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一篇論文平息抗癌藥物使用國際爭論

余果:我不是“藥神”

2019年08月28日09: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余果:我不是“藥神”

5年前,余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稿件採用率僅為5%的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腫瘤學》(當年影響因子24.69分)上發表了學術論文,國際學術界對該篇論文的關注度高於同一雜志上75%的文章。該論文平息了兩大權威機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洲藥物管理局的一場爭論,也一舉創下揚州市論文SCI影響因子的最高記錄。彼時余果32歲,在蘇北人民醫院工作。

在此之前,她一直是一位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她的博士生導師中國藥科大學王廣基院士稱贊她“一鳴驚人”。

2000年,18歲的余果考入中國藥科大學,一口氣讀完本科、碩士、博士,回想10年求學經歷,余果說:“青春最寶貴的10年,我都用來學習藥學基礎知識了。”

博士畢業,同學紛紛出國或者去國際知名藥企做研發,而余果選擇到科研單位工作,她想做轉化醫學方面的研究——精准劑量個體化用藥。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工作3年后,她來到家鄉揚州的蘇北人民醫院,進入醫院醫學實驗研究中心從事臨床藥理學和藥代動力學方向的科研工作,師從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和蘇北人民醫院王大新教授。

“我是被醫院的科研環境吸引了。”余果坦言,當時,蘇北人民醫院的科研工作起步不久,但給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優厚的條件和寬鬆的政策。

蘇北人民醫院有百年歷史,是全國首批三甲醫院。2009年,在院領導對醫院科技發展的重視和期望之下,醫院引進了一批臨床和科研雙肩挑的人才,其中973項目首席專家王大新教授被蘇北人民醫院聘為科研帶頭人,負責搭建轉化醫學研究平台。余果懷著對轉化醫學強烈的研究興趣回到了家鄉。

入院以后,她先后申請到各級科研經費近百萬元,可以獨立申報課題,還有名師指導,這對於她來說簡直如魚得水。

2013年,她注意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洲藥物管理局關於肺癌腫瘤病人是否可以同時使用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尼洛替尼和質子泵抑制劑類抗胃酸藥這一問題存在的爭議。肺癌病人服用尼洛替尼后引起胃酸升高,無法進食,使用抗胃酸藥物可以緩解胃酸,解決病人吃不下飯的問題。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為兩種藥同時使用會顯著降低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的藥效,而歐洲藥物管理局則認為影響不大,雙方一直在爭議中。這一爭議極大阻礙了臨床實踐,讓全球醫生和臨床藥師無所適從。

余果在博士期間一直致力於藥代動力學研究,研究方向和該問題有一定聯系。余果想探究這個問題,於是不斷設計和修正自己的研究方案進行探索。多年的研究成果最終凝聚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和抗酸藥在藥物聯合治療中的相互作用》這一篇論文。論文指出,腫瘤患者會患有胃食管反流症,用來治療該症狀的抗胃酸藥會使胃部環境長期高於常規胃酸pH值,從而影響用來治療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尼洛替尼的吸收,影響藥物的臨床療效,腫瘤病人的治療效果因此也會受到影響,故不支持兩種藥物同時使用。

“尼洛替尼這類藥物是治療腫瘤比較重要的新藥,如果兩者同時使用降低藥效,那麼至少有30%的腫瘤病人會因為用藥不當失去最佳治療機會,導致病人生存期縮短。”余果說。

2014年8月初,余果將這個反對歐洲藥物管理局藥品使用說明的研究成果投給了歐洲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腫瘤學》。

第一次向這麼著名的科研刊物投稿,余果一直很忐忑。投稿后,她每天都要上網站查看進展,擔心會被退稿,畢竟這家刊物的退稿率是95%。

2014年9月12日,余果至今記得,《柳葉刀·腫瘤學》雜志社副主編發來文章可以被錄用的郵件。

這篇論文刊發后,國際醫藥界認可了她的研究成果,關於肺癌腫瘤治療藥物尼洛替尼的爭議終於平息。

2017年,歐洲藥物管理局重新修訂了藥物聯用研究的相關指南。

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兩大權威機構會爭執不下?余果認為,這是雙方研究方法不同導致的,她在研究時查閱了大量文獻,對兩種研究方法做了對比,採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得到雙方的認可。

2016年,余果和她的團隊將后續研究成果再一次寫成文章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2018年,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學》上發表論文﹔2019年初,最新研究成果相繼在兩份重量級藥學一區雜志《今日藥物發現》和《臨床藥代動力學》上發表。

截至目前,余果已經發表的SCI論文達24篇,其中發表在藥學一區期刊的論文有10篇,期刊累積影響因子已高達200多分。

成就和榮譽的背后是余果近20年來對科研的付出與堅持。從大學開始,她就每天休息5個多小時,當初決定回到揚州工作,主要是因為工作地點離家近,在路上消耗的時間少,可以有更多時間投入到科研工作。即便在2015年懷孕的時候,她仍然忙著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是挺不容易的,女生比男生在某個時期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但是對新生命即將到來的期待也給了我更大的動力,我不間斷地寫論文、寫標書,產假4個月也都是在寫標書中度過的。”余果說。

現在,余果也是每天晚上把孩子哄睡之后再起身繼續工作到深夜。“除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其他娛樂時間是很少的”,余果習慣了高強度且緊密的工作安排。她曾經鐘愛的小提琴現在被束之高閣,甚至連考駕照的時間都沒有。

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的學術論文讓余果踏進了國際學術圈,她獲邀擔任國際上多個雜志的審稿專家和編委會顧問。近幾年,余果審核了來自國際上三四十篇論文,並於2015、2017年兩度獲得國際臨床治療領域著名期刊《臨床治療學》和愛思唯爾出版社認証的“杰出審稿專家”榮譽稱號。

“國際上在看中個人發表論文的同時,也很重視個人為學術界作出多少貢獻。這樣,我們中國人就會有更多在國際上發聲的機會。”余果說。

目前,余果的研究重心是合理化、個性化、精准化用藥。余果解釋道:“我很喜歡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我的工作就是針對不同患者找到最適合他們用的藥和劑量,實現精准用藥。”

不同人群由於基因群的差異對同一種藥物的用藥劑量需求都不同,而這個問題經常被臨床醫生忽視。如果能夠實現精准給藥,就能夠最大程度使藥在不同人群體內都發揮最大藥效。

從美國訪問研究回來后,余果還承擔了醫院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的管理工作。余果說,研究機構開新藥臨床試驗啟動會的時候,會有處於耐藥階段的腫瘤病人在外面看著,等待參與項目去嘗試新的藥物。“當我看到腫瘤病人對生命極度渴望的眼神時,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余果說,推動新藥臨床轉化將使更多患者受益。

校媒記者 邢沖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潤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