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 探尋城中村治理路徑與守望

中共南寧市江南區委員會組織部

2019年08月22日09: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城中村”是城市發展的特殊載體和重要單元,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規劃布局、調節城市功能、增進多元供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提升城中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探尋黨建引領下的城中村社會治理新模式新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南寧市江南區堅持問題導向,在轄區16個城中村選取白沙村、淡村、邕津村、新屋村作為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試點,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解決城中村發展、服務、治理三大難題為突破口,形成了城中村黨建三個典型范式,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形成以城中村黨組織為核心,構建城中村發展聯合體、服務綜合體、治理共同體的“一核三體”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一、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城中村居民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促使城中村黨組織必須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環境、文化等各個方面滿足各類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中村社會主體多元、利益關系復雜,是治理問題多發地,城中村黨組織處在多方利益協調第一線,迫切需要發揮黨的組織優勢,通過提升組織力凝聚共識、動員群眾、完善治理、推動發展。

南寧市江南區現轄48個行政村,其中城中村16個,佔33.3%。城中村常住人口5.5萬,流動人口10.6萬,黨員895名。過去,城中村不同程度存在著衛生狀況臟亂、社會治安復雜、經濟發展滯后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江南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從根本上改變城中村境況,近年來,江南區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選取福建園街道白沙村、淡村,江南街道新屋村,沙井街道邕津村等四個典型城中村為試點,開啟了一條探索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總結出了“組織力+發展聯合體”“組織力+服務綜合體”“組織力+治理共同體”三種典型范式。

二、主要做法

“一核三體”,即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發揮城中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建為引領,影響、動員、凝聚、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構建城中村“發展聯合體”“服務綜合體”“治理共同體”。 “一核”與“三體”是辯証統一的關系,發展、服務、治理,是黨組織提升組織力,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三個關鍵著力點,而通過提升組織力,強化黨組織自身的革新作用,又為發展、服務、治理提供了力量和保障。

1.建立城中村“大黨委”核心。由城中村黨組織牽頭,與轄區單位、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建立城中村大黨委,凝聚各領域黨組織合力,優勢互補,雙向共贏,補齊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短板。構建起“區委—街道大黨工委—城中村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組織軸心聯動體系,區委牽頭抓總,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城中村建立“大黨委”,實行兼職委員制,發揮核心作用﹔建立120個網格黨支部、510個樓棟黨小組,把黨組織的觸角延伸至駐轄區單位、小區樓棟,形成了“一核多元”黨建格局。

2.大力推行“組織力+發展聯合體”,開啟改革發展的金鑰匙。以城中村“大黨委”為核心,以城中村企業、村民合作社、產業協會、享有分紅資格的居民等經濟主體為成員,以城中村發展利益聯結的組織聯盟。通過聯動,變“單兵突進”為“集體作戰”,解決利益分配問題,促進城中村經濟發展。例如白沙村針對因戶口遷移、集體分紅等問題頻發矛盾糾紛現實,推行股份制“發展聯合體”,探索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証工作,確定了每名成員在經濟組織中所佔的份額,進一步理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淡村針對村集體經濟不強的問題,推行項目“發展聯合體”,明確黨組織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將各村民小組、項目業主等聯合起來,以打造五一路商圈為契機,把分散土地集中起來,引進項目整體開發。先后開發了江南水街、廣西金磚茶城等產業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500萬元。

3.大力推行“組織力+服務綜合體”,實現和諧穩定的奠基石。以城中村黨組織為核心,組織轄區單位、企業、兩新組織、群團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共駐共建,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充分調動平台的各類優勢資源,解決居民實際需求問題,促進城中村的和諧穩定。例如新屋村,針對公共服務滯后、治安問題多發、治理難度大等問題,建立黨建聯盟,推行五個“黨建+”模式服務發展。“黨建+發展”促村民增收,通過招標承包、招商引資、使用權出讓、租賃經營等方式,引進一批重大項目,村集體收入達535萬元。“黨建+治理”促家園平安,推行城鄉“逢四說事”協商工作機制,實施天網工程,推行“以房管人”制度,有效解決村集體收益分紅、出嫁女、服務新市民等一批治理難題。“黨建+生態”促環境優美,村集體每年出資37萬元,實行衛生環境保潔整治服務外包,建立黨員包片責任制,定期開展清潔鄉村志願服務活動。“黨建+文化”促社會和諧,弘揚孝文化,村集體給予全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200元養老補貼﹔舉辦鎮海廟會,傳承平話文化﹔制定村規民約“七字訣”,弘揚好家風家訓。“黨建+群團”促黨群融合,建立全市第一個“四點半”課堂,為新市民子女提供課外輔導、興趣拓展等志願幫扶﹔開辦工會夜校、舉辦專場招聘會,為新市民提供技能培訓,促進就業。

4.大力推行“組織力+治理共同體”,加快提檔晉級的新引擎。以城中村黨組織為核心,全面推行城鄉“逢四說事”協商工作機制(每月4、14、24日或逢周四,定期、不定期組織轄區居民說事議事,解決基層治理難題),推動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融,成為聯系服務黨員群眾的橋梁紐帶、解決矛盾糾紛有效途徑,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使城中村黨組織,實現提檔晉級。例如邕津村推行“逢四說事”協商工作機制,治理軟弱渙散。成立說事常任理事會,完善說事領導機構。明確城區1名處級領導定點聯系,1名街道領導任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熟悉基層黨建工作的干部定期駐村。根據不同議題需要,推選由街道包片干部、“兩代表一委員”、駐轄區單位代表等組成說事隊伍,通過召開村民黨員小組會、座談會、個別談話、深入走訪等形式,收集村情民意,有序引導說事議事。建立“逢四說事”議事成果採納、落實和反饋機制。議事會結束后,對村黨組織能夠落實的事項及時解決﹔對超出職權范圍的事項,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對單解決。

三、主要成效

1.從縱向上強化了黨的領導,完善了黨的組織體系。通過“一核三體”模式,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城中村工作始終,推動形成城區、街道、城中村三級組織協同領導機制。城區黨委作為“一線指揮部”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把城中村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總體發展部署﹔街道成立“大黨工委”,整合轄區內的城市資源、城市服務向城中村延伸覆蓋﹔城中村成立“大黨委”,統籌領導本村村務治理和居民服務。同時,城中村內部劃分網格,進一步延伸黨組織工作的觸角,打通黨組織作用發揮和組織力提升的“最后一公裡”。近三年來,江南區獲得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命名為星級黨組織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共有17個,其中有6個為城中村,佔35.3%,新屋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淡村榮獲“自治區文明村”“自治區和諧文明村”“南寧市少數民族團結進步村”等稱號。

2.從橫向上實現了“四方聯動”,形成工作合力。通過“一核三體”模式,城中村“大黨委”實行兼職委員制,協調各方參與城中村重大黨務村務決策。城中村黨組織、黨員群眾代表、轄區內黨組織、項目方等形成了“四方聯動”格局。通過城鄉“逢四說事”協商工作機制,圍繞基層黨建、中心任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文明和諧、矛盾糾紛等“六必說”細化說事范圍,堅持“收集民意、梳理議題、確定議題、做好准備、組織協商、公開結果”“六步走”定立規范,統一步調,強化措施,抓好落實,共同推進城中村發展、服務、治理各項事業發展。近三年來,通過“逢四說事”議事決事,解決城中村居民實際問題8766件,匯聚了發展合力。

3.從機制上形成持續發力,促進人財物在城中村有效整合。通過“一核三體”模式,推動江南區“質量黨建”理念落實,貫徹落實江南區基層黨建五年行動計劃,大力推行以“組織建設規范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活動陣地標准化、制度保障常態化”為主要內容的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將黨組織服務的重心進一步下移到城中村等領域,推動組織、宣傳、政法、民政、財政等部門工作資源向一線聚集,使城中村黨組織掌握履行職責、服務群眾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鞏固在村內的領導權、話語權,增強主導本村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2018年,淡村集體固定資產3.5個億。白沙村村集體經濟收益約2500萬元,發放分紅款約2000萬元。

四、經驗探討

通過探索實踐,我們以城中村黨組織為核心,不斷提升組織力,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有一些初淺的認識與體會,主要體現在: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核心內容。堅持黨的領導、加強政治引領、以嚴格的政治標准加強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的建設,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最核心、最根本的內容。當前的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存在著城鄉二元性,具有復雜性增多,工作難度較大的特點,根源就在於政治功能弱化。江南區“一核三體”黨建模式的實踐表明,城中村黨組織要善於從政治、思想、組織上引導教育黨員和群眾,把全村黨員群眾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各項工作才能有條不紊、高效持續的推進。

二是推動改革發展,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動力引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全面改革,要堅持新發展理念。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城中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滯后於社會發展步伐,要不斷完善黨組織運行機制,激發黨組織的組織活力,提升科學決策水平。江南區“一核三體”黨建模式對黨組織推動發展、改進服務、提檔升級、完善基層治理等開展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黨組織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有效推動一批黨組織的建設改革新機制應運而生,激活了黨組織的組織活力。

三是加強基層治理,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關鍵環節。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更加向往,對社會基層治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江南區“一核三體”黨建模式的實踐証明,加強和創新城中村的基層治理,是推進城中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回應城中村群眾需要的內在要求。城中村基層社會復雜、治理難度大,更需要各級黨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予以傾斜保障,更需要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四是加強文化凝聚,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有利因素。文化是心靈的家園,也是感情的紐帶。城中村要增進文化認同,使村民歸屬有“根”,精神有“魂”,心中有“夢”。江南區在推行“一核三體”黨建模式中以文化為紐帶,大力挖掘本土文化,倡導健康民風民俗,增強居民的歸屬感。不僅能塑造了黨組織良好的社會形象,更激發了城中村黨員群眾的文化認同,推動黨組織和居民情感融合,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五是實現鄉村振興,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基礎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城中村已非傳統農村,集體經濟呈現多種形態,各村發展不夠均衡,經濟差距較大。江南區“一核三體”黨建模式的實踐表明,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在完善城中村治理體制、改善環境村容村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等方面下功夫,找准路子,實現高質量的鄉村振興。

六是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是城中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最終歸宿。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是黨組織的一切工作出發點。江南區在推行“一核三體”黨建模式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失地農民均等服務、新市民融入城市、出嫁女權益保障均邁出堅實步伐。城中村黨組織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組織動員群眾深化城中村改造,徹底改變城中村面貌,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責編:喬業瓊、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