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創見)

莫用“自知之明”自我設限

劉鑫焱

2019年09月08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些年輕人自以為有“自知之明”,其實恰恰可能是“不明”,更有可能是因為格局和視野不夠而導致的“自我設限”

  

  前幾天,與表弟的一次聊天讓人頗為感慨。表弟大學期間學習優異,很有創業天賦,畢業后其實很想創業,卻一直患得患失,最后還是在老家找了一份收入不高,但“沒啥壓力”的工作。看得出他心有不甘,但他的一句感嘆觸動了我:“人得有自知之明嘛,真要去創業怕是自己能力應付不來,難以養活自己!”

  我能理解他選擇中的現實計算,但對他年紀輕輕就如此有“自知之明”,仍不免有些詫異。分析這份“自知之明”,可能是基於自身內在能力和外部客觀條件的認知,而害怕遭遇挫折失敗﹔也可能是日子過得可以,身心處於“舒適區域”,不想再勞心吃苦,迎接新挑戰。

  自知者明,本是指對自身有清醒的認知。讓人憂慮的是,一些年輕人自以為有“自知之明”,其實恰恰可能是“不明”,更有可能是因為格局和視野不夠而導致的“自我設限”。這會讓自己喪失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在人生高度上裝了一塊限高的“天花板”,在人生道路上設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人們常說年輕是最大的資本,是就其代表的無限可能而言的。如果“自知之明”讓你理性分析處境而不失奮斗之心,便是真的“明”。而倘若它讓你喪失奮勇爭先、砥礪前行的動力,喪失追逐新知識、探索新領域的熱情,喪失面對挑戰、攻堅克難的勇氣,那這“自知之明”便很可能是怯懦的說辭。如果接受它,最終可能讓自己年輕的身心“佝僂”於自我設定的條條框框內,日子雖可能暫時安穩,卻永遠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最近,某知名大學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一個重要的結論是:“自我設限”是制約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那麼,年輕人該如何破除這不必要的“自知之明”,真正找到自己的光明之路呢?

  首先還是要用好學習這個“利器”。年輕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期,有為的年輕人正是用學習來提升新能力,再用增強的新能力來沖破已有的限制、探求新的邊界、延伸新的領域,進而拓展自己人生的深度和廣度,並在這樣的正循環中,不斷成長、成熟,最終實現自我超越。

  除了學習,還要磨礪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挫折和失敗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因為挫折打擊而萎靡不振,或因畏懼失敗而躲在“舒適區”,那麼挫折就是失敗的代名詞。隻有勇於面對挫折,理性選擇辦法,敢於突破自我,挫折才可能成為值得回憶的風景和人生的寶貴財富。

  第三,年輕人應該保護好自己追求新奇、新知的熱情和興趣。這些是成長路上的“發動機”,會為其沖破“條條框框”、探尋新“地盤”提供不竭的源動力,也是清除和突破“自我設限”的重要源泉。

  “人的一生隻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當別人奉上一句“要有自知之明”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消沉氣餒,而是應該堅持自己的初心,同時理性分析形勢,努力提升自己,不怕吃苦受挫,用行動和實績証明自己,給自己一個充實無悔的青春回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08日 05 版)

(責編:喬業瓊、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