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周台子村黨委書記范振喜三十二載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前沿觀察:初心不改的村書記

本報記者  吳儲岐

2019年10月22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平坦寬闊的柏油路,秀麗雅致的廣場,如詩如畫的公園,古香古色的長廊,整齊劃一的樓房,人來人往的商業街……走進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周台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勾勒出這個幸福新村美麗動人的畫卷。

“日子越過越紅火,范書記帶領大家一起干!”問起周台子村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村民常這麼說。

范書記是誰?范振喜!32年來,他作為周台子村黨委書記,帶領黨員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將一個“兩山夾一溝”的特困村,建成了家家勤勞致富、人人安居樂業的新農村。

寧願“小家”虧,也要“大家”富

1987年,剛接手周台子村時,從部隊回村、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的范振喜還是一個25歲的小伙子。當時的周台子村是一個“窮亂散”特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村部僅有5間舊房子,其中3間租給原國營鐵礦的家屬,余下的兩間房裡僅有一張三條腿的桌子、一把散了架的凳子、一個電話沒有搖把子,這就是周台子村村部的全部家當。不僅如此,村集體還欠了外債8萬元。

村裡老人薛東林回憶:“外村的姑娘都不願意嫁給周台子的小伙,連討飯的都繞著周台子村走。”

“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來!”范振喜撂下了狠話。上任后,他組建了新的“兩委”班子,確立了“固農、強工、興三產、促文明”的發展思路。

收礦點,這是周台子村富起來的第一桶金。

當時,周台子村域內有一些零散的礦點,但大都誰佔誰開採,集體一分錢也得不著。其中,最大的一個礦點由范振喜的二哥范振禮開採。

要想把礦點都收歸集體,隻能犧牲自家利益。范振喜一次又一次找二哥做工作,二哥卻無法理解親兄弟的舉動,不解地說:“做夢都沒想到你當了個村支書,竟然算計到自家人頭上!”范振喜說:“二哥啊,我心裡明白,你開著這個礦是咱們全家人的福氣,可是為了村這個‘大家’,隻有咱‘小家’吃虧。二哥,大伙選我當書記,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啊!”一時間,兄弟倆撕破臉、斷了情。

最終,范振喜“逼著”二哥交出了礦點,使得村集體一下子多了七八萬元的收入。隨后,范振喜帶著干部理順了其他幾個礦點,重新簽訂了管理合同,村集體當年收入達到10萬元。

局面打開了,人心收攏了。鄉親們都對范振喜豎起了大拇指:“這個年輕支書滿身都是正氣。”

一鼓作氣,范振喜帶領村干部走家串戶清理陳欠、治理亂砍濫伐。他專碰“釘子戶”,任憑糾纏,就認一個理:欠集體的錢不還,沒門兒!最終,周台子村收回了多年欠集體的債務。

為了制止亂砍濫伐,范振喜召開村民代表會,重新修訂村規民約﹔為了改變農業生態環境,范振喜發動群眾把水土流失嚴重的陡坡地退耕,封山育林,帶領群眾平整稻田、治理荒山、栽植樹木,逐步改變了農業生態環境﹔為了提高生產生活條件,范振喜籌集資金,改善村裡的基礎條件和道路狀況,帶動了運輸、礦產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了改造小學危房,建設黨員之家,范振喜籌資翻蓋了標准化教室,購置了教學設備,解決了小學危房的后顧之憂,翻修10間村部,使干部有了辦公地點,黨員有了活動陣地……

為啥這麼拼命?在日記中,范振喜用工整有力的楷書回答:“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以盡快的時間、最短的年限讓周台子村率先富裕起來。”

隻要活一天,就要富鄉親

1992年,迎著改革開放的潮流,周台子村的“火”越燒越旺,先后興建了燒結廠、草墊廠、養豬場等集體企業。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正當范振喜擼起袖子描繪富民強村藍圖時,卻被查出患了血癌。

醫生對范振喜說必須做骨髓移植手術,否則死路一條。可骨髓移植,光押金就得10萬元。1992年,連“萬元戶”都少,10萬元更是天文數字。

范振喜幾乎要放棄了,可村民並沒有放棄他。鄉親們自發地東家一百、西家五十,愣是給范振喜湊齊了10萬元救命錢。鄒鳳霞大娘顫巍巍地抖摟開手絹,把一沓子零錢遞給范振喜說:“這是我賣雞蛋攢下的50多塊錢,你拿去治病吧,你是個好當家人,咱們村離不開你!”捧著鄉親們湊的10萬元救命錢,范振喜眼淚止不住地流。

手術雖然成功了,但是范振喜的身體仍然免疫力低,容易感染病毒,並發症多發。出院時,醫生囑咐他:靜養三年,喝無菌水,吃無菌飯。

可他心裡放不下鄉親們,不到三個月就回到了村子,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頂著嚴寒酷暑沒日沒夜地抓發展、上項目。他先后籌資兩億多元,創辦了七八家村辦企業,村集體經濟實力日益增強。

但是,人的身體終究不是鐵打的。骨髓移植手術后,由於身體虛弱,加之勞累過度,范振喜先后患上了心梗、腦梗、干眼症等多種疾病,曾四次接到病危通知、經歷了三次大手術,時至今日每天服用10多種藥物……2002年,周台子村正在搞“小康新居”的第一批工程,規劃施工都正處於緊張階段。在這個節骨眼上,范振喜得了干眼症,分泌不出淚液,干澀疼痛。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他每天要補充淚液,直到規劃全部搞完,他才趕到天津做手術。

支撐范振喜活下來、干下去的,是鄉親們不離不棄的真心與牽挂、親情與大愛,是一名共產黨員深植於骨子裡的責任和擔當。他說:“我曾立下過誓言,這條命是全村父老鄉親給的,隻要我活一天,就一定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有這樣的村書記,比養兒子都強”

32年來,范振喜經歷了村裡11次換屆選舉,每一次都是全票當選,背后的奧秘是全體鄉親們的信任。

2006年,周台子村換屆選舉的前一天,范振喜突發心梗,被緊急送進了醫院。當時,鎮黨委書記打電話給他說:“老范,要不等你病好了、人到場,再換屆吧,鄉親們也都是這個意思。”范振喜聲音虛弱地說:“絕對不行,不能因為我生病了就搞特例,該什麼時候選就什麼時候選。”

他人未在場,全村黨員依然把票投給了他,老范再次全票當選了周台子村的黨委書記。

每每談起這段往事,范振喜的眼中都噙著淚花:“鄉親們這是多麼信任我啊,我老范怎麼敢辜負這份信任呢?”

1995年初,范振喜提出建一個鐵選廠,有70萬元資金缺口。怎麼辦?范振喜向村班子提議,向村民們借!

這是一種罕見的借據。借據上由村班子成員共同簽字畫押。范振喜承諾:“這個廠掙了錢是村集體的,一旦賠了由我和村干部承擔,就是砸鍋賣鐵也不讓大伙受損失!”就這樣,白紙黑字的借據上留下了230個鮮紅的手印。

這一個個鮮紅的手印,凝結著全村鄉親們對范振喜的信任。

從2002年起,周台子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邊掙錢、邊改造、邊建設,投入近5個億,用了10年時間,愣是把七溝八岔分散在7個自然村的680多戶居民,全部集中到了中心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漂亮的新民居沒有一根煙囪,全部採用低碳環保的水源熱泵供熱,開北方農村之先例。清潔的煤氣代替了煙熏火燎的爐灶,鄉親們冬天可以在暖意融融的房間裡看著大電視,別提多開心。

今天的周台子,滿眼是一幢幢整齊劃一的新民居,描繪出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彩畫卷,訴說著周台子村的幸福生活。村民魏長江高興地說:“以前我們特別羨慕城市生活,現在讓我去也不去了,在我們這裡住樓房,山清水秀,環境還好。”

周台子村老年公寓是老年人的樂園,全村7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將在這裡安度幸福晚年。老年公寓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家具、電器、生活用品村統一配備,還有專人照顧起居,統一提供服務。老人們打趣地說:“有這樣的村書記,比養兒子都強!”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艾青的詩,范振喜常常背誦。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2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