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生命之光為強軍“旋轉”——追記中國激光陀螺奠基人、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龍院士

2019年09月12日15:48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生命之光為強軍“旋轉”

2019年4月23日,中國,黃海。

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登陸艦群、輔助艦群、航母群破浪駛來,接受習主席檢閱。這是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中最為壯觀的一幕。

挺進深藍的壯美航跡,離不開一個僅手掌大小的尖端儀器——激光陀螺。它的誕生,歷經20余年艱苦攻關﹔它的應用,經過40余年漫長跋涉﹔它的“生命”,與一個人緊緊相連。

他,就是中國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

自主創新,方寸之間鑄重器

激光陀螺,是自主導航系統的核心部件,被譽為現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因為集成眾多尖端科技,這個方寸大小的儀器極難研制。

1971年,錢學森將兩張寫著激光陀螺大致原理的紙交給國防科技大學,而要依據紙上描述造出實物,無異於讓一個從未見過火箭的人去設計登月火箭。

數理功底極其深厚的高伯龍,通過大量計算,反推出激光陀螺的若干關鍵理論認識和結論,提出了我國獨有、完全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借鑒的四頻差動陀螺研制方案,並一鳴驚人地提出:依照我國目前的工藝水平,如果繼續仿制美國,想在10年內有所突破都不可能,隻有四頻差動陀螺因為降低了工藝難度,最有可能實現!

理論解決后,工藝難題卻如連綿高山,高伯龍開始了長達20年的攀登。幾乎每一次攻關都是從零開始,而其中最難攻破的是激光陀螺的“命根”——光學薄膜。在對它發起“沖鋒”之前,高伯龍首先要解決沒有檢測儀器的問題。當時,國內國外的儀器都不符合需求,高伯龍採用全新的方法,設計出一種符合我國實際、具有原理創新的測量儀器。

攻關之路多險阻。1984年,當激光陀螺實驗室樣機通過鑒定,一陣“涼風”卻襲來:由於美國徹底放棄同類型激光陀螺研制,國內質疑四起。有人說高伯龍:“國外有的你們不干,國外干不成的你們反而干”。

1994年,激光陀螺工程樣機的鑒定順利通過。有人說:“現在你們竟然成功了,而且沒有用國外任何技術,是大家萬萬想不到的。”

從1975年到1994年,高伯龍在冷板凳上苦坐20年,完美破譯了錢學森“密碼”,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可獨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國家。

姓軍為戰,軸心不偏移半厘

1951年,23歲的高伯龍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后,被分配到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4年,高伯龍被調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為物理教員,開始了他姓軍為戰的人生。

1975年,高伯龍離開講台,被304激光教研室吸納,該室做的研究恰是激光陀螺。高伯龍的到來,仿佛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由於對一些基本原理不了解,研究幾乎沒有進展,而高伯龍僅花一周,就令很多搞不清楚的問題一下子明明白白。

可激光陀螺的研制工藝復雜、難度極大,且我國當時還面臨著西方嚴密的技術封鎖。面對如山的困難,高伯龍並未打退堂鼓,依然全力以赴、心無旁騖地投身激光陀螺研究。

“一定要滿足武器型號需求!這是高院士帶著我們技術攻關時,反復叮囑的一句話。”作為高伯龍的學生,羅暉一直謹記導師的教誨。時至今日,每款陀螺設計完成之后,團隊都會讓其經過惡劣環境的檢驗,確保陀螺在強震動、大沖擊環境下依舊能夠保持高精度性能,提升部隊戰斗力。

但凡經歷磨難,驚喜總是不期而至。本世紀初,某型裝備在裝備激光陀螺后在某海域進行測試,發發命中,這是人民海軍首次實現“百發百中”的歷史性時刻。此后,該型裝備成為人民海軍懾敵的中堅力量,筑起共和國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以身許國,至真至純如激光

時光流轉到2015年,湘雅醫院病房內,一個消瘦的老頭捧著一疊滿是復雜計算的文稿,在台燈下逐字逐句地看。

“該休息了,老爺子。”查房的護士已經來了七八次,高伯龍只是口裡應著,卻一動不動。因為雙腿浮腫得厲害,他隻能將腿架在凳子上,以此緩解糖尿病並發症的痛苦。這位“不聽話的病人”在多種器質性疾病的侵襲下,堅持工作。“住院3年,直到去世,他沒有任何生活上的訴求,他隻要求工作。”照顧他的護士說。

從事激光陀螺研究的40余年時間裡,高伯龍幾乎沒有按時吃過飯,常常推遲兩三個小時吃,有時候還會忘記吃,以至於后來正常的飯點他倒不適應了。他的老伴曾遂珍曾經無奈地說:“我這輩子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給老頭子熱飯。”

高強度的工作加上長期服藥,帶來的是透支身體的代價。隨著身體日漸衰弱,高伯龍開始抓緊時間發短信,他要把自己的思考全部告訴學生。他坐在病床上,捧著老人機艱難地打字,一條短信要耗費半個小時,看得一旁的護士偷偷抹眼淚。

在護士的印象中,高伯龍似乎並不覺得疾病有多可怕,“他總說在辦公室的抽屜裡還有一篇學生的論文,很有價值,他要回去繼續深化。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年,他還想著要出院的事……”

2017年12月,長沙南郊的陽明山,是人們最后和高伯龍告別的地方。那日,這位老人的臉龐已深深凹陷,那顆滾燙的愛國之心,永遠停止了跳動。高伯龍走了,這位老者的生命之光,一如激光陀螺的光芒,至真至純,閃耀不滅。(記者 施泉江 通訊員 劉少華 姚宏)

(責編:劉尤罕、呂騰龍)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