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建陣地,強服務,聚民心,廣西賀州市平桂區——搬遷搬出新生活

2019年10月28日15:2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搬遷搬出新生活

孩子們在花園裡你追我趕嬉笑玩鬧,青壯年從附近的工廠下班歸來滿臉輕鬆自在,老人們在涼亭裡的圍棋桌上過招……這裡是廣西賀州市平桂區西灣街道文華社區,一個建立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富有朝氣的新興社區。

近年來,平桂區通過狠抓社區黨組織建設、落實后續跟蹤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構建扶貧搬遷社區民生“幸福圈”,讓20000多名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真正融入城市新生活。

突出“領”——

筑牢堡壘使群眾搬得出

黃英是西灣街道黨工委的宣傳委員,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到文華社區走走看看,跟社區居民聊聊家長裡短。“組織把帶領搬遷群眾創造美好新生活的重任交給了我,我必當全力以赴,不負組織和群眾的期望。”黃英說。

身為街道黨工委的宣傳委員,黃英為何直接擔起了抓好黨建引領帶動搬遷移民社區管理和發展的重任?

為貫徹落實上級黨委關於抓黨建促脫貧、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等相關指示精神,該區研究出台了《平桂區選派行政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暫行辦法》,促進基層黨建提質聚力,拓寬干部培養選拔渠道。黃英便是由西灣街道選派到文華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的。

在“領頭雁”的帶領和推動下,文華社區黨支部從搬遷戶中推選出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的退伍軍人、大中專學歷年輕居民、經濟能人擔任支部委員,配強了一支想干、肯干、能干的隊伍。在“組織先建、黨員先搬”的理念指導下,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村黨員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目前,社區已搬遷入住的黨員有152人,其中黨組織關系轉到社區支部的有33人。

聚焦“需”——

強化服務讓群眾穩得住

“以前從村裡出來一趟不容易,辦事得跑好多個地方。現在搬到城裡了,在社區裡就能‘一証通辦’,非常方便!”近日,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黨群政務服務大廳,從大山裡搬遷到文華社區的黨員虞坤德辦完業務開心地說。

該區突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搭建黨建為引領的服務型綜合體為目標,推進社區搬遷群眾后續政策落地全程服務。文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駐了黨務、就業、法律、社保、教育、衛生、婦聯、殘聯等窗口,為移民群眾了提供“零距離”的“一証通辦”服務。搬遷群眾隻需提供一張個人有效身份証就可以辦理醫保報銷、一卡通查詢、惠農政策補貼、教育政策申辦等事項。目前已服務搬遷群眾達1000多人次。

為做好搬遷群眾管理和服務,社區採用“樓長制”管理模式,通過選聘文化素質高、責任心強、有奉獻精神的搬遷群眾作為“樓長”,形成了“社區支部+黨群服務中心+樓長+物業公司+移民協會”的自治方式,讓搬遷群眾服務搬遷群眾,讓社區居民做社區居民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

狠抓“建”——

以文聚力使群眾融得入

“樓下是寬敞的馬路,旁邊是新建的學校,還有陸陸續續開業的商店、健身館,簡直太棒了!”大平鄉的搬遷脫貧戶陳忠庭每每跟朋友提起搬遷后的新生活都十分激動。

搬遷群眾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擁有不同生活方式,如何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城市生活?該區堅持“黨建引領、以文聚力”,在加大文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豐富社區群眾精神文化上下功夫。

社區投入400多萬元高標准打造了總面積1500平方米的文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示范點,室內設置紅色書吧、兒童驛站、婦女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功能室,室外建有游泳池、羽毛球場、排球場、中心廣場等健身益智場所,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社區路網連接了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等,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2.5小時生活圈﹔社區內建有幼兒園、實驗小學、文華學校和平桂高中,接收搬遷戶子女就近入學﹔配備了文華社區醫療服務站、西灣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平桂區人民醫院等,使醫療服務保障到家門口﹔引入了大型的超市、商場、市場等商業服務網點,滿足搬遷群眾生活需求﹔社區1.5公裡范圍內的碳酸鈣產業園,有35家規模企業,可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使搬遷群眾就業增收,穩脫貧能致富。

文華社區充分依托社區內豐富的基礎設施,聯合平桂區直機關、衛生醫療、教育、“兩新”組織等各行業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常態化開展聯學聯建、政策宣講、志願服務等活動,逐漸形成功能完備、開放互動的多層次、網格化社區黨建工作格局,以黨建引領凝聚社區人心,構建起兼容並蓄、積極樂觀的扶貧搬遷社區文化新風尚。(通訊員 曾凡羽 卿思敏)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