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今天是105歲的王淑貞入黨80周年紀念日。1936年夏天,丈夫劉振海在戰斗中不幸中彈,腸子流了出來。為不連累鄉親,劉振海讓父親把他背到墳地。父親打好脖扣,放在他手邊,另一頭拴在鬆樹上……王淑貞接過丈夫的重擔,跟著共產黨繼續干革命。她入黨時說,給我男人報仇,也為了窮苦百姓將來的幸福。

王淑貞:革命人永遠年輕

記者 盧昱 彭輝 通訊員 王海政

2019年10月11日10:08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王淑貞:革命人永遠年輕

劉振海犧牲后,王淑貞毅然加入共產黨,成為一名“交通員”。圖為2019年5月12日王淑貞老人105歲生日所拍攝的照片。(天福山起義紀念館提供)

劉振海畫像(天福山起義紀念館提供)

本報記者在採訪王淑貞老人。

在文登市界石鎮駐地東北7公裡處,有個叫閻家泊子的村庄。這個昆崳山東麓的小村落,靜臥在張格河西岸。村落不大,百十戶人家。雞犬相聞間,街道兩旁是低矮的院牆,村前是一片菜地。

國慶節前,記者來到村前最南排的房子裡,見到側臥在炕上的王淑貞老人。老人已105歲高齡,歷經磨難,依然精神矍鑠。記者坐在炕沿兒,聽她講述無悔的人生路……

在干淨明亮的臥室東牆上,挂著一份被裝裱起來的黨員登記表。這張大約32開的泛黃紙張,上面手繪著表格,藍色字跡大部分已模糊。

黨員登記表的落款是:1939年10月11日。80周年過去了,這張表凝結的信仰,卻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劉振海拿起槍,參加了震驚全國的“一一·四”暴動

20世紀30年代初,閻家泊子屬於文登二區,中共地下黨組織在這一帶活動頻繁。

“閻家泊子村所在的昆崳山山區是膠東革命武裝發祥地。昆崳山是膠東半島東部制高點,三面環海,是戰略要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植根昆崳山。”文登紅色膠東研究會會長許建中介紹道。

1933年夏天,文登地下黨員於得水,受組織派遣,以武術會和農民協會中的青年人為骨干,組建了一支精干的農民武裝,專事打擊鄉間日益猖獗的反動勢力。他們的事跡,在半島地區廣為流傳,影響很大。

因閻家泊子村村民劉明達老實可靠,在1935年至1938年,他在村子最南端的住所便被我黨發展成地下聯絡點。當時,昆崳山紅軍游擊隊的領導人王亮、陳英序等同志經常在他家開會。許多機密文件、通知和決議都在他家形成或發布出去。

“當時,劉明達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裡外傳遞情報。為保証安全,劉明達在自家房東頭的菜園裡建起一個兩面坡的草鋪子,在鋪子下面挖了一個地洞,裝上木頭蓋子,蓋子上面放些草偽裝隱蔽。王亮、陳英序等同志經常在地洞裡開會、食宿。”許建中說。

劉明達個子高、腿又長、走得快,人送綽號——“劉快腿”。那時,劉明達送信的終點主要是初村鎮長夼店子和界石鎮西院下村。送信時,他裝扮成拾糞的農民,簍子裡放些泥,信就埋在泥裡,泥上面再放些狗屎、馬糞等。他送了4年信,從未出一點差錯。有一年,敵人懷疑劉明達與昆崳山紅軍有聯系,便將他抓到界石“聯庄會”,給他坐了“老虎凳”。但劉明達什麼也沒說,敵人拿他沒辦法,隻好把他給放了。

劉明達有個兒子,小名福考,大名劉振海,是個遠近聞名的好后生。受父親影響,劉振海從小性格剛強,愛動腦筋。同地下黨接觸多了,他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窮人隻有拿起槍,鐵心跟黨走,才能打倒地主老財﹔隻有翻身做主人,才能有飯吃,有衣穿,孩子才能上學識字。 1935年1月,經地下黨員王亮介紹,劉振海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他已與汪疃鎮東三庄村的王國蘭完婚。

當時,膠東地區災荒連年,加上官府的橫征暴斂和地主豪紳的盤剝壓榨,鄉親們怨聲載道。1935年農歷十一月四日,在中共膠東特委的組織領導下,文登、牟平、榮成、海陽四縣的民眾揭竿而起,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一一·四”暴動。

作為熱血青年,身材壯碩的劉振海義無反顧,積極參加暴動,在革命熔爐裡錘煉出堅定的信仰。他與同志們一起,攻克區公所,智取鹽務局,打土豪、濟貧困,起槍拉隊伍……一時間,膠東半島風雲激蕩。

這次暴動,對敵人在膠東地區的統治震動很大,敵人開始血腥鎮壓。暴動領導人壯烈犧牲,大批暴動隊員被抓被殺。於得水、王亮為躲避敵人搜查,帶著30多名被打散的暴動隊員轉入昆崳山,組成紅軍游擊隊,依托山區,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當時,敵人反復“清剿”,革命處於低潮。昆崳山紅軍游擊隊,給白色恐怖籠罩中的膠東民眾,保留了星星之火。

1936年2月,在家人的支持下,劉振海毅然加入昆崳山紅軍游擊隊,在於得水、王亮的領導下,在對敵斗爭當中,表現得十分出色。

當時,敵人為了扑滅昆崳山革命火炬,在界石“聯庄會”設了一個“卡子”,有五十多個匪丁。紅軍游擊隊決心打掉這個“卡子”。在一個界石大集的日子裡,於得水帶領劉振海等幾位游擊隊員,化裝成賣柴火的,混入了趕集的人群中。半夜時分,他們突然沖進“卡點”,迅速消滅了敵人。

這次夜襲,繳槍50多支、子彈2000余發,“聯庄會”被連鍋端。眼中釘被拔,游擊隊士氣大振,鄉親們從心裡佩服他們辦事麻利。年輕的紅軍戰士劉振海,在戰斗中積累了豐富的斗敵經驗。

重傷的劉振海怕牽連鄉親,央求父親:“把我勒死吧,我絕不能當俘虜”

當時,汪疃鎮東三庄村有個名叫江全德的地痞,到處探聽昆崳山紅軍游擊隊和王亮、劉振海等人的消息,並將收集的消息報告給汪疃的敵人,給革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當時盤踞在汪疃的敵人為捉拿劉振海,一段時間內,不分晝夜地到劉明達家搜查。敵人搜不到劉振海,就打罵劉明達和他的老伴,把他倆推倒在地,拳打腳踢,還用槍托子猛打。劉明達夫妻一次又一次地忍住疼痛,什麼也沒吐露,敵人隻好灰溜溜地走了。”許建中說。

1936年7月31日夜,烏雲密布。王亮帶著劉振海等7名隊員,來到東三庄村。在干掉江全德返回途中,遭七八十個敵人埋伏,因力量懸殊,小分隊隻好放棄行動,分散突圍。為掩護同志們撤退,劉振海主動要求斷后,不幸腰部中彈,腸子流了出來。劉振海咬牙堅持,繼續戰斗,直到子彈打光,才滾進水溝裡隱蔽。

夜深了,藏在水溝裡的劉振海,躲過敵人搜查。待敵人撤走,他強忍著劇烈疼痛,一隻手捂住傷口,一隻手艱難地扒開泥土,埋藏了槍支。他拖著重傷的身子,向姜家泊子親戚家緩緩爬去。

爬了幾步,劉振海仔細一想,不行!這年頭,敵人“清剿”,不知道親戚心裡是啥想法。傷成這樣,會不會牽連他們?假如有人告密,麻煩就更大了。怎麼辦?他想到了家,想到了父親。

懷著求生的希望,劉振海向閻家泊子的方向爬去。那一晚的時光,比一年還慢。劉振海爬啊爬,在地上留下斑斑血跡。實在沒有力氣了,他不自主地翻滾到路邊的草叢中。蒼天有眼,他的發小在夜裡上山下網套兔子的歸途中,發現了昏迷在草叢裡的劉振海。看看四周無人,顧不得血污,這位發小背起劉振海,朝劉振海家奔去。

煤油燈下,劉振海面如黃紙。挺著大肚子的王國蘭看到丈夫渾身是血,一堆腸子流在外面,束手無策,站在那兒隻顧流淚。劉振海的女兒,看到父親滿身是血,嚇得緊緊摟住媽媽的腿,一動也不敢動。劉振海的母親,撕開炕上的被單子,將劉振海腰部捆綁結實。

雞叫了三遍。劉振海明白,天一亮,敵人的“清剿隊”就要進村了。

母親輕輕地把劉振海扶到丈夫背上,劉明達背起劉振海消失在黑夜裡。

劉振海蘇醒后,發現自己躺在玉米地裡,父親站在身旁,一臉焦急。

“爹,我這樣活不了多久了。敵人心狠手辣,要是因為抓不到我,讓鄉親們有個三長兩短,更犯不上了。你干脆把我勒死吧。我死后,你把槍挖出來交給王亮。打發國蘭和孩子回娘家躲幾天,她們經不起這個打擊。”劉振海輕聲說。

劉明達蹲在劉振海面前,一雙老手撫摸著兒子憔悴的臉,老淚縱橫。親爹怎麼能忍心勒死親骨肉!

天亮了。看看奄奄一息的兒子,再聽聽南面,敵人的搜查聲漸漸逼近,劉明達不知如何是好。他背起兒子,又向玉米地深處跑去。

敵人的呼喊聲越來越近。劉振海再次祈求父親:“快!快!動手!我絕不能當俘虜!”

敵人,一步步逼近。劉明達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背起兒子,再次向玉米地深處跑去,將兒子藏好,一步三回頭地離開。

敵人開始搜查玉米地。迷糊中,劉振海突然想起附近有一眼枯井,活下去的欲望促使他強忍劇痛,滾到不深的枯井裡。不熟悉地形的敵人,沒有搜到劉振海,氣急敗壞地撤走了。

不巧,路過的鄰居發現井中的劉振海,將他救了出來。聞訊趕來的劉明達,心跳到嗓子眼。他接過奄奄一息的劉振海,看著自己的兒子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劉振海隻能示意,催父親趕快動手。

百般無奈,劉明達將劉振海背到祖塋地一個高坎上,含淚用結滿老繭的手打好脖扣,放在兒子手邊,把另一頭拴在鬆樹上。之后,他搖搖晃晃,踉踉蹌蹌地走回家……

賊心不死的“清剿隊”折返回村,他們順著血跡,追到劉家祖塋,老遠看到,劉振海躺在斜坡上。走近一看,劉振海脖子套著繩子,才知道他自縊而亡。

敵人抓不到活人,連尸體也不肯放過。他們殘忍地把劉振海的頭顱割下,裝進驢籠頭裡,拿到汪疃集上,懸首示眾。

如今,劉振海長眠在祖塋中。墓前,有一塊抗戰勝利前夕立起的石碑,上書“殉難烈士劉振海之墓”﹔墓后,青鬆蒼翠,堅挺勁直。

王淑貞接過丈夫的使命,“走他沒走完的路”:裝瘋賣傻送情報

劉振海犧牲的噩耗傳到昆崳山,紅軍游擊隊立即派人秘密聯絡了幾個地下黨員,連夜搶回烈士的頭顱。

劉振海的母親,捧著兒子的頭顱,用溫水輕輕擦拭已干枯的血跡,失聲痛哭。

劉振海犧牲兩個月后,王國蘭在悲痛中生下一個男孩。

劉明達夫婦怕敵人再來迫害劉振海的妻兒,就到東三庄村找親家商量,把王國蘭和孩子們送到那裡居住。

劉振海犧牲了,可共產黨人領導的戰斗卻從未停止。1938年3月7日,威海淪陷。當時,文登依然籠罩在白色恐怖中,革命者隨時都可能人頭落地。

王亮再次來到劉振海家。他望著眼前的孤兒寡母,找不到合適的話來安慰他們。離開時,他歉疚地對王國蘭說:“你們一家為革命付出太多了。雖然眼下我們還拿不出錢財來貼補你們,但共產黨和紅軍游擊隊不會忘了你們,一定幫你把烈士遺孤撫養成人。”

王國蘭聽后,心裡很感動。她堅定地說:“劉振海是孩子的爹,也是英雄,我絕不給他丟臉。劉振海前面走了,我在后面跟著……走他沒走完的路,將革命進行到底。我也要加入共產黨。”

1939年10月11日,經組織批准,王國蘭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迷惑敵人,方便工作,地下黨組織同意王國蘭更名為“王淑貞”。

如今,王淑貞的戰友們相繼離世。她珍藏的黨員登記表,講述著那段戰爭艱苦歲月的堅守。

“奶奶的黨員登記表,一直用孩子的小棉襖包裹著,在奶奶104歲時她拿了出來。第一次看到時我們都很驚訝,沒想到近80年過去了,這麼薄薄的一張紙竟然保存得這麼完整,看得出奶奶有多珍重。”王淑貞的孫子劉洪日說,為了更好地保存奶奶視若珍寶的黨員登記表,他們特意用相框進行了裝裱。

仔細辨認可以看到,登記表中“入黨動機”一欄這樣寫著:我的入黨動機就是給我男人報仇,另一方面為了我們將來的幸福。

與登記表一起,在小棉襖裡包裹著的,還有一枚鐵制珠花。那是結婚時,劉振海送給王淑貞的……

“王淑貞入黨后不久,日偽軍狼狽為奸,瘋狂殺害革命干部和共產黨員,斗爭形勢非常嚴峻。昆崳山一帶,更是重災區。”許建中介紹。

此時,劉明達不知兒媳婦已秘密入黨,便同老伴商量:我是黨員,隨時都得准備犧牲。為了保住劉振海留下的兩棵苗,不連累她母子仨,你勸勸她,帶著孩子,找個好人家嫁了吧!要不,分出去自己過,也行。

王淑貞把老人的心思向組織作了匯報。組織上考慮:一方面,劉明達和王淑貞都是黨員,為了對付敵人,把損失減到最小,分開過可以躲避敵人的耳目﹔另一方面,淑貞的住房位置偏僻,適合做秘密聯絡點,最重要的是,組織上要將傳遞情報的工作交給她。因此,支持王淑貞另立門頭。

當時,為了傳遞信息,王淑貞絞盡腦汁,想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當時,大部分村村口挂著一口鐘,鐘一響,人就跑。有的在山尖上立棵假樹,叫消息樹。一有敵情,把樹推倒,人們根據消息樹倒下的方向,朝相反的方向跑。而重要的情報則隻能交給地下交通員來傳遞。為了安全起見,交通員上下接頭互不相識,定時到固定地點取信,再放到下一個站點,才算完成任務。交通員等待的是任務,面臨的是危險,沒有報酬,隻有付出。

王淑貞的房子邊的菜窖子也被充分利用起來。干部在菜窖子裡開會,她就和婆婆一起,帶著孩子挖野菜、做針線打掩護,為同志們燒水送飯。而遇到有重要文件,則需要她親自去送。她的下一站,是村東那座小荒山,離村大約三裡地,山上有座山神廟,廟后有幾塊大石頭。那時的信,一般分三種:沒作標記的是普通信﹔插雞毛的,表示十分重要,要趕快送﹔插著一根雞毛和一根火柴的,表示十萬火急,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送出去。

為了更好地傳遞情報、偽裝自己,王淑貞裝瘋賣傻。在大街上,她會無緣無故地打孩子﹔人家不要了的東西,她當寶貝一樣地撿回家﹔也不梳妝打扮,整天披頭散發,四處逛蕩。鄉親們都以為,她是真的嚇傻了。女人見了癟癟嘴,男人見了遠遠躲著。“別看俺奶奶打自己的孩子。她其實是好脾氣。我們是她看大的,她從來沒動手打過我們。”劉洪日回憶道。

有時為麻痺敵人,王淑貞就挽個大簪,在珠花上再插一枝山花,情報就挽在簪裡,遇到可疑的人,三搖兩晃地就混過去了。至今,在王淑貞老人日漸模糊的記憶裡,情報必須是一人傳一人,對黨要絕對忠誠。

劉家的紅色血脈一直傳承,王淑貞教育子女:“爹媽是黨的人,為革命要去拼命”

轉眼間,女兒懂事了,王淑貞也有了伴。她告訴女兒:“你爹你媽都是黨的人,為革命要去拼命。以后不管媽媽在不在了,都要帶好弟弟。等昆崳山解放了,你和更多的孩子都能上學,能吃飽飯,有花衣服穿。”

劉家的紅色血脈一直傳承。劉振海犧牲后的第五年,他的弟弟劉振秀也犧牲了。1941年8月,作為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支隊戰士的劉振秀和其他6名戰士一起,到牟平雙嶺前村執行任務時,被日偽軍包圍並逮捕。敵人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什麼情報也沒得到。懊惱的敵人強迫他們挖坑,后來,7個人被活埋。

劉振海的妹妹劉振賢,從小就受到家庭的影響和熏陶,一直積極為黨工作,向黨靠攏,20歲時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劉振海的小弟弟劉振池,16歲參軍,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而自1947年起,王淑貞先后擔任過閻家泊子村青救會長、婦救會長。新中國成立后,她擔任村裡的婦女主任,一直干到1983年。

如今,王淑貞老人105歲,身子骨還比較硬朗,與兒媳婦楊銘鳳相依為命。“昨天她還在說,想回她當年結婚時的老屋住。”楊銘鳳說。

記者到訪時,中午飯點剛過。王淑貞吃了三個大餃子。楊銘鳳說:“她有時還會吃水果、點心。鎮政府安排她上養老院,她不去,她不願意給黨和政府添麻煩。她經常說:這一切,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革命成功了,可開心了。革命人永遠年輕。你們好好干,使勁兒干!”老人緊握著記者的手,再三叮囑道。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