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2日15: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不久前,筆者准備深入走訪調研一個公司黨支部,卻不想碰了個“軟釘子”,遭到再三婉拒,令人頗為尷尬。幾番打聽才知,此前上級部門到這家公司調研不少,接待安排費時費力,但多是蜻蜓點水,訪多研少。幾次下來,企業並未看到立竿見影的調研成果,反倒影響了日常經營運轉。
誠然,在開展調研、視察工作的干部中,不乏長期泡在辦公室的“官老爺”或對市場經濟規律一知半解的“半瓶醋專家”,他們與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企業說話說不進去,久而久之,當為記錄而記錄、為走訪而走訪的所謂“調研”多了,調研對象的門也就不那麼好敲開了。
走基層不是走形式,做調研也不是應付任務。機關干部碰到的“軟釘子”背后,反映的是必須正視和改變的“硬問題”。要讓調研對象的心門真正敞開,筆者以為,關鍵要用好“誠意”這塊“敲門磚”。
用好“誠意”這塊“敲門磚”,不打無准備之仗。調查研究,帶著筆比不上帶著心。跑基層之前,首先要把功課做足。如果去駐村,至少要知道該村的風土人情、人口概況﹔如果走企業,至少要搞清對方的主營業務,經營規模和稅收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雖然當前倡導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但“四不兩直”並不意味著來一場心血來潮、說走就走的“旅行”。隻有做足了准備工作,通過前期的有效積累來幫助自己更快地融入調研主題,才能真正得到調研對象的認可,更深地走入調研對象的心裡,為取得實效打好基礎。
用好“誠意”這塊“敲門磚”,不行無實效之訪。調查研究,簡單坐一坐比不上深入跑一跑。調查研究雖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最佳途徑,但怎麼開展,如何進行,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還是沉入一線、扑下身子?是沿著劇本走、隔著玻璃看?還是定心坐下談、深入蹲點摸?結果大不一樣。開展大調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拿出深察細究的勁頭,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全面情況。跑社區不隻到居委會,還要入門入戶﹔跑企業不隻進集團辦公室,還要往工廠車間裡走。當有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口所問、親身所感,聽到真話、解決真難、取到真經也就有了保障。
用好“誠意”這塊“敲門磚”,不作無回音之諾。調查研究,一萬句“我來了”比不上一句“解決了”。走基層作調研,最怕就是“一走了之”,沒有回音。領導干部的新面孔見了又見,基層單位的老問題提了又提,若結果總是“帶回去再研究、再討論”,幾次三番不僅會傷了調研對象的心,更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調研走訪,不僅要把問題帶回來,更要把對策送回去。通過建立“清單式交辦、銷號式管理”的機制,真心實意幫助企業和老百姓出主意、想辦法,確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用“解決問題”這把“金鑰匙”打開調研對象的心門。(陳娜婭)
【英雄帖】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為充分發揮黨建的重要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發現問題、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凝聚全社會的強大動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將緊扣當前熱點話題,及時推出精彩評述,傳遞黨建聲音,創辦全新品牌欄目《黨建評》。期待與您相約這一獨具特色的平台,表達觀點、展示風採,激揚文字,抒發黨建情懷。欄目投稿郵箱:pinglun@people.cn
相關專題 |
· 黨建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