行使“小微權力”,事關鞏固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基層黨員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大幅增強,但一些村級組織在政策宣傳、組織群眾參與、公示公開等方面做得不夠,再加上少數村干部民主意識和規矩意識不強,辦公室裡“當干部”,關起門來“搞決策”,侵害農民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在部分農村形成了村民對村級組織信任度不高、干群關系緊張的現象。長期以來,盡管農村黨務村務財務監督工作在法理上不斷加強,但具體機制還不完善、不健全,缺乏規劃統一、行而有效的監管機制,亟需基層從農村實際出發加強探索創新。
二、 做法
(一)確立主題,解決主動報告的問題。在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基礎上,確立村級事務“報告日”主題,組織村支兩委每季向黨員群眾報告工作,“面對面”接受群眾監督質詢,“實打實”研處民情民意。同時,將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列為鄉鎮對村班子考核重要指標,納入村級黨組織書記“雙述雙評”重要內容,倒逼責任落實、制度推行。
(二)選定內容,解決報告什麼的問題。結合鄉村實際,聚焦基層組織職責定位和群眾關心關切,規定“黨的建設、工程項目、資產資金、民生事項、中心工作、群眾關注的其他問題”等六項必述項目,並列出村級事務報告清單,對每個項目的具體事項進行細化明確,有利於村干對標對表。
(三)明確對象,解決向誰報告的問題。為切實保障黨員行使權力,回應群眾關心關切,進一步發揮村民議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參政議政和參與監督有效作用,明確鄉鎮駐村干部主持會議,報告對象主要為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四類人員,保証議事監督對象的代表性和廣泛性。
(四)規范流程,解決怎麼報告的問題。報告日分為會前准備、會中互動和會后運用三個階段,會前准備包括搜集問題、征求意見、撰寫報告,會中互動包括作報告、答問題、查憑據、同議事四個環節,會后運用包括公布結果、限期整改、問題核查。三個階段、十個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形成有機循環。
三、 成效
(一)讓黨建龍頭舞了起來。舞龍要好看,“龍頭”是關鍵﹔工作要落實,機制是保障。村級事務“報告日”既是黨員群眾民主監督,更是村級集體研究議事,既保障了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和黨員群眾行使議事監督權力,又統籌落實了四議兩公開、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抓穩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龍頭”,彰顯了“舞龍”的主體,探索了“舞龍”的制度路徑。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作出批示: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對農村事務管理、公開讓群眾參與評議、增強村民自治的參與性較好,值得總結經驗,在成功效果的基礎上進行全面推廣。
(二)讓基層民主實了起來。在群眾面前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出實招、動真格。村級事務“報告日”讓大家面對面的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商量,搭建了黨員群眾“想說話、敢說話、真說話”的敞亮平台,營造了村級班子“議好事、好議事、議事好”的民主氛圍。高坪鄉馬鞍村“群眾真問、村干真答、代表真議,不滿意還可以查記錄和憑証”的生動場景成為基層民主的真實“縮影”。68歲的農村老黨員向顯文參加報告會后顯得很激動,“參加這個‘報告日’,讓我們心裡更亮堂嘍,讓我看到了革命年代黨組織的影子,也讓我重新找到了黨員的感覺!”
(三)讓鄉村生活美了起來。村級事務“報告日”,始終將搜集民情、反饋民情、做實民情貫穿始終,實行縣統籌、鄉為主、村落實的三級民情處置機制,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2230條,開展問題整改1160項,實施民生實事826件,讓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一批民生問題和項目落實落地,不斷滿足了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西歧鄉黨委書記彭君介紹,“通過村級事務‘報告日’,黨員群眾把自身的需求講了出來,把存在的問題找了出來,讓黨委政府更加精准的靶向發力,更加高效的增進民生福祉,得到了群眾打心裡的歡迎。”
(四)讓村務公開亮了起來。村級事務“報告日”,要求村支“兩委”每季集中報告工作情況,有效保障了村務公開時間的定期性、內容的系統性和方式的生動性,變被動公開為主動公開、零散公開為集中公開、隨機公開為常態公開、局部公開為廣泛公開,徹底改變了以往“村部牆上一張紙,群眾心裡另一本賬”的尷尬處境,實現了村務公開“干群一條心、一本清”。會后,代表口口相傳、村級微信監督群線上晒單等方式,擴大了公開對象的廣泛性,真正將村級事務置於“陽光”之下,實現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村干部一個清白。試點村高坪鄉馬鞍村黨支部書記向言奎很有感慨地說,“以前,村民總是質疑我辦養豬廠有貓膩,私佔了村裡的兩個門面,說實話,一心隻想帶著大家致富的我很是無奈,甚至有點傷心。不過現在好了,向黨員群眾報告清楚后,我心裡舒暢了,也坦蕩了,干工作也更有干勁了。”
(五)讓干群溝通暢了起來。干群一家親、黨群心連心,溝通是路徑。村級事務“報告日”,營造了“家”的氛圍、“心”的港灣,村干之間、干群之間,不論級別高低,拋卻窮富差距,都可以為村裡講話、為公平代言。通過你提問我回答、我回答你議論、你議論我補充的循環溝通方式,讓干部得清白、群眾得明白,最終實現村干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了、干群之間關系更加信任了的既定目標。“這個‘報告日’搞得好,報告的都是大家身邊事,沒有空話,講的明白,聽得懂,今后有機會我還要參加。”村民代表向夢生參會后意猶未盡。
四、探討
(一)宣傳發動是前提。推進村級事務“報告日”是一項機制創新,如果村干部和黨員群眾思想上沒有認識上來,就容易變形式、走過場。在開展前必須深入宣傳發動,特別是要讓村支兩委充分認識到,這既是接受群眾監督、發揚基層民主的現實需要,也是消除群眾誤解、融洽干群關系的最好方式,讓他們從觀念上轉變過來、行動上主動起來,並按照要求,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敞開心扉報告工作,誠心接受村民質詢。隻有村支兩委“來實的”,黨員群眾才會“真參與”﹔隻有村裡報告“真情況”,村民代表也才會提“真問題”。
(二)加強指導是保障。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基層和諧的重要舉措,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和指導。鄉鎮駐村干部必須代表鄉鎮黨委對每個環節都要真督實導,在征求意見、撰寫報告環節把細把嚴,座談會前充分准備,報告現場精心組織,抓好會后總結整改。一環扣一環,環環抓落實。對個別情況復雜的村,要因地制宜、穩妥推進﹔基礎較好的村,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可以鼓勵開拓創新。
(三)完善機制是根本。要把村級事務“報告日”當作發揚基層民主、推進鄉村組織振興的重要抓手,必須建立一套集謀劃、執行、考核、結合為一體的工作機制,與村級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不能就“報告日”抓“報告日”,而要與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相結合,與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相結合,與開展“主題黨日”、村干述職述廉相結合,統籌推進,確保實效。
(四)選好代表是關鍵。報告的目的在於推動工作,推動工作的直接表現方式就是做實民情。民情主要通過代表搜集、反饋,代表是關鍵。為了確保“報告日”取得實效,在選定參會的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時,務必考慮素質相對較高、富有正義感的對象,主要涵蓋離退村干、產業大戶、致富帶頭人、返鄉青年等類別,保証參會代表的先進性和公正性,從而確保民情不會“變味”,成為“私情”。
相關專題 |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