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省昌邑市委組織部
2019年08月23日11: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則是基礎中的基礎,直接關系到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去年以來,山東省昌邑市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總體要求,圍繞破解村級黨組織組織力弱化、虛化、邊緣化難題,出台《構建“三化”融合模式提升村級黨組織組織力的意見》,探索推行黨員管理“項目化”、群眾管理“網格化”、各類組織管理“功能化”“三化”融合模式,有效激發黨員、群眾、各類組織參與村級事務的內生動力,趟出了一條提升村級組織力的新路子並取得良好成效。
一、動因及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而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的過程中,更需要村級黨組織增強團結黨員、組織群眾的能力。近年來,昌邑市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整體戰斗力有了明顯提升,但仍有一些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一是黨員發揮作用還不夠主動。採取亮身份、民主評議、定期考核、獎優罰劣等措施,更多是強制性“管”,黨員被動接受,往往滿足於按時繳納黨費、參加會議、不當“反對派”,自覺主動、滿含激情地去干的少。同時,隨著農村形勢的變化,征地拆遷、扶貧解困、發展經濟、日常管理等村級事務越來越多,黨支部仍然習慣唱“獨角戲”,落實任務、化解矛盾大多是村干部單打獨斗、直接面對群眾,缺乏幫手和緩沖地帶,導致在一些村特別是規模比較大的村,“兩委”干部很吃力,有時還出力不討好,制約了農村工作協調高效運轉。這就需要有一個管用的抓手,把黨員個體潛能和整體功能充分挖掘利用起來,形成支部吹號、黨員沖鋒、眾人劃槳開大船的生動局面。
二是群眾管理服務還比較粗放。大包干以前在農村是“一個公章管全庄”,現在農民群眾獨立生產、生活能力越來越強,對村集體依賴越來越小,加上進城務工、居住的逐漸增多,村庄“空心化”現象嚴重,再按照原來一鍋煮、粗放式的管理辦法,很難把群眾有機聯系在一起,群眾思想脈搏、各類訴求、急事難事以及不穩定苗頭,村級黨組織不能及時掌握和幫助解決。需要進一步完善治理架構,實現精細化管理,及時有效地解決好村庄管理的難題。
三是一些傳統群團組織及各類新型組織功能發揮不好。村級黨組織對一些傳統群團組織和各類新型組織在管理服務上還存在“盲區”“盲點”,致使一些傳統組織形同虛設,一些新型組織“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大都處在自然發展狀態,沒有真正發揮好作用。作為村級治理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群體管理好了,將成為村“兩委”的好幫手,管理不好、放任自流,就會游離於黨組織視線之外,個別的久而久之甚至會走向對立面,成為“絆腳石”。如何因勢利導引領好、服務好,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圍繞解決好上述問題,昌邑市在充分調研論証、分類試點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化”融合模式。黨員管理“項目化”,即借鑒現代企業“項目化”管理理念,將村級重點工作、重點任務分解成項目,讓有能力的黨員通過認領項目參與村級工作,做到發揮作用看得見、摸得著,便於管理和考核。群眾管理“網格化”,即充分運用社會治理“網格化”思維,將村庄按照一定的區域劃分成為網格,縮小治理單元,縮短服務半徑,實現“全村一張網、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各類組織管理“功能化”,即以各類組織健康發展和作用有效發揮為目標,通過黨組織的引領激發活力,發揮最大功能,促使其成為輔助黨組織治理村庄的有力載體、關鍵途徑。
“三化”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項目化”是關鍵、“網格化”是基礎、“功能化”是支撐,黨員則是整個體系的“粘合劑”。在這項工作中,昌邑市按照“一年搞試點、兩年抓推廣、三至五年大見成效”的思路,通過深入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以黨員為“藥引子”,讓其在認領項目、擔任網格長(網格員)、參與各類組織活動中,積極發揮作用加速化學反應,把群眾、各類組織與黨組織緊密“粘”起來,真正打造成一個融通融合的整體。
二、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領導機制。將“三化”融合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突破項目,專門成立由市委書記挂帥的領導小組,各常委靠前指揮,統籌協調面上工作開展,形成自上而下推進“三化”融合工作的最強陣容。建立組織部長點對點、面對面調度機制和有關人員聯鎮包村機制,集中工作力量,一竿子插到底,減少中間環節,有針對性地推進工作落實。由組織部牽頭,整合教育、公安、民政、司法、社保、農業、衛計等20多個單位工作力量,成立農村黨建研究分會,開展專題研究、定期討論,及時改進措施辦法,妥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二是規范運行機制。黨員管理“項目化”:實行確定計劃、列出清單、項目認領、項目實施、項目評價“五步工作法”,建立“周調度、月匯報、季點評、年評議”督導推進機制,促進項目落實落地。制定積分制管理辦法,對認領項目積極等5種情形進行加分獎勵,對項目推進慢等3種情形進行扣分懲罰,對不服從黨組織安排等4種情形實行“一票否決”,結果與黨員星級評選相挂鉤,並同步向群眾公開。一年多來,全市690個村共確定各類黨員項目5458個,參與認領的農村黨員2.1萬余名。群眾管理“網格化”:以街、路、巷、房為界劃分村級網格,選優配強網格長、網格員,構建“村‘兩委’成員聯網格,網格長聯網格員,網格員聯農戶”的“三位一體”服務架構,推動網格落實好上傳下達、民情收集、跟蹤反饋、鄰裡互助、社會治安、環境衛生6項職責。健全定期走訪、問題辦理反饋、獎勵激勵3項制度,研發智能管理平台,同步開發手機APP,將黨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全市共劃分村級網格4213個,選拔網格長、網格員21061名。各類組織管理“功能化”:健全“支部+各類組織”工作模式,按照“有組織的抓規范、已規范的抓提升”思路,進行深入摸排、梳理匯總,統籌抓好各類組織培育及服務工作。建立清單管理制度,由村黨組織指導各類組織根據工作計劃及章程細化月工作任務清單,督導活動開展,並結合陽光議事日,逐一聽取工作匯報。年底,召開各類組織負責人會議,表彰先進、部署任務、推進落實。目前,全市共規范各類經濟組織、文體活動組織等3176個,開展各類活動2.3萬多次。
三是完善考評機制。把推進“三化”融合情況納入鎮街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和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重要內容。加強過程管理,市委組織部每月組織1次專題調度,每季度召開1次座談會,每半年開展1次觀摩點評。各鎮街將推進“三化”融合情況納入各社區、村日常工作考核,考評結果與社區干部、村干部工作績效挂鉤。市鎮每年底推選一批組織力提升示范村,評選一批優秀村級項目組、網格和優秀黨員、網格長、網格員、各類組織代表等,營造激勵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三、工作成效
“三化”融合模式的推行,有力激活了黨員、群眾和各類組織的內生動力與外在潛力,村級黨組織組織力和村級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一是提升了組織領導力。村級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發揮更加到位,各項事務在黨組織的有效引領下,由過去逼著干、推著干到現在爭著干、賽著干,一年多來,全市完成道路硬化、場所改造、增收致富等民生項目5200多個,辦實事、好事6500多件,干事活力明顯增強。
二是擴大了組織覆蓋力。黨組織有效覆蓋村庄的方方面面,消除了以往工作中的一些“盲區”和“空白點”,實現了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全市先后有效化解歷史遺留問題1900余個,征求群眾意見建議5230條。
三是拓展了組織聚合力。“三化”融合是“支部建在連上”的新的探索,通過黨建帶群建、黨員帶群眾,黨支部凝聚黨員、群眾的“磁石”作用更加凸顯,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拾台補台,擰成了“一股繩”。
四是增強了組織執行力。各類群體主動擔當、創先爭優,村級工作出現“熱點不熱、難點不難”的可喜局面,一些原來“默默無聞”的黨員、群眾主動走上“前台”,處處帶頭、事事爭先,全市690個村中,8個村入選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創建村,52個“三化”融合試點村被評為鎮級以上先進黨組織,帶動新增特色旅游村、生態文明村16個,全市70%的村庄達到美麗鄉村建設B級以上標准,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四、啟示經驗
(一)把握了一個根本前提,就是緊緊圍繞服務大局來部署和推進各項工作。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強弱,直接關系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農村落地落實的好壞。探索“三化”融合模式,目的就是要通過更加管用的舉措,把黨員、群眾、各類組織三大主體集聚起來,從而形成帶動農村快速發展的火車頭。正是因為放在鄉村振興戰略大局中謀劃,放到黨和群眾關心關注的“民心工程”中把握,“三化”融合一開始就得到了方方面面的積極響應。
(二)把握了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忠實踐行群眾路線,廣泛凝聚群眾力量。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政策舉措再好,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隻有契合群眾意願、滿足群眾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取得群眾的支持。“三化”融合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尺,把提升群眾幸福感作為最終目的,群眾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群眾需求什麼就跟進什麼樣的服務,源於群眾、反哺群眾,正因如此才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擁護。
(三)把握了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措施務實管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急功近利、搞“花架子”“大呼隆”的問題。“三化”融合著眼於破解基層現實難題,不為創新而創新,始終堅持立足農村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准確分析基層情況,開展了大量前期調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信息,深入研究“實”的措施與路徑,確保了對症下藥、精准施治。
(四)把握了一個根本方法,就是統籌整合各方資源,調動發揮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組織力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通過“三化”融合,把黨組織、黨員、群眾等各方面資源力量都調動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村都主動抓推廣,很多市直部門惠民政策也通過“三化”融合得到有效落地落實。“三化”融合釋放出的虹吸效應,已成為統籌資源、整合力量、疊加優勢的有效平台。
(五)把握了一個基本方略,就是堅持著眼長遠、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三化”融合雖然不是顛覆式的革命,但真正做好難度也不小,過程要牽扯利益的調整,效果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三化”融合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明確了“三至五年大見成效”的長遠規劃,這就確保了蹄疾步穩有序推進,在基層遍地開花。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