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福建泉州洛江羅溪鎮:“1+1+S”黨建同心圓激活農村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中共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鎮委員會

2019年10月14日15: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6年以來,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鎮黨委圍繞建設“生態宜居幸福羅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問題導向,聚焦鄉村治理和發展難題,以黨群圓桌會為抓手,最大化發揮支部和黨員作用,制度化黨群關系同心圓,廣泛凝聚黨員干部群眾力量,探索構建多方位、立體化的“1+1+S”末梢治理黨建同心圓模式,將黨建工作做到民心裡,推進黨群一體,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激活了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

一、背景與起因

羅溪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北部,轄17個行政村、2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萬人,現有黨支部28個、黨員1190人。羅溪鎮的經濟社會發展處於中低水平,各項農村發展事業還亟待提高,面對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同時,農村治理和發展任務愈發繁重,現有村級兩委班子5-7人缺乏相應的時間和精力深化精細化服務和管理農村工作,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參與到農村治理中來。

羅溪鎮黨委經過總結經驗教訓得出結論,農村經濟社會要發展重心在村民小組,村民小組治理得好農村就治理得好,基層黨建要把黨心和民心融合在一起基層政權才能穩固、經濟社會才能發展。2016年以來,羅溪鎮黨委圍繞這一課題,先后由鎮黨委組織委員和黨委副書記牽頭深入各村進行專項探索創新實踐總結,反思各類治理問題症結和“耿飚之問”,借鑒延安時期黨員領導干部群眾在圓桌前平等接受祝壽的典故,樹立問題導向系統化項目化黨建工作,基於黨群關系平等、深入調查研究、同吃同住同勞動等三條原則和《黨章》及相關法律法規精神,先后在新東、洪四、廣橋、建興、后溪、柏山等村開展試點,以黨委委員直接參與農村基層治理末梢多元民主協商的形式,建立由黨員、小組長、村民代表、各類人才組成的黨群圓桌會,針對性統籌邀請多種社會力量參與治理,整合各類社會組織和社會資源,推動特色經濟發展、調解矛盾糾紛、調整產業結構、夯實人才隊伍,作為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拓寬群眾訴求渠道、培養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和推進農村反腐的有效載體,形成1個黨支部+1個黨群圓桌會處事制度+多種社會力量的“1+1+S”同心圓模式,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權利自己使,自己的利益自己享”。2018年,同心圓模式已在全鎮17個村推廣。

二、做法與經過

(一)黨群一體,為末梢治理聚合力。羅溪鎮黨委聚焦神經末梢組織振興,領導各村黨支部根據實際村情在村民小組或片區組建黨群圓桌會,聯合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整合各方資源補足短板,構建黨建“同心圓”鄉村末梢治理機制。該機制通過凝聚引領、圓桌協商、輻射落實、監督糾正、同心運轉的方式,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畫好黨群關系同心圓,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是構建行動共同體。在黨的領導下,充分尊重末梢組織自治權力,依托村民小組會議成立黨群圓桌會,以黨員為骨干發動入黨積極分子、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和各類人才依法共同參與村民小組各項治理工作,提升黨員群眾參與感和使命感。二是構建利益共同體。以黨群圓桌會加大黨建與農村末梢自治組織的融合力度,實現農村黨小組與村民小組的有機融合,以黨群關系平等開展多元民主協商的圓桌形式,最大化平衡調整農村末梢多種利益需求。三是構建命運共同體。立足村民小組實際,邀請多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謀劃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個方面要求,將黨員群眾和多種社會力量緊密聯系起來,突破村組自治局限,提升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成效。

(二)目標一致,為鄉村發展找出路。羅溪鎮集中各方資源力量,依據“兩山”理論,立足歷史遺跡和自然生態優勢挖掘村域資源。鎮機關和村黨員干部群眾共同深入山林、田間調研,收集整理村域內自然人文資源清單,黨群圓桌會成員線上線下結合建立鄉村論壇,把脈論証村庄發展思路,共在新東村、洪四村、廣橋村、建興村、后溪村、鐘山村、翁山村和雙溪村等村策劃生成特色經濟發展項目13個並已落地7個。比如,新東村“一花五葉”鄉村振興試驗區項目,就是黨群圓桌成員調查發現該村旅游資源稟賦良好、資源類型豐富,可開發利用土地超過5000畝后,提議圓桌協商建議打造的。該項目由浙江大學旅游研究所和黨群圓桌會共同參與制定規劃,得到了600多萬元財政資金和政策支持,群眾自願出資出地,共同推進村庄發展。

(三)隊伍一心,為家園美好育情懷。一是以黨員為主體,用紅色情懷涵養黨性。依托洪四村“三會一課”區級實踐點和各試點村研習陣地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建立黨課與工作經驗交流農村月講研習會制度輪訓黨員,以黨建文化、紅色文化和生動實踐提高黨群圓桌會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對“三會一課”內容的深刻感悟、對黨的決策的堅決貫徹、對形成決議的有效落實,傳承紅色基因,推進生態宜居建設。二是以群眾為輔助,用家國情懷感染人心。通過黨群圓桌會中的黨員影響帶動群眾,特別是群眾中有專長、有品德、有志向的人才,以“黨建+文藝惠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演繹形式將古今家國故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創設“羅溪講古”特色平台開展場景式主題宣講,並依托鎮、村文化陣地以長廊、影像、微信和抖音等方式向群眾廣泛傳播,在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引導群眾與鎮黨委同心同德推進鄉村治理工作。三是以統戰為紐帶,用鄉愁情懷引導回歸。建設鄉情服務館、黨群同心館站,發揮圓桌黨員和群眾的統戰影響力,用鄉愁打破地域局限,引導各類人才回歸,從村內各黨群圓桌會中挑選骨干與統戰對象共同成立紅色鄉賢參事會,建立智囊團,現已有12個村成立紅色鄉賢參事會,鼓勵各類人才和社會力量引資引才引資源引項目回歸,已籌集意向發展和扶貧資金2.1億元落地1.6億元,鼓勵村集體與紅色參事會成員企業合作,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快速提高村集體經營性收入。

(四)協商一道,為民主決策立規矩。一是鎮黨委委員和干部作為普通成員參加黨群圓桌會,並由黨員成員協助宣講政策法規和部署精神、執行黨的決定、主動參與協商工作,以直接傾聽的方式從黨群圓桌會中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向黨委政府反饋,以雙向連通互動和所有成員一律平等的方式取信於民。二是將黨的建設、村級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等納入黨群圓桌會協商范圍,黨員、群眾輪流主持,按照“黨群提事、征求論事、圓桌議事、會議定事、集中辦事、制度監事”的圓桌六步程序處理村民小組事務。比如,黨群圓桌會成員自做族人工作協商解決旱廁難拆、雞鴨亂養、垃圾亂倒、房屋亂建、土地難用和道路難擴等問題,還連同各高校大學生和非公黨支部一起開展“最美庭院”和微景觀比賽,使村民小組從臟亂差變為淨美好。三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座談會、聯絡群、發展手冊等方式經常性向社會各界和紅色鄉賢參事會通報黨委決策情況和黨群圓桌會工作情況,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對各村組發展的支持力度和關注度。

(五)創業一同,為人民群眾謀幸福。一是全村一盤棋,統一對外招商。注冊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村集體土地和農村自有土地,實行土地、房屋入股,村裡統一規劃對外考察對外招商,引進合適的投資者,既保障村集體和群眾收益,又降低投資方投資成本,為“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發展”的現代農村發展鋪平了道路。二是產業多元化,聚合發展特色。鼓勵群眾成立藥材、食品、花卉、苗木、養殖等合作社,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建立紅色動力網絡聯合黨支部和八峰紅色創客黨支部,與行政村黨支部共同成立黨建聯盟,以此促成商業聯盟,打造農村“黨建+商務”4.0雲平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電商化,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培育農業產業,增加群眾收益。依托鎮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創建黨群“幫更多”品牌,並以黨建共建與新華網泉州支部、太平洋保險泉州支公司、中國郵政洛江分公司、農商銀行洛江支行等媒體和金融機構簽訂“黨建+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擴大同心圓模式外圓。三是人才深發掘,儲備振興動力。聚焦人才振興,從黨群圓桌會成員中遴選建立“一懂兩愛”農村人才庫,培養儲備懂發展、善管理、能干事、會帶隊的農村善治型人才461名。例如,2018年村級組織換屆,建興村黨群圓桌會成員中兩名30周歲以下的大學生當選村“兩委”干部。

三、成效與反響

(一)創新建強組織,有效推動多元治理。羅溪鎮將黨建工作延伸至村民小組,貫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根據黨群圓桌處事制度,建設以黨群圓桌會為農村治理“眾議院”,紅色參事會為農村治理“智囊團”,多種社會組織為農村治理“參議院”的鄉村治理“三駕馬車”,並將黨群圓桌精神擴展延伸到社會治理其它領域,凝聚農村社會多元主體共識,兼顧農村社會多元階層利益。截止至目前,羅溪鎮17個村220個村民小組共有小組或片區黨群圓桌會85個、村級紅色參事會12個、其它各類參與治理組織15個。通過創新調整農村基層治理組織架構,羅溪鎮打破了以往“大包大攬一手抓”的治理模式,通過搭建具備強大包容性的平台和載體,激活農村各方力量參與農村決策與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了群眾自己做主、自己做工作的轉變,推動了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基層治理格局的發展。依托黨建同心圓模式,2018年羅溪鎮17個村圓滿完成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實現換屆零信訪,村集體領導班子組織力、戰斗力和支持度顯著提升。

(二)精細研判路徑,有效推進科學發展。羅溪鎮遵循做實做細基層黨建的原則,將黨建工作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系統化、項目化黨建工作。依托“1+1+S”末梢治理黨建同心圓模式,組織黨員、群眾及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對所處鄉村開展調查研究,摸透轄區內的山水人情。根據各有千秋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精細研判全鎮17個村220個村民小組的治理和發展路徑,確保發展部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確保治理決策符合廣大村民的訴求和利益。在科學規劃部署各村經濟發展路線的基礎上,2018年全鎮17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18.08萬元,較2017年51.95萬元同比增長127%,2019年上半年80.58萬元較去年上半年50.02萬元同比增長32.96%,9月份全鎮10個薄弱村全部脫薄超過5萬元,率先完成全市消除薄弱村任務。

(三)切實動員村民,有效圓融黨群關系。羅溪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依托“1+1+S”黨群關系同心圓模式的組織結構和治理方法,廣泛聽取村民意見訴求,把人的事情搞清楚、把民心向背搞清楚、把人民的切實需求搞清楚,充分商榷尊重多元利益,以情懷和同吃同住同勞動拉緊織密黨員干部與村民群眾的情感紐帶,讓黨心與民心心貼心。在日常工作中,依托黨群圓桌會、紅色參事會等平台,向廣大村民通報農村治理情況,面對面匯總和落實村民對於農村發展與治理的建言獻策,根據村民需求調整村組發展方向,提升村民參與農村發展與基層治理的獲得感和效能感,激發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親密圓融農村黨群關系。自2016年以來,鎮黨委根據黨建同心圓模式,向村民共通報情況35批次,接受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建議237條﹔有效解決土地糾紛300多起,村民信訪180余件,鄰裡糾紛400余件﹔大幅度減少移風易俗工作阻力,節省紅白神事、佛生日和煙花爆竹等費用9000余萬元。

(四)深化整合資源,有效激活鄉村建設。羅溪鎮將黨的共同基因作為聯結政、村、組、企、校和社會組織的內在紐帶,以黨建同心圓實現多方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盤活閑置資源、挖掘潛在資源、集中分散資源、打破資源地域限制,深化整合轄區內包括土地、山林、水域、文化、古厝等固有資源,並不斷吸納外來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外部資源融入農村發展,使各自為營的局限資源轉變為互補短板的共享資源,使各種資源相互齒輪傳動,使黨建同心圓的向心力、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自2016年以來,羅溪鎮依托“1+1+S”黨建同心圓模式,從省內其它地區乃至廣東、湖南、台灣、山東、遼寧等地引進高水平人才30余名、企業近10家,為羅溪鄉村振興事業提供強有力的助推力,促進羅溪鎮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已有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1個、省級美麗鄉村9個。

四、探討

一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要針對問題敢創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求,羅溪鎮黨委緊扣羅溪發展和實際,從農村社會普遍存在的治理問題入手,緊盯治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問題、難題,樹立問題導向,用黨的理論解析這些問題的本質,逆向審視傳統治理方式的弊端,敢於用新思路新辦法解決新問題,鼎故革新,與時俱進。以務實有用作為黨建質量是否過硬的標准,創造性的把同心圓理念運用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打破原先大包大攬、自我封閉的治理格局。把准群眾難發動、資源難整合、利益難協調的問題根源,順應時代形勢,為多元主體參與決策、治理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載體,在黨的領導下讓群眾當家作主,黨群一體平等協商凝聚智慧,共解難題共治鄉村共享利益,重構鄉村治理體系。

二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要打動民心有靈魂。羅溪鎮黨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把握人民真心擁護黨才是做好農村基層黨建的本質,用黨建同心圓走好群眾路線,用黨領導下的協商民主改變以往存在的干群關系層級疏遠現象,使黨的干部變成人民群眾的“自家人”,實實在在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參與感,引領黨員依靠群眾做群眾工作,讓黨員群眾充分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匯集力量、凝聚民心,用黨的人民情懷感染人心,生動開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為鄉村治理神經末梢植入黨的靈魂,把黨在農村的每一個執政根基筑牢、夯實。

三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要久久為功樹品牌。羅溪鎮黨委堅持以繡花功夫落細落小落實,以工匠精神創造基層黨建品牌,樹立系統思維和整體意識,在基層黨建的范圍廣度、工作深度和時間跨度等方面久久為功,用環環相扣的黨建工作方法構成整體聯動的黨建工作格局,有的放矢的建好完善黨建同心圓的一個個子構件,用相互銜接的制度和機制使之規范協同運轉,積小環為同心圓,使農村各項工作在各類黨組織的聯合下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相互聯結,統籌推動,提質增效,逐步構建齒輪相合、兼容吸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充滿生機活力的農村基層黨建格局,實現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責編:喬業瓊、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