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江蘇揚州市邗江區雙橋街道:黨建引領“一線”發力 推動基層治理“精准互補”

中共揚州市邗江區雙橋街道工作委員會

2019年10月14日10: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城市社區面臨的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統籌資源的問題不斷復雜化,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基層社區黨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有效的資源,應對基層治理的高標准和新狀況,雙橋街道探索出黨建引領下的“一線工作法”,推動基層治理精准實施,資源有效互補。

一、背景與起因

要素的有限性倒逼基層社區工作的精細化、精准化。雙橋街道作為揚州市主城區所在街道,轄區內有3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有新開發的商品住宅,有商務寫字樓,有科技綜合體,有高校院所,有市級機關部門等,行業分類繁雜,居民人群的需求多樣,如何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應對復雜多變的基層治理任務。雙橋街道探索以黨建為引領,在“一線”發力,充分發動轄區各類人員、資源,從互利共贏的角度出發,通過精准發力,整體聯動,著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升社區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進而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統籌資源、形成合力的能力。

二、主要做法

“四個一線”工作法。在基層組織、基本隊伍、區域資源、制度規范等方面,以問題為導向,通過“一線”精准實施,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多治融合,為做好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提供“雙橋樣本”。

把組織建到一線。實現高質量的基層治理,組織是保障,雙橋街道在推進城市網格化的基礎上,根據行業和人群的不同特點,精准設置黨組織,有效加強組織覆蓋,提升組織功能。一是把組織建在需求上。根據居民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需求,在社團組織上著力,牽頭成立街道區域化社團黨組織孵化器,對社團組織加強日常管理,強化政治引領,提供配套服務,對人員到位、制度成熟的社團組織及時成立黨組織,培育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紅馬甲義工隊黨支部”、省級典型“十姐妹義工隊黨支部”等社團組織,實現“黨員引領社團,社團凝聚群眾”。二是把組織建在任務上。基層治理是基層社區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幾乎涵蓋社區的全部職能,雙橋街道重新調整支部結構,分別成立紅色物業黨支部、老舊房屋改造黨支部、文明城市創建等行動黨支部,推動多方資源整合在任務一線,黨員作用發揮在任務一線,實現行動黨支部引領基層治理的良好局面。三是把組織建在到矛盾上。處置各類矛盾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職責,同樣也牽扯到基層黨組織的大量精力。為發動黨員群眾參與矛盾調處,各社區進一步挖掘社區內退休干部、熱心人事資源,分別成立“和事佬”黨支部、“幫幫勸”黨支部,幫助社區化解矛盾。四是把組織建在資源上。由街道社區主動加強與轄區駐區單位的溝通聯系,梳理摸排轄區69家駐區單位作為黨建聯盟單位,涉及機關、學校、醫院、金融、商業、社團組織等10個領域,將相關黨員負責人全部納入街道“大工委”,配套建立7個“連心橋支部”,整合調動各方資源,形成基層治理的合力。

把隊伍用到一線。基層治理關鍵在人,在立足社區干部的基礎上,雙橋街道通過搭建平台、廣泛發動,引導社區黨員、骨干、能人、居民的積極作用,解決了基層治理“缺人”辦事的難題。一是引導黨員帶頭示范。街道共有黨員2500名,通過設置“三表三兌換”(黨員活動記錄表、黨員聯系群眾表、黨員自願服務積分表﹔積分兌換、服務兌換、榮譽兌換),強化黨員管理,促進作用發揮。同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打造,設立“紅馬甲新時代文明實踐流動崗”,打造黨員文明實踐示范帶,為黨員打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有效促進黨員發揮在一線。二是壯大骨干核心力量。重點針對無配套物管老小區管理難題,廣泛成立自管組織,構建以1個黨支部為核心,以X名社區黨員、先進典型、知名人士、文藝團隊等骨干力量為突破口,吸引N戶廣大居民群眾走出家門組團自治的“1+X×N”自管模式,打造一支能為社區戰斗的骨干一線隊伍。三是宣傳發動社區好人。通過打造“好人一條街”,開展 “十佳好鄰居”“十佳好住戶”“十佳網格明星”評選,集中宣傳展示社區道德建設先進模范典型人物事跡,播撒好人精神,形成“人人推好人、人人敬好人、人人贊好人、人人學好人、人人做好人”的“五好”氛圍,發動廣大居民投身到社區治理中。

把清單列到一線。隻有滿足了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基層治理才能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為此,雙橋街道聚焦問題,從群眾需求出發,通過務實扎實的舉措,列出三項基層治理清單,根據清單提供精准服務。一是厘清群眾需求清單。結合大走訪和“走問解促”活動,通過扎實走訪、廣泛征集,在收集大量民意基礎上,經過分類、整理、歸納,形成駐區單位和居民群眾需求清單,通過把准基層治理的痛點和難點,實現基層治理的精准服務,有效節約基層黨組織的成本。二是厘清區域資源清單。通過繪制區域黨建資源共享地圖,採取主動邀約、上門拜訪、電話溝通等方式,詳細了解區域駐區單位、機關團體、高校院所等各方優勢和合作意向,從共贏共享的角度推廣宣傳,形成區域資源清單。真正弄清楚基層治理中缺什麼,補什麼,做什麼。三是厘清社區服務清單。根據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聚焦“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公益志願”四個方面,專門設計黨建實事項目,形成社區實事項目清單,並由駐區單位等進行認領,定期通報實施進度,舉辦集中觀摩,年底組織總結交流,每季度向駐區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寄一封信等形式,使實事項目能夠落地見效,形成駐區單位多方參與的良好格局。

把制度立到一線。針對不同類別的對象群體,配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實現基層治理分類管理,精准施策。“民生茶館”促自治。重點針對物業缺失的老舊小區,建立“民生茶館”,將組織建設、事務管理、服務小區發展建設規劃以及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列入民主協商內容,區分社區、小組、個人三個層級,嚴格履行提出議題、按照確定議題、組織協商、決策實施、公示公開等程序,分層民主協商議事,真正實現協商的議題群眾知曉、協商的過程群眾明了、協商的結果群眾清楚。“雙晒雙做”促德治。開展“晒家風,做最美家庭﹔晒金寶,做最美鄰居”的“雙晒雙做”主題家風文化活動,設立“和諧”“尚行”“厚德”榜,打造家風文化長廊。根據每棟樓居民特點、工作特色、典型特征,開展特色樓棟文化建設,打造“孝老愛親樓”“綠色環保樓”“鄰裡互助樓”“書香樓”“法治樓”等各具特色的樓棟文化陣地,致力為居民營造溫馨和諧的人居環境。“平安站點”促法治。以社區法治工作室為龍頭,整合法治專門隊伍、法律志願者、社會知名人士等力量,積極推進平安法治志願者站點建設,打造了公安警務站點、人民調解站點、武捍東工作站點等特色站點,開展“一月一走訪、一月一宣講、一月一服務、一月一宣傳”等“1+1”活動,打造“十分鐘法律服務圈”,推動法治精神、法治理念走進社區每個單位、每個家。“黨建紅盟”促共治。成立區域化黨建聯盟,按照“四聯+四化”,即組織聯動,促進黨建體系網格化﹔機制聯建,促進黨建力量整合化﹔資源聯享,促進黨建服務專業化﹔活動聯搞,促進黨建功能分類化,成立黨建紅盟,促進多方黨組織統籌聯動並開展黨建工作,實現基層治理多點組合,優勢互補。

三、思考與啟示

把准脈、開好方,好鋼用在刀刃上。今年以來,雙橋街道通過在“一線”著力,進一步深化了“黨建紅盟”“居民自管”“社團孵化”等黨建品牌,通過“四兩撥千斤”的黨建引領,多方助力,有效減少了基層社區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社區為民服務的辦事效率,增強了社區基層治理能力。

一是黨建引領是核心。基層治理的核心是基層黨組織,如何撬動廣大的基層資源,發揮各方積極作用,是“一線”工作法的根本保障,也是社區基層黨組織需要積極探索的。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實實在在轉化為城市社區治理新優勢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可以落實到一項項任務、一套套制度中、一份份清單中,從群眾關切的小事著手,從駐區單位的需求著手,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

二是明晰資源是關鍵。群眾、駐區單位的需求是什麼,社區各方可以提供的服務是什麼,社區可以整合的資源有哪些,這是推進“一線”工作法的前置工作。這項工作是一項基礎工程,需要基層社區黨組織在前期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調查了解。資源統籌能力的強弱決定了社區基層治理的高度,也是考驗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重要標准,是實現“一線”工作法的關鍵所在。

三是多治融合是抓手。通過學習借鑒基層治理的“楓橋經驗”,雙橋街道結合自身實際,增加了“共治”元素,通過凝聚社區各方治理要素,實現了“德治、法治、自治、共治”多治融合的良好局面。“共治”元素的加入,成為“一線”工作法的催化劑,通過黨組織引領,多方面參與,破解了基層黨組織單打獨斗的局面,多治融合使得基層黨組織基層治理的水平得到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

四是群眾評價是根本。“一線”工作法的實效如何,群眾的評價最客觀,自推進“一線”工作法以來,雙橋街道的社區第三方滿意度測評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社區內普通大眾、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等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各方社會資源充分整合,民主、高效、協商的社區治理參與平台有效構建,全民參與的開放式社區治理體系逐步形成,多主體參與的社區治理氛圍更加濃厚,社區治理模式得到持續優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充分彰顯。

(責編:喬業瓊、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