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山東臨沭:建立“4331”機制 加速邁進基層黨建信息化“2.0時代”

中共臨沭縣委組織部

2019年10月16日10: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山東省臨沭縣充分利用“互聯網+黨建”優勢,結合自身實際,本著“科學、實用、有序”的原則,探索建立“4331”黨建信息化機制,努力實現“組織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管理盡在手上”,加速邁進基層黨建信息化“2.0時代”。

一、背景和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中提出,要“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既要堅持和發揚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又要根據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用新的思路、舉措、辦法解決新的矛盾和問題。在信息化、智能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手段,打破過去傳統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的局限性,讓“互聯網”、“大數據” 融入、服務於基層黨建工作,保持黨的建設先進性、引領性,是每一個基層黨組織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

以問題為導向,用信息化思維破解難題。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向縱深發展,一些基層黨組織暴露出黨員學習教育渠道狹窄、質量不高,黨建工作不規范、檔案“造假”,基層干部辦事不公、服務稀鬆等諸多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要打破過去傳統、固化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用信息化思維應對挑戰、破解難題。臨沭縣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形成的“4331”黨建信息化機制,實現“線上”與“線下” 相互補充,傳統手段與信息技術深度結合,有效解決了過去一些“線下”想解決、“傳統”想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

以需求為導向,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機制。進入新時代,面對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黨的建設也不能例外,加強黨建信息化建設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工作所需,要順應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的優勢,讓“互聯網”、“大數據””融入、服務於基層黨建工作,用信息化手段滿足黨的思想、制度、紀律建設需要,大大提高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

以效果為導向,用信息化技術服務黨建。“建是基礎、用是王道。”黨建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以用為本,穩妥推進。臨沭縣立足實際,運用信息化技術來消除黨建監管“盲區”,打通服務群眾“末端”,有效化解黨群、干群之間矛盾隔閡,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推動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該做法先后2次在市級現場會進行全市推廣,河北邢台、山東萊州等20余個調研組、考察團隊蒞臨臨沭參觀學習。

二、措施與做法

一是“四級互聯”——實現“縣、鎮、村、戶”縱向全面貫通。整合“雪亮工程”及遠程教育現有資源,建立臨沭縣黨建可視化信息網絡傳輸系統,構建起“縣級總控中心統一調度指揮、鎮級管理中心分區域管理、村級工作站具體實施、黨員戶末端補充”的四級智慧黨建體系,打通黨建信息傳輸的“最后100米”。利用3個月的時間,對縣、鎮、村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駐京駐滬流動黨員黨委等,增配“一屏一盒一視頻”。“一屏”即電子顯示屏,充分利用基層黨組織會議室原有的電視機、電子屏等顯示設備,有效降低建設成本﹔“一盒”即安裝電視機頂盒,重新研發電視機頂盒,增設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等功能。“一視頻”即高清視頻攝像頭,實現視頻對講通話。目前,已建成縣、鎮、村級可視化信息平台392個。對黨員戶建立入戶系統,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研發構建入戶系統服務器,對黨員家中原有的智能電視機頂盒進行升級,黨員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即可接收黨員教育信息。目前僅臨沭街道已安裝黨員入戶系統2000余戶。

二是“三屏互動”——實現“手機、電腦、電視”同步傳播。臨沭縣現有黨員33844名,分布在各個行業、不同領域,文化素質差異較大。其中農村黨員20473名,佔黨員總數的60.5%,尤其是農村黨員老齡化率達40.1%,流動黨員佔到了5%。為滿足這些年老體弱、文化程度偏低的老黨員和農村流動黨員的日常學習所需,本著“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黨員新課堂”的目標,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探索建立手機、電腦、電視三屏互動體系,形成一個網頁界面。黨員隻要通過手機APP客戶端、電視遙控器“一鍵操作”和電腦中的其中一種,都可以直接登錄學習網站接受學習教育。黨員在落實好“三會一課”、固定學習日等制度的基礎上,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自學,課程設置、學習重點等一目了然,有效解決了黨員特別是老黨員、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組織難的短板問題。同時,為滿足黨員的“個性化”需求,還設立“私人定制”模塊,開發了“三務”公開、實用技術、學生輔導等輔助功能,上級黨組織根據管理權限,可以將社區的大事小情、低保評選等涉及群眾利益、關系農村發展的“明細”晒到電視、手機上,讓黨員“近”不出家門、“遠”在千裡之外都可以監督黨務村務、關注民生實事。

三是“三管齊發”——實現“機關干部、農村干部、普通黨員”精准管理。結合黨員干部的工作性質特點,分類建立管理系統,實現精准管理、科學管理。建立機關干部網格化管理系統,對下沉到基層網格的1216名機關干部實行智能化考核,各網格干部通過微信群、入戶調查等渠道負責收集群眾訴求、督促工作落實、發現風險隱患等9項內容,對於發現問題信息通過手機APP第一時間報送,建立“信息上報、分流交辦、辦結反饋”的網上辦理機制,並根據訴求收集、群眾評價、日常考勤等情況進行線上考核,考核結果與機關干部1000—2000元不等的工作補貼挂鉤。建立農村干部差異化管理系統,區分農村主職干部、其他“兩委”干部和在職、離任村干部,建立村干部信息“大數據”庫,實行信息化管理、差異化考核,系統設置組織管理、人員管理、職務調整備案管理等7大功能板塊和村干部工作業績、紀律作風、獎懲等8項信息卡,作為農村干部考核依據。建立起普通黨員積分化管理系統,依托“黨建-燈塔在線”黨員信息數據,在實現網上黨員關系辦理等業務的基礎上,為每個黨支部配裝一台電子考勤機,為每名應到會人員分配唯一識別碼進行比對,對每名黨員的“三會一課”、志願服務、主題黨日等活動完成情況自動上傳系統,系統自動向請假、曠會黨員發送1—10分的短信扣分提醒。黨員累計扣分達到30分的,系統會向黨員本人及黨支部書記發送預警信息,由黨支部介入開展結對幫教。

四是“一體推進”——實現黨建“學、做、管、判”融合發展。依托臨沭黨建可視化信息平台,成立農村干部培訓網校,以視頻教學、交流互動、實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每季度組織1期村“兩委”成員集中輪訓,每期由1—2個鎮街“兩委”成員參加縣中心主課堂培訓,其他鎮街通過可視化平台在分課堂參訓,確保每名村干部每年集中培訓時間不少於20天。結合黨員積分量化管理工作,把黨員的“學”與“做”結合起來,將黨員“線下”的黨組織生活情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情況等11種情形,實行網絡紀實。把村級事務作為網絡監管重點,村級組織在研究重大開支、發展黨員時,系統自動生成現場影像等檔案資料,縣、街道兩級可以按照管理權限,回放查看活動開展情況。根據網上反饋苗頭性、傾向性信息,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機制,每季度確定一個專題,上報縣黨建領導小組會議進行研究,深度挖掘信息背后的問題和動態,為科學決策、跟進落實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比如,在今年制定的機關黨建“兩規范一創建”、發展黨員規程等創新制度落實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前后對比、綜合分析,從而掌握推進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存在問題及工作成效等,便於下一步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

三、初步成效

一是辦事高效化,變“人員跑腿”為“信息跑路”。“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會議多、培訓多一直是困擾基層黨員干部的一大“頑疾”,有時一些偏遠鎮村干部一天“村—鎮”、“鎮—縣”要往返好多趟,佔據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4331”黨建信息化系統的推廣應用,不出辦公室就把工作部署下去、老黨員不出戶就能上黨課,流動黨員不用佔據大量工作時間就能完成學習任務,不僅節約了辦公成本,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減輕了基層黨員干部參會參訓的“負擔”。自2018年以來,通過可視化信息系統召開各類會議、培訓200余場次,實現80%以上的會議培訓由黨建信息化系統來完成。

二是流程規范化,變“封閉操作”為“公開透明”。通過建立黨務社務視頻留痕系統,系統自動將發展黨員、“兩委”換屆等會議資料進行保存,誰來研究、怎麼研究、如何實施等均在視頻監控下進行,基層干部再也不能以各種理由推諉、搪塞和弄虛作假,有效規避了違規用權的行為。同時,需要公開的,上傳到手機、電腦、電視上,群眾有質疑的,還可以申請查詢,真正實現還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據統計,全縣村級事務規范議事率達90%,村級呈現“一升一降”局面,即村務財務公開知曉度提升16.8個百分點,到縣及以上村級信訪量件次下降26個百分點。

三是管理精准化,變“估量記實”為“精准評定”。分類建立機關干部、農村干部、普通黨員管理系統,將他們的工作實績、日常考勤、作風紀律等情況全面納入網上管理,以實事為証,用數據說話,在后台自動生成相應加減分標准,讓各項工作有據可查、有跡可循,切實提升了黨員干部的紀律規矩意識,有效防止了過去工作人員礙於面子人情記實、估量記實的問題,真正考出實績、管出干勁。比如,結合去年管理系統考核結果,對表現突出的67名黨員予以表彰獎勵,對276名不合格黨員納入上級黨組織進行為期一年的教育轉化,從而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效果。

四是工作智能化,變“繁雜瑣碎”為“便捷高效”。基層黨建工作面廣量大、情況復雜,過去的各項文字檔案、統計報表等工作,耗費了基層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通過黨建工作“大數據”庫的建立,能夠直觀掌握黨員隊伍結構、發展變化等信息,客觀分析基層黨組織黨內活動的個體質量和整體情況,使廣大黨務干部從繁重的文字記錄、統計報表、信息核對等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效提高了管理質量和工作效率,實現了由過去“抽樣調查”向“全面普查”的轉變,為科學決策、監管考核提供了更准確、更可靠的原始資料。

四、幾點啟示

一是抓好信息化建設要科學決策,適度超前。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既不能貪圖“標新立異”,更不能追求“畫餅充飢”﹔既不能貪大求全、盲目冒進,也不能急功近利、目光短淺,要做到科學決策,穩妥推進。實踐証明,臨沭縣探索形成的“4331”機制,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漸完善的過程,充分考慮了基層的基礎條件,充分考慮了不同黨員干部文化素質和對新生事務的接受能力,對於信息化起步較晚、基礎條件相對落后的地區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現實意義。

二是抓好信息化建設要聯系實際,注重實效。推進“互聯網+黨建”,不是排斥過去好的傳統、好的做法,重新洗牌,推倒重建,而是在鞏固和提升原有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聯系實際、聯系實踐,積極探索創新,用“線上”補強“線下”鏈條。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突出黨建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靶向定位,精准發力。要符合本地工作特點和事物發展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出實招、用實功、求實效。

三是抓好信息化建設要以用為本,常抓不懈。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礎,后期的“管理和利用”才是關鍵。不能信息化建好了,就束之高閣、成了擺設,要充分把握當前與長遠、數量與質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做到統籌謀劃、循序漸進,建立信息共建共享工作機制,加強橫向覆蓋、縱向貫通,真正讓黨建信息化用起來、活起來,發揮其引領基層黨建、服務基層黨建的應有價值。

(責編:喬業瓊、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