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馮繼昌:致富不忘鄉鄰 返鄉助力脫貧

2019年10月28日14:2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馮繼昌:致富不忘鄉鄰 返鄉助力脫貧

新華社石家庄10月28日電 題:馮繼昌:致富不忘鄉鄰 返鄉助力脫貧

新華社記者郭雅茹

暮秋的艷陽洒向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的高山深林,縣城南部一條彎彎繞繞的村路沿著河道伸向群山的懷抱。山溝裡的龍潭村依山傍水,清新幽靜,街道干淨整潔,房舍錯落有致。走進村裡,處處可見忙碌的景象。食用菌種植園裡,村民正加緊施工鋪設管道。遠處的溝邊地頭,村民正在整地修牆。

然而在過去,因為地處偏遠,龍潭村村民外出要走河灘、繞山坡,仿佛與世隔絕,經濟基礎薄弱,村民思想閉塞,是“十三五”深度貧困村,也是全縣的“老大難”。

“自從馮書記回村,村裡經常有活兒干,不出村就能掙錢。”村民於長林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外出打工了。他說,最近五年,村支書馮繼昌帶領全村搞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食用菌種植和旅游業,村子越變越好,跨出了貧困村行列,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龍潭村快速發展的五年正是馮繼昌回鄉擔任村干部的五年。

今年50歲的馮繼昌是土生土長的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龍潭村人,23歲離家到秦皇島市裡打拼,創辦了自己的企業。2014年,龍潭村黨支部換屆,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村干部帶領全村謀發展,走出貧困,一些老黨員和村民找到馮繼昌,請他回村參加競選。

“我過上了好日子,山裡的鄉親們卻還生活在貧苦中,我應該為他們做些事。”眼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村裡卻還是貧窮落后的樣子,巨大的落差讓馮繼昌毅然放下年產值千萬的企業,回到村裡。

“新書記能給村裡帶來變化嗎?”全村435戶1275名村民的目光都聚集在馮繼昌身上,有期待也有質疑。

搞建設不能沒有資金,然而龍潭村集體不僅沒有錢,還欠著20萬元的外債。面對困境,馮繼昌先后自掏腰包100多萬元,同時積極籌措資金,爭取對口幫扶單位、科技院校、民營企業等社會幫扶資源。在他的帶領下,黨員們紛紛集資墊資、投工投勞。2015年以來,他帶領干部群眾先后完成河道水壩、道路橋梁、綠化亮化等各類建設項目40余個,修建水泥連村路10.8公裡,為30戶91名貧困人口實施了易地搬遷。

最近,住在扶貧搬遷小區的村民馬青東為家裡添置了雙開門冰箱,從溝岔裡的泥瓦房到村中心位置的二層樓房,馬青東的幸福感滿滿。他說:“為了讓我們住得好,馮書記說服家人,讓出了自家土地,在村裡最好的位置給我們建房,我們心裡很暖。”

道路暢通了,村裡環境美了,困局打破了,人心聚攏了,鄉親們贊嘆連連:“有這樣的書記,咱村有希望。”

有了好環境,更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從苦日子裡走出去的馮繼昌清楚,讓216戶623名貧困村民脫貧,關鍵要發展扶貧產業,幫助貧困戶提升“造血”能力。

根據村裡情況,馮繼昌請來高校專家,開展板栗剪枝技術培訓,提高傳統板栗種植產量,並組織致富帶頭人集中收購板栗,穩定價格。過去需要走街串巷動員的技術培訓成了“香餑餑”,村民爭先恐后學習管理技術,收入逐年增加,今年全村板栗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另一方面,他為村裡引進食用菌栽培項目,建起食用菌產業園,按照“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收益分紅覆蓋全體貧困戶。為近百名貧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每人每年有工資收入1萬至1.5萬元,成為扶貧增收的支柱產業。

依托優質的自然資源和歷史遺存,馮繼昌還帶領黨員干部編制旅游發展規劃,開展旅游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目前,龍潭杏花節、峽谷漂流、特色牧場、龍潭風情農家樂等旅游項目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採摘、農家樂園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特色村已初具規模。今年,龍潭村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余萬元,直接帶動80余名貧困人口增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中國夢,我的中國夢就是讓村子越來越美,讓全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馮繼昌的帶領下,如今的龍潭村不僅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更“翻身”躍居全縣發展前列。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