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員楊裕生院士——耄耋之年再攀高峰

2019年08月12日10:20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耄耋之年再攀高峰

主人公心語:創新的道路必然艱難,但我們必須保持自信。

——楊裕生

7月上旬,“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辦。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以“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為題向大會作報告,引發與會人員廣泛討論。

熟悉楊裕生院士的人都知道,新能源並不是他的本專業——1995年,63歲的楊裕生憑借在核科學與放射化學領域的卓越貢獻,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外人十分不解,楊裕生作為核科學領域的知名專家,為何會選擇轉行?

採訪中,楊裕生道出原因——

1997年,在他參與的某重大項目論証中,一項高比能量電池課題因攻關難度大、研發周期長,無人願意承擔。

在征得領導同意后,楊裕生決定轉向“高比能量電池研究”這一新的領域。經過近一年的籌備,1998年,楊裕生帶領團隊建起中國第一個化學電源實驗室。

“雖然那時已是66歲的年紀,但我樂意當一名小學生。”楊裕生告訴記者。

那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每周五下午都會舉辦鋰離子電池討論會。那幾年,即便是嚴寒酷暑、刮風下雨,楊裕生都會前去旁聽。

為攻克技術難題,楊裕生經常鼓勵大家大膽提出設想。就這樣,一個個創新點子在實驗室中相互碰撞,2000年,該類型電池關鍵材料研究取得階段性突破。

經過不懈努力,楊裕生帶領團隊先后攻克多項重大科研難題,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材料結構設計和儲能思路構想……2007年,他們終於成功研制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該類型電池。

十年磨一劍。當親友和同事們紛紛向古稀之年的楊裕生表示祝賀時,他卻謙虛地說:“可賀的是,我現在是電化學的高中生了。”

“科研創新要虛心、要吃苦,要坐得住冷板凳。”這是楊裕生對學生的言傳身教。

博士研究生張浩跟隨楊裕生學習期間,一度沒有任何研究進展。“看准了方向就要堅持。”在楊裕生的鼓勵下,張浩深入調研,不斷更新研究思路,完善實驗手段。最終,他在復合電極材料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畢業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如今,張浩已成為該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楊老是我一輩子的榜樣!”憶及恩師對自己的幫助和影響,張浩感動地說。

雖已是著作等身、桃李滿園,87歲的楊裕生仍不肯停下腳步,依然向著科學高峰攀登。近年來,他帶領團隊在有機電極材料等領域取得創新性成果,所研制出的鉛碳電池,較普通電池壽命延長若干倍。(記者 邵龍飛  特約記者 王迪 通訊員 朱灝)

(責編:王靜、呂騰龍)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