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愛國情 奮斗者】

祁興磊:“牛人”的“牛故事”

2019年10月18日09:2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祁興磊:“牛人”的“牛故事”

在河南,如果有人說你“牛”,那你該高興了:那是在稱贊你能力強、水平高﹔因為隻有不一般的人、才華出眾的人,才能被稱為“牛人”。

在河南泌陽縣,就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牛人”。

“牛人”名叫祁興磊,屬牛,小時候放過牛,大學學習與牛相關的專業,又有著一股不怕失敗、一往無前的牛脾氣,他說自己“注定與牛結下不解之緣”,發誓要讓國人吃上我們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牛肉。今年8月,他因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品種——夏南牛,獲得2019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1982年,大學畢業的祁興磊放棄了留校任教和在城市做行政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泌陽縣畜牧獸醫工作站當了一名普通的專業技術干部。

泌陽是“南陽黃牛”的主產區。隨著時代發展,黃牛用途逐步由耕地向食用轉變。1986年初,祁興磊帶領技術人員經過認真考察、調研、論証后,開始了黃牛改良肉牛的試驗。他利用當地牛為母本、導入法國夏洛來牛的種血,進行導血改良試驗。

改良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對南陽牛進行人工授精,但養牛的農民固守傳統,不肯接受。祁興磊隻得拉著親戚朋友當“示范戶”。

他的心血沒有白費。經過改良的南陽黃牛明顯比本地牛個頭大、出肉多,群眾稱之為“噸牛”。一時間,群眾飼養“噸牛”的熱情空前高漲。到1987年年底,泌陽縣改良過的肉牛有7000余頭,均顯示出了較當地牛更適於肉用的明顯特征。

憑著黃牛改肉牛積累的經驗,1988年泌陽縣被原農業部指定為“南陽牛導入夏洛來,培育肉用新品種”導血育種項目縣,祁興磊成了項目實施的主持人。

接到泌陽肉牛育種項目時,祁興磊剛結婚還不到10天,為了工作,他一年中幾乎大部分時間奔波在各改良站點、改良小區和養牛戶之間,白天同牛打交道,晚上睡地鋪。賢惠的妻子經常開玩笑地對他說:“老祁啊,你對牛比對俺都親,和牛在一起的時間,比跟俺在一起的時間還多。”

1994年秋天,項目攻關進入最艱難的階段。當時與泌陽縣同時實施導血育種項目的其他3個縣、市相繼失敗,有關部門也失去了信心,停止了項目資金支持,加上當時牛價上揚,牛肉走俏,群眾為了多賣錢,相繼把項目組花費大量心血培育出來的一、二代犢牛殺掉或賣掉。祁興磊落了淚、犯了愁:“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肉牛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專家們經過實地考察,激烈爭論,最后確定將原計劃培育成含外血25%的肉牛調整成含外血37.7%的技術線路。

實踐証實了線路調整的科學性。線路調整后,幾年來培育的新型個體上萬頭,這種牛胸深體長、結構勻稱、肌肉豐滿、背腰平直,大部分牛呈雙脊背,體軀呈長方形,四肢強勁有力。

“祁興磊是個開拓性人物,堪稱‘夏南牛之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騰雲如是評價。於是,“夏南牛之父”這個名字不脛而走。

2008年,原農業部把夏南牛作為我國唯一肉牛品種,開始在全國推廣。祁興磊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制定了《夏南牛國家標准》,為夏南牛品種的鑒定和等級評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主持完成了《夏南牛生產技術集成與應用》科研項目。

“讓夏南牛走出庭院,走上更多人的餐桌。”祁興磊說,這一生注定與牛為伴。前半生育成了夏南牛,后半生推廣夏南牛。這些年,他們已向全國推廣100多萬頭活體夏南牛、800多萬劑夏南牛凍精,總計不下1000萬頭。

2018年,泌陽縣夏南牛存欄36.4萬頭,出欄22萬頭,夏南牛業產值逾150億元,已形成集繁育、養殖、屠宰、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格局。

“讓國人吃上自主品牌的優質牛肉,讓中國的肉牛品牌造福更多的人。”祁興磊說,“夏南牛的新品系培育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還要一直不停地走下去——這也是我的初心和願望。”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胡文靜)

(責編:呂騰龍、王珂園)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