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湖南長沙縣:探索小區治理“三五”新模式 打造城郊結合部基層治理新樣板

中共長沙縣委組織部

2019年10月23日09: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小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現代社會管理的基礎。小區治理和諧有序,城市治理才會和諧有序。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縣認真落實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在加強基層黨建引領城市治理方面取得了新成效,開辟了新途徑。去年以來,長沙縣堅持問題導向,把著力點聚焦在長期以來飽受忽視的城鄉接合部小區上,著力探索出了城鄉接合部小區治理“三五”新模式,打造出了城郊結合部基層治理新樣板。

一、背景與起因

長沙縣地處長沙東郊,經濟發達,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9.3億元,財政總收入356.4億元。區位優越,坐擁黃花國際機場和長沙高鐵南站兩大交通樞紐。隨著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此交匯對接,處於縣城城鄉接合部的黃興、黃花等鎮產生了一些大型居住社區,居民以被征地農民為基礎,三分之二為外地來長人員,人口結構多元,利益關系復雜,矛盾糾紛多發,環境臟亂不堪,治理任務繁重,與中心城區街道社區相比,其似農非農、似城非城,單一採用治理農村或社區的的方法手段,治理成效皆不明顯,亟需探索更具針對性的治理體系。

1.“一元”治理向“多元”治理轉變的需要。受歷史文化因素影響,基層政府在治理過程中,從觀念到制度都排斥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社會管理,政府的“一元”治理模式主導著社會的發展。但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多元化成為社會體系的主要特征,這就要求社會治理要加快從政府的“一元”本位向社會的“多元”本位轉變,進一步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發揮社會力量優勢,推動基層治理實現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新格局。

2.“虛化”治理向“實化”治理轉變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沖擊下,城郊接合部年輕的黨員和群眾大量外出打工,導致黨組織對於黨員尤其是流動黨員的整合能力日益降低,黨組織和黨員對於村級公共事務所起的作用逐漸下降,農村治理空心化、形式化趨勢日益明顯,很多具體的政策和要求難以落實落細。但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要求各項工作必須做的更加精細、更加詳實、更加具體,才能來滿足多元化的治理需求,才能有效推動社會治理在“虛”中變、在“實”中做。

3.“條條”治理向“條塊”共治轉變的需要。受治理體系慣性影響,各個部門、單位習慣於把上面推行的條線管理簡單的復制粘貼到村(社區),但在城郊接合部,由於村(社區)干部人少事多,加之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中樞協調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來,經常出現“九龍治水卻治不好一條河”等現象。要適應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就需要利用好基層黨組織這個“塊塊”,要在發揮“塊塊”總攬全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其協調四方的“條條”作用,全面推進“條條”治理向“條塊”共治轉變,更好提升治理效率。

二、主要做法

在推進過程中,長沙縣挑選最具城郊結合部代表性的黃興鎮試點,針對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居民自我治理機制不完善、目標任務不清晰等問題開出藥方,通過“五化”模式建強支部抓引領,創新“五會”制度強化參與抓自治,推行“五零”建設優化治理促和諧,有力破解了城郊接合部村(社區)治理難題,走出了一條城郊接合部治理新路子。

(一)實行“五化”模式,讓支部強起來。著眼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區(小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中樞協調作用,全面推行支部設置標准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范化的支部“五化”建設,真正把黨組織的作用發揮貫穿於社區(小區)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一是構建“小區支部--樓棟黨小組”組織體系。堅持以“五化”標准抓小區黨支部建設,在黃興鎮接駕嶺社區鑫城景苑、新都城和光達社區麗景鑫城3個小區,建立了3個小區黨支部,管理黨員183人,組建樓棟黨小組9個,選配了9個黨小組長。二是設立小區黨群服務站。結合社區實際和居民需求,對小區閑置的架空層、物業辦公用房和居民廣場進行改造升級,以“和”文化理念為基調,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在當黨群服務站內設置黨員之家、居民活動之家、志願者之家、業主議事區域、兒童游樂場、義務理發屋、義務健康診療室、法律咨詢室等,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和專業人員來為居民群眾服務。截至目前,已提供服務5000余人次。三是創設“三亮三比”活動載體。在社區(小區)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中廣泛開展以“黨員亮身份、服務比貢獻﹔小組亮承諾、樓棟比作為﹔支部亮實績、工作比先進”為主題的“三亮三比”活動,大力引導小區五類黨員在小區治理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接駕嶺小區黨支部針對小區地下停車場停放的“僵尸”小汽車、破舊電動車、摩托車等影響群眾停車通行問題,組織直管黨員發動廣大業主群眾進行認領處置、清運處理,受到小區群眾一致好評。

(二)創新“五會”機制,讓自治實起來。小區治理,關鍵在於要建立一套能夠讓社區(小區)黨組織、駐地機關企業事單位、社會組織和居民群眾實現互聯互動的好機制好體系。一是優化“五會”流程。創新實施了以民情懇談會、黨群議事會、小區事務協調會、重大事項聽証會、部門工作評議會為主要內容的“五會”制度。民情懇談會主要由黨支部牽頭,注重聽取群眾意見、收集居民訴求﹔黨群議事會主要對民情懇談會收集整理的意見進行匯總、討論,形成初步意見﹔小區事務協調會主要針對一般矛盾沖突以協商的形式化解矛盾﹔重大事項聽証會對重大項目或事項進行充分論証,實現民主決策﹔部門工作評議會主要由黨員和居民代表對縣鎮部門站所的服務情況進行評議,倒逼提高服務水平。實施以來,激發居民自治熱情得到極大激發。二是堅持問題導向。五會制度在設計之初及實施過程中,都始終把發現、解決問題擺在核心位置,每一個環節都堅持圍繞問題做文章,從最開始的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確定問題,到中間的破解問題,再到最后的回訪問題,都始終以問題為主線、以群眾為主角,確保把問題找實、把根源找准、把對策找准。黃興鎮新城景苑小區垃圾分揀中心在選址建設之初,被居民質疑影響生活環境而開始阻工,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五會”機制作用,通過民情懇談會聽取業主意見,黨員上戶宣傳解釋,再通過召開重大事項聽証會,最終表決通過,目前分揀中心運行良好。三是注重常態長效。堅持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完善,在縣委組織部統籌指導下,各自結合實際制定了小區黨支部引領社會治理工作方案,為小區黨支部建設提供政策引導和項目支持。部門單位參與小區黨支部引領社會治理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和小區評議范疇,每年年底要就工作績效、存在問題、具體整改措施等向社區黨員群眾進行報告,然后由評議小組進行討論,形成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書面評定意見,並向被評議對象及縣績效辦和鎮黨委反饋,強化結果運用,真正讓小區黨支部引領社會治理工作實現常態化長效化。

(三)開展“五零”建設,讓小區和起來。全面實施以“建設零違章、環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發案、村(居)民零上訪”為主要內容的“黨建+‘五零’社區建設”工作,著力把黨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作用充分融入到社區治理的各個環節,切實讓小區和起來。一是強化思想共識。注重發揮小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廣泛開展“發出一份倡議書、開展一系列主題黨日活動、進行一次公開承諾、組織一次“大家談”和宣傳一批典型案例”“五個一”活動,將“五零”建設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五零”建設廣泛融入到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法治、德治和居民自治中,有效強化了小區黨組織的整體功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五零”建設的共識和力量。二是加強黨建引領。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把黨建工作融入“五零”建設的各方面、各環節、各要素,注重發揮小區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把黨建工作作為“催化劑”,引導小區黨組織將社區(小區)黨建工作與城市管理、綜治、環境衛生、文明創建等領域網格全面整合,構建系統化的“一張網”治理格局,推動形成黨建與各項工作有機融合的新模式,切實構建起黨建引領、統籌推進的新機制。三是注重群眾參與。充分發揮“五會”制度的積極作用,合理調動黨小組長、村(居)民代表、“兩代表一委員”以及鎮街和縣直單位資源,注重自下而上搜集民意和自上而下協商解決,推動黨員群眾形成“五零”建設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的良好意識。新城景苑黨支部組織開展問卷調查,收集意見建議122條,形成“五零”建設任務清單,確保問題有人跟蹤、有人解決。新都城小區黨支部在小區七個樓棟每個樓棟均建了一個微信020服務群,由黨員擔任群主,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有力化解了各類矛盾隱患。目前,已解決群眾各類訴求30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99%以上。

三、成效與反響

1.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小區黨支部建立以前,小區的物業管理、秩序維護、安全保衛等治理工作基本處於一個沒人管、不想管、不敢管、管不好的境地。小區黨支部建立后,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教育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推行“三五”模式深度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小區發展,努力做好群眾的代言人,解決了小區居民許多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事、辦成了許多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垃圾分類、安全巡邏、車輛停放等棘手的難題迎刃而解,真正讓小區居民感受到了什麼是主心骨,有問題找黨組織成為小區居民的新常態、新共識。

2.小區治理有了先鋒隊。以前苦於沒有黨組織的領導號召,小區內的黨員都不敢主動亮身份、亮崗位、亮責任。現在通過“三亮三比”活動,小區內的廣大共產黨員都在第一時間把鮮明地把黨員身份亮出來,把崗位職責亮出來,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向身邊的群眾言傳身教,真切的讓群眾感受到“三五”模式施行前和施行后的巨大變化,從而讓群眾內心更加堅定的擁護支持“三五”模式,也讓“三五”模式有了更加深厚的群眾基礎,向黨員看齊成為小區群眾的新時尚、新准則。

3.小區治理有了主力軍。小區的治理,群眾知曉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要群眾深度參與。通過“三五”機制,聽群眾意見、讓群眾決策,群眾參與感、獲得感不斷增強,自治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在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帶動下,原本通過作工作還收效甚微甚至抵觸反制的現象得到很大改觀,小區居民紛紛發揮主人翁精神,自發拆除違法搭建、清理佔用公共樓道堆物、規范垃圾分類、有序停放車輛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黨組織這個堅強的后盾,群眾的主力軍作用發揮才更加充分、更加到位。群眾深度參與成為城郊接合部治理的新做法、新風尚。

四、經驗與啟示

1.隻有加強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才有力度。過往,由於黨建工作與小區治理工作結合不緊,空對空,兩張皮,往往導致黨建工作在小區治理中發不上勁、使不上力。通過推行“三五”治理模式,真正讓黨的建設與小區治理實現良性互動,讓黨建成效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強大動力,讓小區黨組織和黨員真正講得話起、辦得事成、喊得人攏,號召力、戰斗力、執行力大幅增強,小區治理真正實現了有力有方、綱舉目張。

2.隻有緊扣群眾需求,小區治理才有溫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小區治理中,如果黨組織做的事與群眾想的事不在一個頻道上,所做所為在群眾眼中就是無用功,做的越多,群眾就越反感、越不買賬。隻有認真傾聽小區居民的意見,把准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以精准的服務滿足群眾迫切的需求,以貼心的服務溫暖群眾的身心,才能讓小區治理更加契合群眾的心願,實現與群眾需求的同頻共振,從而讓小區治理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有獲得感、更加有滿意度。

3.隻有發動群眾參與,小區治理才有廣度。群眾是小區的主人,小區治理得如何,關鍵要看群眾支持不支持、參與不參與。隻有最大限度的動員群眾參與,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凝聚起小區治理的最大力量,推動小區由亂到治、由臟到美。因此,在小區治理中,黨組織要注重建章立制,用制度激發群眾,用制度服務群眾,用制度凝聚群眾,讓“小區的事情小區商量辦”成為最大共識,真正讓城郊結合部小區在共同參與、共同治理中更加和諧、更加有序。

(責編:喬業瓊、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