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民
2019年08月22日08:40 來源:農民日報
“丹頂鶴之鄉”江蘇射陽,通過生態立縣實現高質量發展:連續三年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射陽大米”榮獲中國大米爭霸賽金獎﹔獲評美麗中國綠色生態旅游名縣。
射陽變了!
射陽縣委書記唐敬揭開了巨變的謎底:黨的十八大以來,射陽縣委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一“牛鼻子”,落實“五個基本”(基本隊伍、基本陣地、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夯實執政之基,真正實現基層組織強起來、黨員隊伍強起來,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
夯實基礎抓得用心 讓基層組織強起來
“基層黨組織有活力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射陽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岳杰說。
今年5月,投入320多萬元,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的黃沙港鎮海星居黨群服務中心建成使用。兩個多月來,共調處土地糾紛、家庭矛盾63件。“黨群服務中心不僅能說事,還能辦事,是咱老百姓離不開的‘好場子’!”居民王正洪說。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江蘇省、鹽城市分別提出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支部“標准+示范”建設。射陽縣委因地制宜打出“組合拳”,有效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建設。
為確保“塊”上統得起、“條”上抓得實,射陽縣委每季度召開一次“三級書記議黨建”,實事求是“述”,動真碰硬“評”﹔同時,還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方式,堅持“每月培訓測試、每月調研評估、每月暗訪通報”,把工作做實﹔對12個軟弱渙散村居黨組織,縣委為每個村選派一名縣直部門科級領導任“第一書記”,並落實10萬元黨建工作經費﹔實施“百雁儲備計劃”,選拔67名村居書記后備人選,目前已有8人走上崗位,解決了“人難選、無人用”難題。
為實現基層黨建“點上有盆景、線上有美景、面上有風景”,射陽縣在長蕩、海河等鎮部分村居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愛心食堂”,為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提供免費午餐,讓他們感受基層黨組織的溫暖﹔在特庸鎮、經濟開發區探索實行“紅色代辦”制度,幫助群眾代辦、代購、代銷,村民進一扇門、能辦百樣事﹔深化創業型黨組織建設,在全縣村居黨組織中開展創業大賽,已投資4億元發展村集體項目170個,實現收益6146萬元,讓村級黨組織有錢辦事﹔實施“兩新”黨建黨費返還、黨組織書記津貼、獎勵“三位一體”激勵保障措施,將社區每年為民服務資金提高到40萬元,培育出條心社區“四點半課堂”等一批黨建服務品牌。
務虛求實做得走心 讓基層干部有作為
進入新時代,新方位、新思想賦予了組織工作新坐標、新依據、新使命,射陽縣委充分認清所處之“時”,綜合施策,錘煉了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真本領。
射陽縣組織萬名黨員到黨性教育基地開展“四排查四對照”黨性體檢活動,找差距、補短板﹔開展共產黨員“你我他”微紀實系列活動,還原初心的純粹模樣、感受初心的有力脈搏﹔縣四套領導班子、鎮區黨組織書記和組織系統干部,陪485名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過“七一”,共話入黨初心、共憶崢嶸歲月、共解家庭困難、共商致富項目﹔對179名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仍然健在的老黨員開展“搶救性”拍攝,挖掘保護他們的初心故事。
同時,射陽縣還有效激發組工干部活力。拓展學習廣度,開展“我來講”賽課活動,堅持把“台下聽講”和“上台宣講”結合起來,把課堂搬到基層一線,組工干部講黨課、講業務,黨員干部帶頭講黨史國情、講工作思路,普通黨員登台講優良傳統、講奮斗故事,讓廣大黨員在學習中找差距、抓落實﹔增加自身高度,舉辦組工夜校,堅持把“面對面”和“鍵對鍵”結合起來,定期邀請項目推進、經濟發展等一線骨干授課,拓寬組工干部知識面﹔加大實踐熱度,安排組工干部到基層一線挂職鍛煉,不斷在破解難題中成長成才。
“黨建工作從來不是冷冰冰的說教,要有溫度、有深度,才能真正見到實效。黨建工作做好了不但不枯燥,還很聚人氣、接地氣。”射陽縣委組織部干部教育科科長沈熙昊說。
強村惠民深得人心 讓基層黨員成坐標
“在老百姓眼裡,共產黨員與共產黨常常是劃等號的。黨員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整體形象。”射陽縣委組織部黨員管理科科長季永洲說。
結對幫扶群眾2個加2分、協助調解矛盾3起加5分……凝視著二季度“黨員先鋒指數積分”公示欄分數,盤灣鎮南沃村黨員孫正干會心一笑。“成績不錯,還要再接再厲!”一旁的村黨委書記楊木林說。
今年以來,射陽縣委開展黨員“微積分”管理,變黨員教育管理“軟性約束”為“硬性分值”,讓對黨員先進性的“模糊界定”成為“精准評價”﹔為鼓勵先進、樹立典型,在全縣基層各行各業評選出100名優秀無職黨員,開展為期三天的傳承黨的優良傳統等專題培訓,激發他們組織歸屬感,讓優秀黨員變得更優秀﹔為使黨員“離家”不“離黨”,設置臨海鎮駐滬等五個流動黨支部,讓外出創業務工的村民發家致富有了“主心骨”﹔在洋馬鎮菊花加工項目等16個產業基地,新坍鎮星火公社電商等10個重點扶貧項目上新建28個黨支部,實現從組織覆蓋到工作覆蓋的跨越。
一面旗幟飄揚,那叫坐標﹔無數旗幟招展,那是力量。
前不久,在四明鎮邵尖村黨群服務中心,82歲的吳安仕老人領到了300元高齡補貼。他說:“做夢也沒想到老了能在村裡拿錢!”據村支書李青海介紹,通過引入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村集體已積累200多萬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全部減免,113名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300元-500元尊老金。千秋鎮聯合村黨組織流轉土地830畝,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年增收近40萬元。
截至目前,射陽縣全縣新建、改造農房4270戶﹔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新造成片林面積全省第一﹔全省首條由地方主導建設的鹽射高速公路全線開工﹔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飲用水二三級管網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成。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如今在射陽,一個個黨支部、一名名黨員撐起了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在基層上空高高飄揚,奏響起組織振興的澎湃樂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