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委組織部
2019年10月11日11: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浙江永康市按照“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創新推行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三支隊伍“同質化管理”的農村治理模式,通過實行“五同”管理,進一步拉緊“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考核”的制度鏈條,促使4.6萬多名村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成為擔當表率,引領帶動廣大群眾融入基層治理格局,形成“村干部領著干、黨員和代表帶頭干、村民群眾一起干”的生動局面,為農村基層治理提供新的借鑒思路。
一、背景
2017年,是浙江省農村、社區基層組織換屆年。在上級黨委的統一部署下,永康市委嚴格把握“從嚴”標准,全面加強“黨委”掌控,確保換屆換出戰斗力。此次換屆,不少基層黨委和黨員干部反映,黨內的規矩嚴了,農村黨員過組織生活成為習慣,守規矩成為自覺,干實事成為新風尚。與黨員不同的是,對農村治理同樣起到重要作用的村民代表群體,還存在“管理規定不夠細致具體、學習不經常不系統、政治意識普遍不強、作用發揮有限甚至起反作用”等問題,能否有效管好村民代表、促進作用發揮,成為了農村治理的一柄“雙刃劍”。
永康市深刻認識到,必須通過換屆換出一支講政治守規矩的村社隊伍,其中村民代表必須從嚴把關、提高質量﹔必須在換屆后有力加強改革,創新農村治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效凝聚治村正能量。全市710個行政村的村干部、黨員與村民代表共約5萬名,加之民營經濟高度發達,社會上“經濟能人”多且參政意識較強,但換屆中因不符合條件被勸退的村民代表卻達到了4%,空前從嚴的力度在基層引起巨大反響。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開創一種長期可持續、群眾能認可、推行有實效的治理模式,把村民代表群體真正管起來、用起來、凝聚起來。對此,該市在換屆結束當月召開市鎮村三級連開的全市村干部電視大會,市委主導全面推行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三支隊伍“同質化管理”的農村治理模式,開啟了創新農村治理的新篇章。
二、做法
(一)搭建學習平台推動“政治同心”。強化“政治認同”是首要任務。結合“三會一課”等制度,搭建像黨員一樣的政治學習平台,規定村民代表及其他村級組織成員須一並參加每月15日主題黨日活動,一起學習黨章黨規、聽講黨史黨課,切實加強政治理論武裝。突出規范規矩,參考黨員管理,對村民代表等進行紀律約束,嚴格執行簽到點名、張榜公示、會議請銷假等制度,有條件的村還固定個人座位、貼名字標簽,到會情況現場公示、一目了然,將學習次數、學習成效等進行量化積分。通過定期學習,村級各類隊伍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如芝英鎮雅庄村,原是一個6千多人口、環境臟亂差、信訪矛盾突出的難點村,通過大抓三支隊伍同質化學習入手,黨員干部精氣神全面“點燃”,“雅庄紅”成為一道靚麗風景。村民代表說:“現在我們也和黨員一樣,以穿上這身紅T恤為榮。”村民也說:“看著他們這麼有激情,我們也想加入他們!”
(二)拓寬紅色網格推動“體系同管”。對原有黨員聯系農戶網格進行重新劃分,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將村級各類隊伍成員全部納入新的紅色網格。建立支部書記為網格長,其他村干部為組長,黨員、村民代表等為網格員的“分工協作、分組負責”的聯戶體系。完善網格工作模式,村黨支部牽頭村兩委承接工作任務后,召開網格組長會議確定一名負責人,由相應的村組織進行管理與指導,具體工作由網格組長布置到網格員,最后由網格員根據聯戶職責發動村民一起完成。新的網格體系不斷吸納村級隊伍,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力量整合,實現農村治理“縱橫到底無縫隙”。目前,該市5.5萬名網格員分組聯系13.4萬戶農戶,以往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不同心、不同向、窩裡斗”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基層治理明顯加強。近期,該市以“紅色網格、同質化管理”為基礎構建的基層治理“龍山經驗”,通過網格管理實現“苗頭不出格、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做法被省有關部門和金華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目前已在全省推廣。
(三)突出聯戶包干推動“權責同擔”。建立“兩張清單、兩項機制”管理體系,“兩張清單”,即以“四權四責”形式確定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聯戶包干的權利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網格員有“聯系農戶審批意見的把關權、評先評優的提名權、村級福利待遇的否決權、入黨積極分子的推薦權”四項權利和“聯戶走訪排憂解難、參與督導鎮村中心工作、幫助化解矛盾糾紛、帶頭宣傳上級政策”四項職責。“兩項機制”,即推行走村入戶掃碼制和聯戶包干倒查制,倒逼網格員履行職責,如在基層治理中明確矛盾上交而網格未發現或未作反映的,將予以責任倒查和追究。兩張清單和兩項機制明確了“聯戶包干”的工作責任,並賦予了工作權力,有效激發村級各類隊伍的工作積極性,農村各項工作得到較快推進,如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置體系建設列入省級試點﹔“廁所”革命走在前列,園周村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市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個,市級美麗鄉村88個,建成街角小品5941個。
(四)細化過程積分推動“實績同量”。參照黨員管理量化積分制,制定出台《推行村民代表積分制管理的實施意見》,將非黨員的村委會主任、其他非黨員村干部中的村民代表、無職村民代表全部納入,實行“分類積分、量化考核”。積分總分值100分,由基礎積分60分、履職積分15分、聯戶包干積分15分、貢獻加分最高10分等四個部分組成。設立“違規扣分”和一票否決情形,對村民代表違建、違紀、違法等各方面情況進行嚴格約束,並於每月15日進行積分公示和公開說明。通過量化積分,管理更加注重過程化,更好形成能抓到每名黨員干部、能覆蓋到每家每戶、能有效落實工作的分層負責的管理體系。如該市以積分管理為基礎,搭建“雙爭雙全、比擂爭先”等平台,把治水剿劣、治危拆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城中村改造、景區村庄創建等中心工作壓實到每個支部、每個網格,有效推動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五)強化群眾監督推動“結果同用”。全面推行群眾監督三項機制,即亮出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家庭戶”,並實行聯系戶名單門口公示﹔主題黨日活動規定每月工作和每月積分“雙通報”﹔鎮村兩級公開欄醒目位置挂出“紅黑榜”專門公示每月積分。加強結果運用,實施“雙向培養”。將表現優秀的村民代表優先推薦入黨,將優秀黨員推選為村民代表、村干部,並在各類評優評先中優先考慮。注重在市級大會和媒體上大力表揚宣傳紅旗支部、紅星黨員等優秀典型和事跡。對表現不佳的村民代表和村干部,按照情節輕重採取約談提醒、書面檢討直至採取歇職整頓、停發報酬和啟動辭職罷免程序等措施﹔黨員則採取組織談話、誡勉提醒或轉入鄉鎮教育整轉支部進行集中教育整轉。2017年以來,該市共有228名村民代表因表現突出被推薦入黨,105名村民代表因工作不力等原因被約談提醒、歇職辭職。
三、成效
(一)基層政治生態得到全面淨化提升。黨的組織功能和組織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組織力得到鞏固提升,“先進帶后進、黨風帶民風”,黨員與其他村級隊伍參加的每月15號主題黨日成為雷打不動的“紅色風景”。村社組織換屆取得歷史性成功,46個多屆選情復雜村首次實現一次性選舉成功。各種鄉賢、能人等普遍回歸農村、參與建設,涌現出一批亮點村,如大陳村發展民宿旅游,成功創建4A級景區。
(二)有關做法經驗獲得廣泛社會認可。成功舉辦金華市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金華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會,有關做法和農村面貌得到了省市領導和兄弟縣市主要領導的稱贊。不少市級兩代表一委員高度肯定,提出相應議案提案要求深化抓實。村民代表的政治意識、規矩意識全面增強,不少村民代表表示,有了管理就有了干事的平台,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農村群眾得到更多的幫助,對黨委政府更加擁護。
(三)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明顯發展成效。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置體系建設列入省級試點,垃圾分類“端頭模式”得到省領導點贊﹔“廁所”革命走在前列,園周村獲評全國文明村。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個,市級美麗鄉村88個,建成街角小品5941個。一批落后村變成先進村,如芝英鎮雅庄村,原是一個6千多人口、環境臟亂差、信訪矛盾突出的難點村,通過大抓三支隊伍同質化管理,黨員干部精氣神全面“點燃”,實現從后進到先進的成功“逆襲”。
四、啟示
以問題為導向,從實踐出發,走創新之路。浙江永康市遵循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充分把握“黨是領導一切的核心”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踐行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三支隊伍“同質化管理”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啟示:
(一)隻有全面貫徹黨的領導,農村治理才有堅強的組織保障。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永康市推行的同質化管理,正是基於近年來黨中央一以貫之抓黨建、抓基礎帶來的好風氣、新風尚,正是基於黨的堅強領導,才能有效鞏固農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才能有力聚各方治村力量,實現政治生態持續優化。實踐証明,隻有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農村治理的改革才不會失了方向、變了味道、沒了成效。
(二)隻有激發基層紅色動力,農村治理才能抓出強村富民的成效。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靠人。永康市打破以往農村各類隊伍“鬆散式”管理“壁壘”,發揮黨的組織功能和組織優勢,通過創新組織方式、搭建干事平台、優化活動載體,以推動農村發展的事業來激發、團結、吸引各方面“干事基因”,持續壯大鄉村振興力量,實現農村治理與村強民富互促共贏。實踐証明,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要實現農村的長治久安、長足發展,就必須激活村級組織及各類隊伍,變“被動干”為“主動干”,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讓基層強大的生機活力充分迸發。
(三)隻有建章立制狠抓規范,農村治理才不會“走彎路”。經驗表明,制度建設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治理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永康市在三支隊伍同質化管理中,設置了一套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運行制度,從“主體、目標、內容、監測、考核、反饋”多個維度落實責任鏈條,促使農村基層組織既能圍繞上級黨委“公轉”,又能結合自身建設良性“自轉”,從而保障農村治理常態化長效化。實踐証明,農村有效治理的關鍵是要有一套確保基層組織良性運行的制度機制,既要“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也要強化制度執行,不讓制度變成“稻草人”。隻有如此,農村治理改革各項工作才能抓到實處、穩步推進,避免“走彎路和回頭路”。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