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孜縣委組織部
2019年10月18日16: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以“增強黨員黨性修養、聯系服務人民群眾、強化群眾思想教育、引領服務脫貧攻堅”為黨建工作的創新方向,在精准扶貧領域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入推進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制度化建設,通過在深度貧困村——泥柯鄉昌古村開展《強化基層黨建“五項創新”助力脫貧攻堅》試點項目,探索加強少數民族偏遠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黨建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方法,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發展,助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一、項目背景
甘孜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個深度貧困縣,計劃於2019年脫貧摘帽。全縣22個鄉(鎮)、219個行政村、4個社區。幅員面積7303平方公裡,縣城距省會成都752公裡,距州府康定385公裡。境內居住有藏、漢、回等13個民族,人口7.07萬,其中藏族人口佔95%以上。項目試點村—昌古村是甘孜縣最偏遠的一個貧困村,距離甘孜縣城130余公裡。全村68戶313人,其中低保戶23戶11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78人,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系全縣重點貧困村。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一直以來,甘孜縣都十分重視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全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脫貧攻堅方針政策,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堅持“強化黨建引領促脫貧”理念,對加強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引領服務脫貧攻堅進行周密部署,提出在全縣223個行政村(社區)開展黨建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全縣基層黨建創新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黨建引領與脫貧攻堅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挑戰與機遇共存。為了探索出一套適合於少數民族偏遠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黨建發展、具有普遍推廣價值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方法,昌古村《強化基層黨建“五項創新”助力脫貧攻堅》試點項目應運而生。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3+”模式,形成黨建合力
“脫貧攻堅,各方參與是合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甘孜縣通過加強和完善對口援助幫扶機制、抓好“千企幫千村”幫扶責任落實、激發駐村工作隊工作活力,整合幫扶部門、社會力量、干部人才等各類資源,建立了“上級黨委部門指導+社會力量幫扶共建+駐村工作隊傳幫帶”的“3+”模式,形成項目合力,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發揮對口援助部門的人才、資金和智力優勢,推動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援藏工作隊黨支部、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與泥柯鄉黨委建立了項目聯建協作機制。二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項目援建,推動易初明通機電設備(四川)有限公司、成都潤龍電器有限公司、四川高路遠長集團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宏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社會力量與昌古村黨支部建立了項目援建關系。三是縣委組織部加強對駐村工作隊的培訓和指導,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四是駐村工作隊以敢於擔當、勇於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克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等各種困難,帶領黨支部推進項目落實落地。
(二)樹立榜樣典型,打造脫貧致富“一樣板”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泥柯鄉是甘孜縣最偏遠的鄉,昌古村又是泥柯鄉最偏遠的村,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環境惡劣,以及歷史因素的影響,群眾文化普遍偏低,思想比較封閉。精准扶貧實施以來,在各項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等基本生活得到了全面保障,生產生活條件也有了較大改善,但也因此養成了“等、靠、要”的不良習慣,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主動脫貧意識不強、貧困思想不能根本轉變等問題依然困擾著這個偏辟的小山村。要改變群眾多年以來養成的懶惰思想,增強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僅靠思想教育見效緩慢。於是,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反復研究,決定打造脫貧致富“一樣板”。即從全村15戶建檔立卡戶中,挑選脫貧積極性較高、主動性較強、能力較好的1戶建檔立卡戶,通過鼓勵其改善居住環境、優先扶持就業、支持產業發展等方式,將其培育成脫貧致富的能手和典型戶。通過發揮樣板戶的榜樣效應和“傳幫帶”作用,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建立穩定長效可持續脫貧機制。今年,該戶被評為全縣致富帶頭人,入股旅游產業合作社,參與泥柯鄉旅游配套綜合服務站建設等集體經濟項目。
(三)開展走訪服務,實現服務群眾“兩覆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9年是昌古村的脫貧摘帽年,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偏遠貧困村,確保能夠按期脫貧摘帽是今年的核心任務,也為基層黨建創新和保持活力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駐村工作隊和黨支部踐行群眾路線精神,深入推進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研究制定了《黨員干部入戶走訪服務工作制度》,創新提出了服務群眾“兩覆蓋”理念,規范了黨員干部入戶走訪服務活動,真情實意為民排憂解難。制度要求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每個月對一般普通家庭走訪服務不低於1遍,對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服務不低於2遍,即實現對一般家庭和貧困家庭上門走訪服務的“兩覆蓋”。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村兩委黨員干部深入開展入戶走訪服務活動,與群眾拉家常,了解群眾困難,關心群眾冷暖,收集群眾建議意見,以真心換真情,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從2019年4月入戶走訪服務活動全面開展以來,累計走訪群眾家庭400余戶,走訪群眾2000余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問題30余件。活動受到了群眾高度評價,村民都說:“我們村的黨員跟以前大不一樣了。”現在,入戶走訪服務成了駐村工作隊和黨支部的一項常規工作,通過入戶走訪服務活動培養了黨員干部的奉獻精神,增強了黨支部在群眾中的“存在感”和號召力,凝聚了民心,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
(四)強化宣傳引導,實現義務宣傳 “三到位”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黨的宣傳工作是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面,無論對於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還是對於脫貧攻堅,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駐村工作隊和黨支部發揮黨的宣傳優勢,在推進項目過程中,提出建立黨建義務宣傳“三到位”機制(人員到位、培訓到位、設施到位)。通過在村民集中居住的4個自然村落,選擇政治素質比較強、工作積極性比較高的黨員干部和黨的積極份子,將其培養成為黨的基層宣傳骨干(義務宣傳員),將其家庭建設成為黨的宣傳陣地(義務宣傳戶)。黨建義務宣傳機制的建立,使黨的宣傳工作進一步融入到群眾生產和生活,黨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群眾主動參與脫貧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現在,全村建立黨建義務宣傳戶4戶,培養黨的義務宣傳員4名,黨的宣傳工作真正沉入到基層、深入到群眾。
(五)鞏固陣地建設,建設“四有”黨員活動中心
“加強陣地建設,筑牢黨建基礎。”在該項目實施以前,昌古村的黨員活動中心隻有一間木屋。項目啟動后,駐村工作隊首先從加強和創新黨建陣地建設入手,擬定設計方案,從成都引進設計制作團隊,打造了旗幟鮮明、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四有”創新型黨員活動中心。即有一個標准化黨員活動室,有一面形象牆,有一條黨建文化走廊,有專題宣傳欄。活動中心建成后,黨員、干部、群眾參加組織活動、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六)強化組織建設,開展組織活動“五規范”
“抓好黨的組織建設必須從組織生活做起。”在項目實施以前,由於黨支部對組織生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支委干部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導致黨支部不能規范地組織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活動,黨員干部參加組織活動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支部缺乏凝聚力。為了讓黨員干部養成參加組織活動的習慣,教會支委會干部規范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活動的方法,駐村工作隊擬定了《“三會一課”制度》、《固定黨日制度》等五項制度,對開展組織活動提出“五規范”要求。即規范“三會一課”,規范固定黨日活動,規范民主生活會,規范組織生活會和規范談心談話。同時,駐村工作隊還推動黨支部與甘孜縣衛健局、甘孜縣司法局和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援藏醫療隊建立了《健康扶貧協作機制》和《法制扶貧協作機制》。黨員西洛在參加了一段時間的組織活動后感慨道:“現在感覺我們黨員與一般村民真的不一樣了,能當黨員真好。”
三、取得成效
項目開展以來,駐村工作隊帶領黨支部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推動項目落實落地,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教育黨員干部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提高了“兩個維護”自覺性,培養和錘煉政治過硬、不怕吃苦、敢於擔當、作風頑強的基層一線黨員干部隊伍﹔二是群眾思想覺悟顯著增強,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的認識明顯提高,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有效提升,黨的群眾基礎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根基更加鞏固﹔三是探索了一套適用於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基層黨建發展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方法,即脫貧致富“一樣板”、 服務群眾“兩覆蓋”、義務宣傳“三到位”模式、活動中心“四有”、組織活動“五規范”。
四、案例探討
在四川西部乃至整個中國西部地區,有一些類似昌古村這樣的少數民族偏遠貧困村,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及歷史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黨員、干部、群眾的文化普遍較低,黨員、干部工作能力相對不足,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黨的影響力相對缺乏,導致這些地區容易成為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的目標。因此,在這些地區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非常必要且勢在必行。但是,黨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針對如何加強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基層黨建的問題,我們認為需要建立一套模式,這套模式既要內容全面,又要易於操作,既要切實可行,又要行之有效,這也是我們實施這個項目的初衷。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一是開展群眾教育群眾很重要。無論開展什麼樣的黨建項目,教育群眾轉變思想觀念都十分重要。在開展群眾思想教育工作中,大多都採取授課式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方式成效往往不太明顯。如果採取群眾教育群眾的方式,群眾更容易認同和接受,效果會比授課式更好,建立黨建義務宣傳“三到位”機制,就是為了更好的發揮群眾教育群眾的作用,樹立脫貧致富“一樣板”也是為了發揮群眾教育引導群眾脫貧致富,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開展聯系服務群眾很必要。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制勝法寶,黨建項目如果脫離了群眾,就不能取得好的成效,也違背了我們黨的宗旨。因此,加強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十分必要。隻有做好了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才能增加群眾對我們黨的認同,才能鞏固我們黨的群眾基礎。昌古村黨建創新項目的核心要素就是聯系服務群眾,誰家有困難我們就幫助誰,哪戶最貧困我們就優先幫扶哪戶,群眾路線精神為我們這個項目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黨支部的聲望也越來越高,群眾也越來越認同。三是教會方法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駐村工作隊遲早要離開,但是昌古村的黨建工作還要延續,全村還得有人帶領發展。在駐村工作隊離開之后,黨建工作如何持續發展,必須得依靠黨支部的黨員干部。因此,駐村工作隊不僅要帶領黨支部開展好黨建工作,更重要是教會支委干部開展黨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