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山東龍口暢通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路徑

水流到地頭 居民樂心頭

2019年09月18日10:3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水流到地頭 居民樂心頭

●抓社區黨建規范化建設,建成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開展社區黨建品牌創建、搭建活動載體,解決居民身邊關切事﹔建立共建共治契約,繪就“社區有需要,部門隨時到”黨建同心圓

本報龍口訊 (通訊員 劉建興)為破解社區建設“起跑線”落后、社區在區域內“存在感”不強、共建共治“生力軍”不足等難題,近年來,山東龍口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實踐路徑,通過提升運行規范度、增強黨群認同度、擴大條塊參與度,提升社區黨組織組織力,讓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針對社區建設普遍起步晚、服務渠道不寬等問題,該市抓實社區黨建規范化建設,建成市、街道、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打造黨員群眾綜合服務、黨務政務一體辦理、黨群活動共同開展、黨建陣地共享共用的“紅色之家”。實施“頭雁梯級培養計劃”,堅持內外並舉抓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在招考社區工作者時,專門設置專職黨務工作者崗位,納入市委兩新組織工委辦公室統一管理,先期安排到4個重點社區以干代訓,根據培養情況,適時安排到其他社區挂職黨組織副書記,進行定向歷練,作為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進行儲備培養。建立社區工作者調整記實機制,凡社區工作者崗位變動、職務變動等,街道需提前報經市社區工作者管理協調小組會商確定,實現精准化管理﹔建立“三訓一班”培訓體系,在東江街道錦裡社區成立社區工作者實訓基地,常態開展初任培訓、崗位培訓、“全科”實訓。每年舉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專項輔導班”,逐步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化服務水平。開展“五星社區黨組織”“十佳社區工作者”評選,將評選結果與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撥付檔次、個人績效發放等次挂鉤。

為破除社區工作者走訪門難進、居民有事繞過社區找街道等問題,該市通過開展社區黨建品牌創建、搭建活動載體、解決居民身邊關切事,不僅“刷”出了社區在黨群中的“存在感”,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區域引領力。開展“我愛我家”城市社區黨建品牌創建,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搭建各類載體平台,引導社區內各類主體為建設好社區“大家”貢獻“小家”之力,在區域內廣泛傳遞黨建溫度﹔培育社區特色黨建品牌,先后打造錦裡社區“紅潤錦裡·同心家園”、林苑社區“眾籌益家”等一批有特色的社區黨建品牌,成為社區黨員群眾引以為榮的“黨建名片”。每季度開展一次黨建主題活動,市委組織部統一組織策劃二季度主題活動﹔各社區黨組織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黨員V行動”等工作,自行策劃開展一、三季度主題活動。圍繞物業服務管理這一居民最為關切點,探索“紅馨管家54321”物業黨建模式,在議事協商、難點聯辦、服務提質、有效監督等方面,打好黨建引領“組合拳”﹔推廣東萊街道潤新社區“情暖夕陽先鋒服務隊”做法,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宅急送”式幫扶服務﹔拓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初心學堂、社會組織孵化站、青年創客工坊等100多項服務,讓黨員群眾不出社區可享高品質生活,對社區黨組織的依賴感持續增強。

該市堅持社區黨組織領跑,通過黨組織間縱向聯動、橫向互動,推動域內域外力量向社區聚攏,跑出共建共治加速度。推進契約式雙報到,統籌優勢資源。全面實施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通過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卡實報到單位和社區雙方責任,建立起共建共治契約,依托報到單位優勢資源,打造社區微黨校、社區科普館等一批治理項目,探索形成錦裡“同心匯”、潤新“幫辦聯盟”等治理模式,逐步繪就“社區有需要,部門隨時到”的黨建同心圓。構建社區“大網格”,統籌區域力量。將駐區公安、學校、銀行等駐區單位黨組織納入社區“大總支”,通過選聘兼職委員、召開聯席會議,推動區域事務共商、陣地共享、活動共辦,促進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深度融合﹔將居民區、商圈一體納入社區“大網格”,以小區黨支部和商圈黨支部為中心,分別在居民區、商圈構建以黨員中心戶、黨員示范經營戶為單元的“網格長—樓長—樓層黨員中心戶”居民區網格和“經營片區長—黨員示范經營戶”商圈網格,通過定期走訪問需、定期梳理匯總、定期辦結反饋,推動黨組織設置由組織覆蓋向功能提升發展,打通社區治理服務“最后一公裡”。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