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綏濱縣委組織部
2019年08月14日08: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綏濱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鬆花江下游與黑龍江交匯的三角地帶,三面環水,中間綠洲,轄區國土總面積為334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2.6萬人,縣城內常住人口4.6萬人。縣城內共有4個社區,歸屬綏濱鎮管理,共劃分為111個社區網格,4個社區共有88家駐區單位。
2017年以來,城鎮化率達到37%,大量流動人口進入縣城,城市基層社會結構、生產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了諸多挑戰。一是沒有設置街道辦事處,缺少專門研究社區規劃建設和引領社區及各類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機構,目前綏濱縣四個社區暫由縣城內綏濱鎮黨委管理,鎮黨委又下轄17個行政村,事務繁忙,會因為分身乏術而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二是社區人少事多,服務群眾“動能不足”。全縣平均每個社區不足8名社區工作人員,且薪酬待遇偏低,上升渠道狹窄、流動性大,社區干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和復雜化,社區原有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綏濱縣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關鍵突破,在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2018年總結形成並推廣了基層黨建“123”工作理念,並逐步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123”工作理念為有效路徑,多種服務方式互補共存的精細化服務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基於以上情況,綏濱縣及時總結提煉,拓展升級“三方共建”黨建工作模式,力求通過“123”工作理念的引領和貫穿,在服務內容上相互補充,有效應對社區服務困境,走出一條社區黨建的新路子,為構建和諧社區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主要做法
綏濱縣通過制定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縣各系統、各部門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相關工作,拓展升級“三方共建”黨建工作模式,推進社區黨建工作有形、有序、有效。
(一)建章立制,明確責任,確保工作開展有方法。從縣委、鄉鎮和社區三個層面,建立《綏濱縣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並成立組織機構,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強化各級“一把手”的管黨責任,完善“三清單、兩台賬、一辦法”責任體系,扎實推進全縣黨建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縣直黨(工)委、直屬總支、鄉鎮黨委書記每年底向縣委報告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用制度確保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有效實施。在綏濱鎮舉行“同心向黨踐宗旨,攜手同行筑和諧”暨綏濱縣基層黨建互聯共建工作啟動儀式,明確綏濱鎮黨委管理社區責任,派專人分管社區黨建工作。綏濱縣組織綏濱鎮、社區、民政、人社、經開區等部門召開了4次協調會,制定了《綏濱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案》,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目標方向、方法步驟和效果要求。
(二)凝心聚力,創新突破,提升“三方共建”模式效果。2018年,綏濱縣完善“鄉鎮+社區+行政村+幫扶單位+社會組織+非公企業+商圈”的共建新模式,細化項目清單、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充分發揮多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職能帶動等作用,共同策劃和組織實施聯建活動,實現互助互贏。
共建單位加強對社區的支持與配合,因地制宜地開展黨建聯建,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豐富社區活動載體,讓群眾感受到活動形式多樣化。充分挖掘各駐區單位內優秀共產黨員、教師、醫生、企業知名人士等人才資源,發揮社區合唱、讀書、舞蹈、書畫、乒乓等群眾性文體團隊的作用,引導各類人才參與謀劃各項文體活動,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2018年以來,共邀請10名講師在職教中心培訓基地、綏濱鎮、動力社區、江城社區教育基地就手工編織、刺繡、建筑瓦工、電工、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微商、保姆、月嫂等8類技能對居民進行了培訓,就業局、推廣中心、職教中心等駐區單位同時提供了師資力量。
二是社區黨支部堅持“轉變職能、優化服務”的宗旨,聯合駐區單位打造“五園一灣”工程,開辟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打造服務居民健康和文化生活的“康樂家園”。組織開展義診扶貧,社區黨支部協調縣中醫院、社區醫院等醫療機構,定期開展送“醫”進社區義診活動,為社區貧困居民提供免費檢查和咨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打造服務居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家園”。建立了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和圖書室,經常性組織開展利民活動。打造服務居民日常生活的“陽光家園”。設立了民生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立了黨員服務隊,針對轄區內的老年人、殘疾人和行動不便人員,提供上門服務。打造服務社區弱勢群體的“愛心家園”。設立了“愛心超市”和“日間照料室”,完善了領取發放辦法,按照困難程度,對30戶困難居民進行救助。打造服務社區安定祥和的“和諧家園”。設置了“民情懇談室”,定期召開民情懇談會、社區聽証會,聽取和解決居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打造服務社區黨員的“紅色港灣”。加強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著力從參與日常學習、參加黨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按時繳納黨費、參與社區管理等方面對社區黨員進行規范化管理。
三是深化便民服務工作,發揮黨員模范作用。與黨員活動相結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機關工作中開展“三亮三創”主題實踐活動,立足創建示范點、“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服務品牌,積極開創了30個優質黨建服務品牌,在機關工作各個方面展示了服務群眾的良好工作形象。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在環境衛生“百日攻堅戰”、清雪清冰行動、文化醫療衛生進社區等方面發揮黨員先進性,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開展慰問困難群眾、幫助貧困學子、“暖屋子行動”等活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服務群眾。
(三)擴能優化,落實保障,強化社區戰斗堡壘作用。根據中央和省、市關於推動社區減負工作的要求,各社區積極開展調研等相關工作,共梳理出不應開具的証明14條。將社區辦公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認真落實黨建經費和活動經費,共計撥付黨建經費3.2萬元,活動經費40萬元。按照綏濱縣最低工資2.5倍以上標准,測算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薪金標准,建立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和補貼標准,提高人員待遇。社區4名支部書記同時兼任社區主任,負責各社區全面工作,配有4名專職黨建副書記,協助書記做好黨建工作。加強社區陣地建設,計劃在年底實現4個社區面積均超過500平米,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精神,對社區各種設施進行完善,夯實三方黨組織共建陣地基礎。升級“雙微+學習”模式,開通“三方黨組共建”公眾號,定期發布黨建典型,政策方針,學習資料,三方黨建實況等各類信息,為“雙微+學習”模式提供穩定的學習素材,最終實現黨組織、黨員互動互促的良好局面。
三、成效與反響
(一)鎮黨委統籌協調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加強。鎮黨組織是聯接縣域內各黨組織的“中轉站”,縣內的各項社區事務都需要鎮黨委進行統籌協調,不賦予鎮黨委相應職權,不安排專門人員去開展工作,這個“中轉站”就會“空轉”,黨在城市基層治理工作就沒法進行。通過優化設置鎮黨委內設機構,實現了資源優化、整合,解決了以往人員分散、條塊分割等問題,使管理更加科學化、直接化,工作效能顯著提升。通過賦予鎮黨委職權職能,增強了鎮黨委在“三方共建”中的“話語權”,讓鎮黨委協調區域資源更加“有底氣”,不論是大機關還是小單位,都能在鄉鎮的統籌下參與“互聯共建”和社會服務。通過改進完善在職黨員進社區考核評價機制,黨員服務更加主動,效果更好,讓鎮黨委能夠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服務、抓治理。
(二)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得到顯著增加。通過區域內各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以社區為主、駐區單位為輔的黨建“互聯共建”,改變了過去綏濱縣社區與各單位基層黨組織活動各自為陣、缺乏交流、活動形式單一、資源共享困難的現狀﹔綏濱縣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形成后,88家單位1360名黨員分別進駐到社區,並與社區緊密銜接,各類黨建資源得到較好的整合,組織開展活動形式多樣,充分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增強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性。
(三)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明顯改善。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根本目的在於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聯系群眾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不斷提升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能力和在群眾心目中的威望。通過建立權力清單、項目清單,實現辦公過程、結果全程公開,確保社區事務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規范、公開、透明運行。通過建立111個黨建網格,進一步促進了黨的領導和工作向基層細胞延伸,及時將各種問題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維護了城市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四、幾點啟示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要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社區是城市的基層和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抓好城市基層黨建,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和服務功能,堅持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主線,組織起各類資源力量,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共同投入到城市基層黨建的事業中。
(二)加強基層社區黨組織建設,要切實提高社區公共事項服務能力。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場所,居民不論身份、單位如何變化,都要歸屬到社區,成為社區生活的一份子,而且對社區功能服務需求越來越高。在此過程中,隻有主動提高社區服務能力,強化一線人員力量,提高工作人員素質水平,從本質上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廣大居民群眾,有效提升社區公信力度,真正意義上推進服務型社區黨組織的建設。
(三)加強城市黨建“互聯共建”工作,要有效凝聚社會各層合力。社區別看規格小,但是涉及社會管理和人員服務的多個方面,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參與。隻有加強對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才能真正將社區建設成為居民群眾期望的理想家園,才能為構建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民生穩定奠定基礎,從根本上鞏固黨的執政根基。
五、探討
下一步,將結合綏濱縣城市基層黨建實際情況,進一步整合資源、匯聚力量,不斷深化黨建制度創新成果,提升服務群眾工作實效。
(一)必須堅定面向基層的服務方向。基層黨組織隻有以服務群眾為核心任務,以基層需求為根本方向,以人民滿意為檢驗標准,才能真正把黨組織深深植根於群眾心中,讓群眾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感受黨的關懷與溫暖,進而不斷擴大和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凝聚力和影響力。
(二)必須強化基層黨員的主體地位。黨員是服務群眾的主體。強化主體地位,就是要以社區黨組織為紐帶,激發社區內黨員以及駐區單位黨員的責任感、成就感和榮譽感,讓黨員在為民服務中感受自身的價值和組織的溫暖,使“服務”真正成為主觀意識。
(三)必須創新內涵豐富的活動載體。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必須針對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的自身實際,圍繞“群眾滿意”為目標,打造質量高、有營養的活動載體,既切合基層實際,又貼近群眾需求。隻有這樣的活動載體,才能讓社區服務質量更上一個台階。
(四)必須形成功能完善的長效機制。服務群眾一直在路上,這是基層黨組織的初心,服務群眾就要真誠傾聽群眾呼聲、下功夫為群眾辦更多的實事、好事,同時建立健全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保証服務的常態化和高效率,使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群眾中彰顯生機與活力。
相關專題 |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