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愛國情 奮斗者——全國道德模范風採】

退而不休 15年助學不輟——記山西省原平市愛心助學站站長石建華

2019年11月04日09:17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愛國情 奮斗者——全國道德模范風採】退而不休 15年助學不輟

這幾天,石建華正在參加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基層巡講活動,從太原開始后,緊接著輾轉大同、朔州。10月27日,在忻州專場間隙,記者採訪了原平市愛心助學站站長石建華。

“中國歷來有助學的傳統,我一個人能有多大的本事,主要還是眾多愛心人士的力量。”74歲的石建華開門見山地說。

熟悉石建華的人則認為,老石不簡單。從原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他本來可以含飴弄孫享清福,卻一頭扎進了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上,並自掏腰包,辦起網站,到今年已經15年了,受益學生達49325人次,分布我省各縣和全國十多個省區市。

“我也有過念不起書的痛”

原平素有“東山搖錢樹,西山聚寶盆,中間米糧川”的美譽。

石建華告訴記者,在擔任原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分管農村工作,常年下鄉了解到,盡管國家實施了“兩免一補”和助學貸款等政策,但由於種種原因,仍有很多學生因父母離異、下崗、意外事故等遭遇,難以完成學業。特別是個別極端事件發生,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聯想到我自己的經歷,真的是寢食難安。”石建華說。

石建華初中畢業考入了原平市赫赫有名的省重點高中范亭中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伙食費,勉強支撐了半年后,石建華黯然選擇了退學。后來,他上了既免費又給補助的中專學校,但壓在心底的大學夢時時隱痛。

既有同病相憐的同情心,又有黨員干部的責任心。他萌生了幫助這些貧寒學子完成學業成才報國的想法。

與許多人預想的不同。2004年,當時網絡並沒有像今天這麼普及。石建華從原平市婦聯找來14名貧困學生的資料,直接在網上進行籌資助學。很快,石建華就收到了第一筆來自遼寧的張東升的200元捐款。

求助的呼喚得到了愛心的回應。當看到回應的剎那間,那種驚喜與激動,是一生都不會忘記的。即便是勞累、病痛,都不能讓石建華停下助學的步伐。

“我要讓每一位捐助人知道他們究竟捐助了誰”

公益,是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事業。15年走下來,看著身邊不少公益團體今天一哄而起,明天又一哄而散,石建華深有感觸地說:“公益這條路,光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

11年原平市人事局局長的崗位歷練,讓石建華的助學路從一開始就有模有樣。

決心要助學——就跑相關手續,沒場地——就借用閑置公房,沒設備——就從自己家搬來電腦、拿來相機,沒資金——就自掏腰包3萬元,沒人員——就招募志願者。2005年5月1日原平市愛心助學站挂牌成立,同時原平市愛心助學網也上線開始試運行。

2006年,隨著工作不斷進展,原平市愛心助學網擴展為中國助學網。這一年,石建華正式退休,從此全身心投入到助學事業中。

石建華說:“人事局的經歷,讓我能有效開展工作,人大的經歷,讓我辦事嚴格依法。”

有了助學的思路、理念和宗旨,石建華還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3種並存互補、統籌兼顧的助學模式:常見受助人領取捐款、受助人打條借款和二者兼而有之。石建華分別命名為“傳統型”“探索型”及“持久型”。

與多種模式配套的是一系列嚴格高效、公開透明的收發款物、財務管理和審計公示制度。

隨著個人隱私意識的增強,2015年開始,石建華又探索“助學靜悄悄,學子暖融融”的助學新模式。升級網站,實現資助者與受助學生“一對一”對接,並且可在線查詢捐款去向,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目前,原平市愛心助學站已接受了155個愛心單位、4348名愛心人士捐助,累計吸納助學資金1906萬余元,接收學習生活用品8萬余件。

前不久,在愛心人士的倡議下,石建華建成了百米愛心助學功德碑。這既是15年捐贈的公開展示,也表達了石建華對廣大愛心人士愛心的深刻銘記。

“助學是我終生的使命”

“我們資助的第一個學子是2004年資助的王晶,其當年以639分的高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后來他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榮獲冠軍,為中國捧回這項賽事的第一塊國際獎牌,並被清華大學免試錄為直博生……”

“張漣漪是山西介休人,2007年考上大連藝術學院,沒錢上打工一年,我們得知情況后就給予她上學資助,后來她在香港參加第六屆華人青年歌手大賽,獲民族唱法銅獎殊榮……”

石建華說起受助學生來,如數家珍。15年來,受益學生達49325人次,就是49325個故事。他笑著說:“參加這次巡講活動,每到一地,我都講他們那裡的助學故事。”

這些受助學生分布我省各縣和全國十多個省區市,其中資助大學生753名(含碩士、博士146名),他們先后就讀於全國29個省區市及美國、法國等326所大學。

這些年來,石建華為了解受助學生家庭的真實情況,僅原平就自己開車帶隊跑了300多個村子,走訪了3000多個家庭,總行程約20萬公裡。

他說:“時代變了,現在沒有助學之初那些絕對貧困的學生了,特別是脫貧攻堅以來,真的一個也沒有了。”

時移世易,助學之路在石建華腳下依然向前延伸。他創新開展了“啟航”“揚帆”項目,獎勵中、高考優秀學子和中學優秀教師,把扶貧助學向支教助學延伸。

回首來時路,有過病痛的折磨,有過社會的誤解,有過意外事件的沖擊,這些石建華並不介意。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人活著總要辦事,尤其是黨員干部。掌實權時辦大事,不掌權時辦好事,絕對不能辦壞事。”

忻州專場結束后,石建華微信上給記者發來一段話:我已經70多歲,隻要身體允許,我將繼續和我的助學團隊把愛心助學這件好事辦下去,吸納更多的資金,幫助更多的貧寒學子完成學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