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山東諸城市:以城鄉黨組織聯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探索實踐

中共山東省諸城市委組織部

2019年09月17日14: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諸城市從2007年開始,就以“城鄉黨組織聯建”為抓手,積極進行探索實踐。12年來,適應黨的城鄉發展政策變化和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堅持聯建工作不放鬆,不斷健全完善工作思路,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成功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鄉村服務隊”,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研究分析城鄉黨組織聯建與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之間的關系,我們圍繞諸城市城鄉黨組織聯建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背景動因

2007年初,諸城市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發現,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與全國許多地方一樣,全市城鄉差別呈現出拉大趨勢,城鄉之間存在著“四個不平衡”。一是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區居、企業具有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經濟發展較快。農村雖然有豐富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但受發展能力、經驗限制,經濟發展滯后,內生動力不足,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無力成事的問題較為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數據顯示,2006年全市城鄉居(農)民人均純收入之比為1.84:1。二是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短缺,城市居民擁有70%以上的醫療資源,人均教育經費支出遠高於農民。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廣大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優美居住環境、民主政治建設的期待日益迫切,向往城市居民生活的願望日益急迫。三是城鄉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與城市相比,農村公共服務欠賬較多、短板明顯,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自來水、供暖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存在被“邊緣化”問題。四是城鄉基層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城市居、機關單位擁有較為豐富的黨建資源,在加強班子建設、黨員隊伍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較強。農村黨組織受干部年齡、學歷、經歷等方面限制,引領發展的能力相對較弱。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諸城市突破基層組織建設中“就城市抓城市、就農村抓農村”的傳統模式,探索推行城鄉黨組織聯建,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對城鄉各類資源要素進行有效配置。目前,全市組建起309個城鄉聯建黨總支。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組織聯建,打造扎根鄉村“鐵營盤”,解決包村聯戶不長久的問題。諸城市推行的城鄉黨組織聯建,以組織體制創新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有效破解傳統的城鄉互幫互助大多停留在“幫錢幫物”和干部聯戶“不固定、不持續”的問題。

一是精准聯建“強組織”。本著“每個薄弱農村黨組織至少與1個城市黨組織聯建”的原則,綜合考慮市直部門單位、城市社區、企業在職能、資源、產業等方面優勢,引導他們與農村黨支部精准組建309個聯建黨總支,像政法部門重點與亂村聯建,經濟部門、企業、城市社區重點與窮村聯建。聯建黨總支書記由城區黨組織書記擔任,被聯合的農村黨組織書記任副書記,支部班子其他成員任委員。二是制度建設“抓規范”。從健全制度入手,督促聯建的農村黨組織落實“三會一課”、支部生活日、集中議事學習日等基本制度,規范黨組織運行。將城區先進理念方法和規章制度“嫁接”到農村,幫助建立健全了干部輪值坐班、聯系服務群眾等20多個類別的工作制度。配套制定《關於開展城鄉黨組織聯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文件,將聯建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對排在前10名的聯建黨組織書記優先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續兩年的優先提拔重用﹔對排在后10名的進行誡勉談話,連續兩年的予以調整或免職。三是雙向交流“帶隊伍”。按照“先做朋友,再做親戚,最后成為一家人”的理念,開展“城鄉支部手牽手·黨員群眾心連心”活動,建立干群聯心、黨員聯戶、服務聯動長效機制,推動聯建工作融入農村、融入人心。採取同過主題黨日、跟班鍛煉、外出培訓、結對幫帶等形式,用城區干部影響帶動農村干部,既提升農村干部引領發展、推進社會治理的能力,又增強了機關干部服務意識和一線意識。2018年以來,各聯建黨總支幫助解決各類難題4300多個,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380多場次。

(二)堅持經濟聯合,架設資源流動“立交橋”,解決城鄉要素難整合的問題。針對城鄉各類資源要素流動不順暢、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聯建黨總支以黨建為媒,在城鄉各類資源要素之間架設起合作共享的橋梁,推動了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呈現1+1>2的發展效果。

一是實施項目化建設“定任務”。每年初,圍繞產業規劃、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確立年度聯建項目,建立工作台賬,並向群眾公開公示。市委組織部每季度督查調度,年底總結,保証聯建事項落地落實。2019年,共確立年度聯建項目1628個。二是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重輸血”。圍繞做好“農業+”“農村+”文章,引導城區資金、產業、技術等資源下鄉激活鄉村閑置資源。12年來,累計向農村投入資金120多億元,建起特色產業社區132個、入駐企業1229家,18萬農民在家門口轉變為產業工人。三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強造血”。探索工商資本與村集體合作共贏模式,推行社區公司帶動、美麗經濟開發等10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推動了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三)堅持人才聯動,壘砌人才集聚“蓄水池”,解決農村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聯建黨總支積極推動城區優秀人才下沉農村,依托城區的技術、信息等優勢培育鄉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一是推動城市人才下沉。先后從聯建的市直部門單位選派189名優秀黨員干部擔任農村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成立175支黨員專業服務小分隊,選派87名“金融顧問”、208名“發展顧問”,靠在一線為群眾提供精准服務。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圍繞糧食、蔬菜、果茶、畜牧等農產品生產,推行“百名家庭農場主學歷提升”“千名青年農民技術培訓”“萬名本土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大篷車下鄉”“田間課堂”等培訓項目,扶持培育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致富能手等。目前,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120期,培訓農民近2.5萬人次。三是吸引在外人才回鄉。打好“鄉情牌”“鄉愁牌”,幫助建立在外人才信息群,創造條件吸引人才返鄉創業。2019年春節期間,各聯建黨總支先后與500多名在外人員對接,184人有回村發展意向,已有32人進入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

(四)堅持文化聯姻,搭建文化繁榮“大舞台”,解決農民思想良莠不齊的問題。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聯建黨總支將城市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融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以先進健康的文化形式浸潤農民思想。

一是培育文明鄉風,推進鄉村治理。圍繞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組織老黨員、老教師、離退休干部等,大力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和農村特色文化,用道德和文化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目前,共組建“五老”志願者服務隊230多支,成員3000余人,在推進鄉村治理中發揮了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二是培育良好家風,提升文明水平。立足村情實際,深入挖掘干事創業、孝親敬老、鄰裡和諧、遵紀守法等方面模范榜樣,指導開展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評選表彰,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農村百姓養成好家風。聯建黨總支將蔡家溝村的閑置房屋流轉,升級改造成工作室,引進10余名藝術家對農民進行培訓,文化元素逐漸與家庭生活相融,呈現出“藝術家農民化、農民藝術家化、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生動局面。三是培育淳朴民風,提升精神面貌。圍繞解決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短缺的問題,聯建黨總支依托原有的村級活動場所,開展村級文化活動室、文化活動廣場、文明示范街等創建活動,實現城鄉文化資源的有機整合。組建各類文藝團隊600多個,常態化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城鄉文化深度交融。

(五)堅持生態聯保,制造綠色發展“淨化器”,解決城鄉環保不均衡的問題。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聯建黨總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建起城鄉綠色發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可持續生態格局。

一是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聯建黨總支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以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廁所革命”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生態宜居、富裕繁榮、和諧發展的美麗家園。市國土局為聯建的農村黨支部爭取了投資1231萬元的濰坊市重點土地整理項目,對村庄進行整體改造提升,極大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助力城鄉環境整治。開展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居“三級聯創”活動,推進河湖治理、水源地保護區“清零”等工作,杜絕城市污染“上山下鄉”。目前,諸城市13處鎮街全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建成省、市級生態村75個,境內監控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三是助力綠色生態發展。聯建黨總支積極構建城鄉融資機制,吸引工商資本回鄉,建設鄉村大果園、大花園、大茶園等田園綜合體,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2018年以來,新建田園綜合體30個、500畝以上農業園區47個、標准化養殖場10家,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

三、經驗啟示

諸城市深入推進城鄉黨組織聯建,推動了機關、企業、農村等領域的黨建資源跨界融合、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促進了黨建資源集約和機關黨建陣地前移,實現了“自身硬、幫帶強、雙提升”的效果,加快了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引領鄉村振興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一)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之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諸城市探索推行城鄉黨組織聯建,首先從黨組織設置方面進行突破,樹立城鄉“一盤棋”發展理念,將城市的優勢黨建資源輸送到農村,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配齊配強班子、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理清發展思路、建立健全制度等,猶如一劑“催化劑”,加快了鄉村組織振興步伐,有效解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散、能力弱、發展慢等問題,為引領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堅持優勢互補、精准對接,是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路徑。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之所以存在,關鍵是沒有找到二者的“結合點”。諸城市探索推行的城鄉黨組織聯建模式,以城鄉黨組織聯通貫穿城鄉體制機制壁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在城鄉之間搭建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橋梁路徑,引導城市人才、資本、技術下鄉,推動城鄉各類要素資源有序合理流動、精准對接、優化配置,以資金集約化、人才集中化、信息技術集聚化和土地規模化,激活鄉村一池春水,匯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三)堅持群眾參與、互惠互利,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有效舉措。鄉村振興,群眾是主體。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避免“富了老板,窮了老鄉”的現象出現。諸城市城鄉黨組織聯建堅持群眾參與、互幫互助、互利互惠原則,一方面,參與聯建的城市黨組織利用自身資金、技術、產業等優勢,幫助聯建的農村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推行入股分紅、優先用工等方式,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參與聯建的城市黨組織發揮職能優勢,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文化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投入,常態化送科技、文化、法律下鄉,經常性開展志願服務,農民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最終實現了從“坐著等”“站著看”到“跟著來”“一起干”的轉變。

(責編:喬業瓊、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