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進樓入戶 排解難題——安徽合肥市包河區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

2019年10月31日10:49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進樓入戶 排解難題 ——安徽合肥市包河區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位於合肥主城區東南,經濟總量破千億。自2002年合肥區劃調整以來,10多年時間,包河區城市人口猛增3倍,達到140多萬人,大量新市民“進城入樓”“洗腳上樓”。目前,包河區522個居民小區中,種類涵蓋商品房小區、回遷小區和集資房小區等,居民結構復雜,基層社區治理遇到了諸多新情況新挑戰。

從2013年起,包河區在安徽省率先啟動社區治理體制改革,逐步形成“黨委領導、多元共治、居政分離、一社多居”的組織架構。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基層治理,包河區通過開展“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聚焦城區基層發展和治理中“干少群多”等一系列“真問題”,創新工作機制,實現“組織進樓、服務進家”。

社區黨支部和黨小組是社區黨組織的“前哨”和“工作隊”,能夠及時收集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需求。包河區按照“社區建立黨委——小區建立支部——樓棟建立黨小組——黨員家庭確立中心戶和示范戶”的組織體系,推進黨的工作和黨的組織進樓入戶。在方興社區藍山小區,每位黨員生日當天,藍山黨總支書記任勝男都會代表黨組織發送一條祝賀信息。黨員居民張龍雲表示,驚喜和感動之余自己黨員意識被喚醒,提醒自己要時刻不忘初心,在能力范圍內為小區群眾服務。

包河區堅持選優配強社區治理骨干隊伍,要求社區黨組織成員包聯小區並兼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將社區網格員、信息員全部下沉到小區服務站。此外,大力實施“千萬工程”,即每年選育1000名居民黨員骨干、1萬名群眾骨干,鼓勵退休的居民黨員、熱心群眾以及具有專業特長的居民加入進來,作為“居民領袖”和自治主體發揮作用。同時,包河區依托區委黨校成立了社區治理研究院,街道社區組建社區治理學院,推動黨員和群眾科學自治、高效治理。

在今年包河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黨群家訪”活動中,廣大社區黨員干部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在濱湖世紀社區開展的“紅色家訪”活動中,社區黨員和工作人員利用晚上下班時間,走進樓棟和居民家庭,採取集中訪談、上門逐個走訪等形式,圍繞遞送一份《紅色家書》、發放一份便民服務清單、拉一次鄰裡“家常”、掃一次鄰裡二維碼等“四個一”工作內容,主動把社區服務、組織活動送入黨員群眾家中,了解其需求和建議,邀請其加入相關微信群、QQ群,打通黨員與社區、網格黨組織的溝通渠道,確保組織與每位黨員都能見上面、說上話、連上線。

在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區金桂苑小區,5號樓黨小組長姜有惠隻要居民有需要,總會第一時間送去關心和關愛。“都是同一個樓棟的居民,同一把鑰匙開同一把鎖,同一道大門裡都是一家人。”樓道臟了,她帶領鄰居一起清理﹔端午節,她召集大家一起包粽子,送給孤寡老人﹔春節到了,大家互相拜年,曾經的“陌鄰”變成了“睦鄰”。有一次,住在8樓的奶奶急著帶孫子去醫院打預防針,忘記將燃氣灶關閉,住在樓上的鄰居聞到煳味后立馬在單元微信群“呼喊”。姜有惠收到后迅速排查,確定情況、聯系物業,請老人及時回來,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截至今年7月,包河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30個黨群服務中心項目紛紛落地,常青街道“紅管家”、萬年埠街道“一米陽光”、濱湖世紀社區“四美一好”……這些遍布小區的黨群服務中心既是居民黨員學習陣地,更是居民群眾尋找黨組織的紅色地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和服務,讓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得以暢通,讓以往“鄉村有事找村支書、街坊有事找居委會”的組織優勢繼續傳承發揚。(黃曉玲 李多慶 記者 楊丹丹)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